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騙補」種下的惡果,如今仍在殆害新能源汽車行業

2015年“騙補”種下的惡果,如今仍在殆害新能源汽車行業

電車匯消息:近日,電車匯獲悉一組“微商”截圖,“微商”產品不僅奪人眼球,最重要的是“性價比”奇高,完全碾壓當前新能源商用車市場各類產品。該人士兜售的均為新能源汽車,車型集中於純電動商用車,同時明確標註了車型出廠時間、裝電量、續航里程以及部分售價等核心參數信息,其價格甚至低至3.98萬元!雖說新能源汽車有國家和地方的雙重補貼,但是放眼全國任何地方都沒有這麼高的補貼標準。不過,如果注意到大部分車型出廠或上牌時間,業內人士可能都已深諳其中的“奧妙”了。

2015年“騙補”種下的惡果,如今仍在殆害新能源汽車行業

2015年“騙補”種下的惡果,如今仍在殆害新能源汽車行業

電車匯隨即簡單算了筆賬,早在2015國家對純電動專用車的補貼標準為電池容量每千瓦時補貼1800元,每輛車補貼總額不超過13.5萬元,而且還有地方補貼,有的是按照國家補貼的1:0.8執行,有的是按照國家補貼的1:1執行,一輛純電動專用車,最高可以拿超過20萬元的補貼資金,這也就意味著僅僅補貼資金就已經完全“覆蓋”車輛生產成本,更別說還有近乎“純利潤”的終端售價做支撐。

2015年“騙補”種下的惡果,如今仍在殆害新能源汽車行業

2015年“騙補”種下的惡果,如今仍在殆害新能源汽車行業

也就是在這一年,眾多新能源車企鋌而走險,想方設法騙取國家補貼,儘管2016年開始主管部分意識到“政策漏洞”,通過大力核查追回了部分補貼資金,也重點處理了相關責任企業,但漏網之魚究竟有多少還真難以評估。這不,兩三年後這批帶有“黑歷史”的車型通過“微商”進行宣傳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曾經的“黑戶”卻以如此“競爭力”進入市場,是否嚴重混淆當前的市場價格以及經銷商體系,更有有知情人士爆料稱,“當初騙補最盛的時期,三四線城市甚至小縣城形成了任意買賣的局面,個人可以購買車型再分銷並從中獲利,毫無經銷商體系和價格機制可言。”

附件:2015年四部委發佈的閒置車輛涉及企業及信息參考表(詳見:《四部委內文外洩,2015年八分之一新能源汽車將面臨無補貼風險》)

2015年“騙補”種下的惡果,如今仍在殆害新能源汽車行業

2015年“騙補”種下的惡果,如今仍在殆害新能源汽車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