回家,做新時代鄉賢

回家,做新时代乡贤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並存實施,精準脫貧正在充分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思想和原則,鄉村振興則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精準脫貧的成效,二者相互支撐、相互配合,必將形成有機銜接的良性互動格局。筆者認為,對形成這一格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鄉村裡的脫貧致富帶頭人,是助推鄉村振興的領路人,這些人就是本文提出的“新時代鄉賢”。究竟哪些人可以稱為新時代先賢,他們與舊時代先賢有哪些區別,他們在新時代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引導更多人士爭做新時代的鄉賢,本文將詳細闡述。

一、國人的鄉愁情懷

(一)樹高千丈 落葉歸根

“鳥戀舊林,魚思故淵;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經過千百年的延續,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直有濃濃的鄉愁情懷傳承至今。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農民工,只要離開家鄉,對於故土就有著深深的眷戀和認同。這是中華“孝文化”和“埋骨必須桑梓地”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鄉總是你永遠的“根”,人都是想“落葉歸根”的。

(二)衣錦還鄉 榮歸故里

“文官告老還鄉,武將解甲歸田”,是中國古代官吏遵循的慣例,更是官者人生的基本歸宿。不管做多大的官,上至一品宰相下至七品縣令,到了退休的年齡,都要選擇回到家鄉養老。中國自古就有“衣錦還鄉”“榮歸故里”的傳統,年輕時在外有所成就,老年時回到家鄉,光宗耀祖。

二、中國的鄉村現狀

隨著國家精準脫貧、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推進,現在的鄉村,道路硬化了,路燈安裝了,互聯網接入了,醫療衛生室新建了,房子是越蓋越好,但裡裡外外透著一種凋敝和荒涼。村裡的人大量流向城市,留在村子的人大都是老人、兒童和殘疾人,健健康康的年輕人成了“稀罕物”。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民出人頭地的基本標準就是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農家子弟一定要跳出農門。農村人口的持續性淨流出,將使農村“空心化”越發嚴重,這是一個不容改變的現實。

在這樣的環境下,天倫之樂、家庭的溫暖、生活的豐富多彩、村規民約的傳承等統統打了折扣,鄉村生態日益惡化。一個不爭的現實是,大量農村已經或即將消失。一個留不住人的鄉村,即使房子建的再好,也沒有生機,註定不會有未來,消失只是時間問題。

三、新時代鄉賢應運而生

在鄉村的傳統秩序受到衝擊、傳統社會紐帶越來越鬆弛的情況下,如何讓鄉土社會更好地粘合起來,讓“風箏不斷線”,讓人走得再遠也不至於“失魂落魄”,新時代鄉賢的作用至關重要。

新時代鄉賢,多是飽學之士、賢達之人。他們是從鄉村走出去的有為之人,或做官、或參軍、或做學問,他們的學識、技藝、財富、文化涵養和社會經驗都很豐富。如果引導這些人回鄉安度晚年,在保障他們原有生活質量不降低的前提下,為其搭建起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平臺和機制,這勢必成為一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新時代鄉賢就此應運而生。

四、新時代鄉賢的價值和意義

新時代鄉賢退休還鄉,實現了人才資源從鄉村流出到流入的良性循環,鄉村人才結構趨於穩定合理,既有助於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又有助於鄉村和諧發展。

(一)助力脫貧攻堅

新時代鄉賢無疑將在脫貧攻堅中發揮“領頭雁”和傳幫帶的作用。一方面,鄉賢結合自身閱歷和資源,把脈家鄉找窮根,對症下藥開良方,為家鄉脫貧攻堅提供新動力。另一方面,通過廣泛宣傳鄉賢幫扶事蹟,塑造鄉賢榜樣,引領村民轉變觀念,增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奮進意識,把貧困群眾的脫貧志氣“扶”起來。

(二)服務鄉村振興

新時代鄉賢還鄉,有助於破解農村凋敝的核心問題---鄉村精英流失,鄉賢的反哺使鄉村不斷走向繁榮。鄉賢通過發揮自身資源、人脈優勢,把先進的發展理念和優秀項目帶回家鄉,指導桑梓創業實踐,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新時代鄉賢生活於鄉土,還能帶動城市子女及親戚朋友頻繁在城鄉往返,為鄉村帶來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

(三)弘揚傳統文化

鄉賢文化有助於鄉村文化建設。鄉賢文化積澱了我國千百年來鄉村基層治理的智慧,獨特的鄉賢地域文化通過本地區歷代鄉賢名流的德行貢獻,凝聚成了民眾的共同遵循。在新時代,鄉賢文化不僅在提升民眾的文化自信、營造正能量的社會風氣上作用明顯,更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的鄉賢文化作為一種“軟約束”“軟治理”,是連接鄉土、維繫鄉情、包含鄉愁、體現鄉戀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根。

