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鎮:創新“鄉賢+”載體 聚力共建美麗家園

新橋鎮位於路橋區中部,歷史悠久,人文底蘊豐厚。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勤勞的新橋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緊抓發展,以打造“實力新橋、美麗新橋、人文新橋、幸福新橋”為目標,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快速發展。而在這些奮勇爭先、奉獻故里的才俊中,不乏鄉賢們的身影。

鄉賢既是新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也是補充和完善現有社會治理體系、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新橋鎮以全力建設智造小鎮、品質小鎮、和樂小鎮為目標,不斷創新“鄉賢+”載體,積極探索發揮鄉賢在助力小城鎮環境治理、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鄉風文化等方面的作用,聚合鄉賢“細胞”,打造“同心”力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新桥镇:创新“乡贤+”载体 聚力共建美丽家园

建言獻策

“鄉賢+治理”

服務鄉村治理

從破舊簡陋的小平房到整齊劃一的農家新房,從臭氣燻人的“垃圾河”到碧波盪漾的蜿蜒河道,從荒草叢生的田間鄉野到景色怡人的稻香果園美麗田園黨建綜合體……一幅幅美麗新農村畫卷呼之欲出,讓新橋人民驚喜不斷,而新橋鎮的今昔之變離不開鄉賢們的建言獻策和積極參與。

“全鎮共吸收了462位德高望重的本土精英、事業有成的外出精英以及投資創業的外來精英等鄉賢加入鎮、村兩級民主協商議事決策。”新橋鎮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引導鄉賢積極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該鎮建立了鄉賢微信群,為鄉賢瞭解家鄉、暢所欲言搭建線上交流平臺。今年以來,經微信群共收集意見建議300餘條,為黨委、政府的決策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建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8年,新橋鎮高標準推進小城鎮綜合整治,城鎮面貌煥然一新,成功創建省級樣板鎮。該鎮瞄準環境癥結,發揮鄉賢在群眾中的威望,實現凝聚民意、破難攻堅,以“廁所革命”助推環境整治,全力為群眾打造高品質生活。

“原先的公廁都是傳統的蹲坑,雖有專人清掃,可仍舊髒亂不堪,一到夏天,臭氣熏天,蚊蠅肆虐。”家住新橋鎮新鳳新村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每回經過公廁,他都會捂著鼻子,加快腳步離開。

而現在,原先公廁的所有廁位都安裝上了智能馬桶,高大上的智能設備、乾淨整潔的如廁環境讓村民們驚喜不已,而這些智能馬桶都是來自鄉賢的捐贈。

“作為鄉賢,就應當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希望通過在公廁引進智能馬桶,能為新橋人民提供更加整潔的公廁環境。”鄉賢林榆彬說,“我們還將根據村民的體驗反饋,繼續提升產品品質。”

在新橋,鄉賢文化日益成為農村社會的風向標、穩定器。“一方面,我們聘請鄉賢為村居名譽村官,參與村兩委黨務村務管理,參與研究商討社會治理、村莊發展等相關工作;另一方面,鼓勵本地鄉賢擔任兼職網格員,搭建鄉賢調解室等載體,發揮鄉賢群體民間意見領袖作用,助推全科網格管理水平提升。”該鎮統戰委員陳文彬說。

2018年,十甲陳村村民張某的房子面臨拆遷,因家庭困難,無力建造新房,因此拆遷補償協議遲遲無法達成。就在這時,同村一名長期在外經商的陳姓鄉賢送來了“及時雨”,主動為張某進行擔保貸款,幫助他建造新房。在鄉賢議事會的努力下,拆遷工作順利推進,矛盾在和風細雨中悄然化解。

當然,鄉賢的輻射力遠不止這些。

據介紹,該鎮還組織鄉賢代表參與清潔家園督查團,跟進美麗田園項目建設,為新橋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了50多個合理化建議;充分聽取鄉賢的建議意見,實現和諧平穩拆違,2017年成功創建了路橋區首個“無違建鄉鎮”。

此外,為推動政社互動“落地生根”,該鎮還制定了《關於鄉賢參與新橋鎮村居治理的實施方案》,明確了鄉賢參與村居社會治理的基本原則、職責任務、參與方式,鄉賢聯誼會建立每月對接例會制度,為鄉賢瞭解家鄉、暢所欲言、獻智獻策搭建線下交流平臺,“鄉賢+治理”的大治理格局正全面鋪開。