(四)維護鄉村和諧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傳統的鄉村社會受到衝擊,矛盾凸現。這時鄉賢還鄉,有助於化解矛盾,比如在鄰里之間的宅基地問題、政策補償款發放等問題上,雖看似小事,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引發群體事件。鄉賢通過懇談交心、對拉家常、政策解讀等方式,把問題化解在鄰里之間,小口角不出村,大是非不出鎮,。鄉賢就像高壓鍋的“安全閥”,把鄉村矛盾化解於無形,起到彌合分歧的作用。

五、做新時代鄉賢應具備的條件

(一)自身條件

新時代鄉賢不是要求人們去扮演一個特定的社會角色,而是呼喚一部分人能在恪守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憑藉自身資源優勢,還鄉為家鄉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助一把力,真正做到“既富且仁”。

新時代鄉賢為人正直,誠實守信;有良好的家風家訓,家庭和睦,嘉言懿行垂範鄉里。他們能為鄉親、百姓辦好事、辦實事,做事公道正派,涵育文明鄉風,傳遞社會正能量。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歸鄉情結,有奉獻精神,願意帶領村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路上闊步向前。

(二)外部條件

新時代鄉賢與傳統鄉賢相比,最顯著的不同之處是他們大都不生活在鄉村,甚至退休之後也很少回鄉居住,這不是情感問題,而是城鄉發展的差距還比較大,他們還鄉的渠道還不夠多。為此,對於鄉賢反哺故里,地方政府部門應該規範組織引導、資金配套扶持、精神榮譽鼓勵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為鄉賢還鄉創造條件、提供保障、給予便利。保障他們的退休待遇,解決其後顧之憂。

1.出臺鄉賢引進政策,建立激勵機制

建立新時代鄉賢吸納機制,鼓勵離退休的社會精英告老還鄉,到家鄉發揮餘熱、施展才能,實現寶貴人才資源從鄉村流出再流入的良性循環。向每位鄉賢頒發證書,增強他們迴歸故里的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開展“新時代鄉賢榜”等評選表彰,通過鄉賢事蹟報告,將鄉賢的正能量逐漸內化為村民的行為規範和道德自覺。表現優異的鄉賢納入“兩會”代表、委員候選名單,給予他們身份和平臺。

2.搭建鄉賢還鄉平臺,建立對接服務保障機制

3.解決居住問題,建立良好的安居機制

鄉賢離退休後回到家鄉,有的已經沒有穩定的居所,所以鄉賢反哺故里發揮餘熱,首先要解決居所問題。建議由村集體協調租下暫空的老鄉住房,交鄉賢暫住;或者在不損害村民利益或在村民接受的前提下,通盤考慮解決鄉賢的住房問題。同時,鄉賢本人及其直系親屬與原籍(祖籍)所在行政村村民享受同等墓地使用待遇。

4.加大醫療衛生保障,完善鄉村醫衛工作機制

鄉鎮醫療水平是鄉賢還鄉與否的一個重要參考。建議加大對農村醫療硬件設施的投入,完善鄉村醫衛基礎工作,實行醫保資金在全國範圍劃轉對接,提高鄉鎮醫療水平。同時,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例如新時代鄉賢在當地醫療單位就診時,給予他們享受醫療“綠色通道”的優先待遇。

5.保障日常生活,完善城鄉一體的社保機制

進一步完善城鄉一體的社保機制,建議積極用好延遲退休政策,把鄉賢還鄉的貢獻與延遲退休政策銜接起來。如把還鄉服務的時間按照1:1.5或更合理的比例折算為工齡,完善相關核算程序與辦法。建議提高社保服務水平,保障鄉賢反哺故里的生活經費充足。

回家,做新时代乡贤

中國特產品牌營銷的開山之作、神農島首席專家婁向鵬的新著《大特產——讓地方特產賣遍全國》已經發布。

婁向鵬被譽為中國品牌農業第一人,新書《大特產》是《品牌農業》的姊妹篇。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本從市場、消費、品牌、營銷角度研究中國特產的專著,首次揭開了小特產做成大品牌的密碼。

本書得到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農業部原副部長劉堅、聯想佳沃集團董事長陳紹鵬、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史丹利農業集團總裁高進華、拜耳作物科學大中華區總裁黃偉東等業界大咖的熱情推薦。

點擊閱讀神農島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關注品牌農業的朋友,快摁我↓↓↓

回家,做新时代乡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