新桥镇:创新“乡贤+”载体 聚力共建美丽家园

引鳳還巢

“鄉賢+項目”

推進產業提升

先前,台州市豐華工貿有限公司有5家從事鞋模、塑料生產的“低小散”加工作坊,而像這樣的“低小散”加工作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橋的經濟發展。彼時,鄉賢張小蘇是該企業的董事長,在得知新橋鎮推進舊工業區改造提升後,積極投身其中,加快推動老舊工業區騰籠換鳥,促成了智能裝備產業園的落地,成立智能裝備產業協會,吸引了鄉賢台州市鈞威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再文等一批在外商家返鄉築夢,實現了“企業回遷、信息回傳、人才回鄉”的目標。

張小蘇只是鄉賢助力新橋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新橋鄉賢聯誼會都積極助力中心工作,推動新橋模具集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目前廠區內313家企業已全部順利簽訂回遷協議,模具集團改擴建項目已進入施工實質性階段。

“我們健全了‘項目@鄉賢’認領制度,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為項目載體,吸引繆雪中等鄉賢慷慨解囊,形成了鄉賢精準支持、回報家鄉的新路子。”陳文彬介紹,“此外,我們還建立了鄉賢迴歸重大項目總協調人、協商會議和‘綠色通道’等服務制度,完善鄉賢迴歸創業安居政策,探索鄉賢迴歸創業獎勵補貼政策,為鄉賢們提供‘媽媽式’服務,鼓勵他們投身家鄉建設。”

新桥镇:创新“乡贤+”载体 聚力共建美丽家园

反哺桑梓

“鄉賢+公益”

共唱文明新風

“……黨啊黨啊偉大的黨啊,我在你的旗幟下茁壯地長大……”9月28日晚,嘹亮動人的歌聲在新橋鎮新興村文化廣場上回蕩,由新橋鎮鄉賢聯誼會贊助,大美藝術團承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文藝匯演在此舉行。

據悉,今年,新橋鎮鄉賢聯誼會共捐贈了5萬元用於大美藝術團在全鎮13個村(社區)開展文化演出活動,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與村民一同唱響美好新時代。

“鄉賢在外發展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後,應當給予老人等弱勢群體更多關懷。”鄉賢章明智在廣州經商多年,在得知村裡一些腿腳不便的老人出門困難後,他自掏腰包購置了一輛“愛心接送車”,並聘請專職司機免費接送老人,受到當地村民的一致稱讚。如今,這部“愛心接送車”在他的支持下已持續運行近兩年。

無獨有偶,鄉賢章靈斌、林峰等通過自身的醫學技能,多次回鄉開展義診活動服務鄉親父老,新橋鄉賢們反哺鄉梓故事還在繼續。

一直以來,新橋鎮積極開展“鄉賢+公益”慈善行動,助力形成鄉風文明,號召鄉賢舉辦助殘助老、助貧助困、助學助醫等“扶助鄉親”活動。

該鎮華章村廣大鄉賢鄉親自發成立公益慈善協會,緊扣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總要求,對華章村困難程度較深,脫貧難度較大的群眾進行扶持,並對華章村優秀學子進行獎勵;鄉賢《台州日報》總編黃保才帶領黃保才名家工作室成員入駐農家書屋定期開展讀書會,普及民俗禮儀、時事政治等知識,參與農村文化建設;鄉賢聯誼會捐資近700萬元重建新橋鎮級鄉賢館(文昌閣),重建期間向全社會廣泛徵集新橋名人軼事、神話傳說、地名傳說等民間故事,再續人文新橋;鄉賢、路橋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成員管彥達全程參與、指導新橋鎮扶雅文化鑄魂工程,並對全鎮13個村(社區)逐一走訪,深度挖掘新橋歷史,為傳承百年扶雅文化提供了源頭動力;成立扶雅助學基金,用於教育質量獎勵、優秀學生獎勵、貧困生資助等助學行動,2019年新捐資25萬元,累計共籌集資金近300萬元。

“下階段,我們將繼續搭穩鄉賢交流平臺,暢通鄉賢溝通機制,創新鄉賢工作方法,全力推動鄉賢迴歸故里助力鄉村振興,為推進活力新區、美麗路橋建設貢獻新橋力量。”陳文彬說。

新桥镇:创新“乡贤+”载体 聚力共建美丽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