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在我們的想象中,

拉胚總是一件、

浪漫而優雅的事。

溫柔的雙手,

輕觸溫潤滑膩的泥土,

在一次次水乳交融的輕撫中,

旋轉飛舞。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可是你知道,

一個大件瓷器的拉胚,

需要幾個人才能完成嗎?

答案是5個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胎輪之上,

泥胚重達上百斤

這對拉胚者產生的阻力,

是一個人的力量,

完全無法掌控的。

只有五個壯漢合力,

才能拉出大件瓷器的好胚。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幸運地,

將自己雙手的紋路,

永久地保留在瓷器上。

只有一個人可以接觸瓷胚,

剩下那四個人,

只是把手放在主控的手上,

傳遞力量。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就像武俠裡運送真氣一樣,

所有希望,

都寄託在主控的這雙手上,

這雙手,

來自小馮。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泥胚的形狀、薄厚,

器形口徑大小,

以及瓷泥內部密度是否均勻,

全靠小馮的一雙手來把握。

為了保持手感的細膩,

小馮從來不參加漢子們最愛的

掰手腕遊戲。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搭建拉胚,

不僅需要力氣,

更需要匠人的一雙手

對瓷泥細膩的感知。

每雙手都有意義,

只有五個人一起,

才能完成最完美的塑造。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景德鎮,

我們無數次在歷史書上接觸的名字,

彷彿永遠奕奕閃耀,

在每個人心裡把語言壓縮歸納,

慢慢的,

這個地方,

變成了心裡的一張卡片,

繁華,普通,固化。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可我們從未真正探究,

在這張巨大的城市名片背後,

在一個個大師光環籠罩之下,

那些生活在這座城市底層、

一個個最普通的手藝人,

每天都怎樣面臨生活,

又做出怎樣的堅持和選擇。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這部《手造中國》紀錄片,

讓景德鎮不再是今天的景德鎮。

拂去滿街瓷器,

它給你帶來穿越千年的震撼,

讓我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

皮膚與自然造化摩擦的力量。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他們用時整整三年,

走訪了景德鎮近百餘手工瓷器匠人

見了幾百件瓷器,

也聽了幾百個故事,

最終凝結成這部嘔心之作。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沒放油的。”

一顆青菜,一碗白麵條,

這是小黃所有午飯。

面對鏡頭捕捉,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說,

“那個油比較貴。”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手藝人,

他的生活因為自己的堅持,

變得並不容易。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立體浮雕這門手藝,學徒時間長,雕刻成本高,賺錢也就會慢。

村裡有很多人,都放下了手中的刻刀,去做別的營生了,這其中,甚至包括小黃的師傅。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與貧窮抗爭,

似乎是他對手工瓷器的執著,

對自己技藝數十年如一日打磨,

最無聲的戰場。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可對做瓷原料,

他從來只用最好的,

一小袋瓷泥就要四百多塊,

小黃說,

就算1000塊錢一袋,

他也要買。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是因為愛好才做的,

越做越喜歡,

有時候晚上做,

不想睡覺,

停不下來,

越做越有勁。”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看著身邊的朋友們都蓋房買車,

小黃心裡也有過波動,

但他最終還是選擇,

堅持雕刻這門手藝。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在似乎有些過分簡陋的家裡,

他堅持著,

與生活死磕,與自己死磕,

他始終相信在雕刻的道路上,

終究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現在日子苦一點沒關係,

五年之後,

十年之後,

慢慢的一直一直會很好。”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方麗是家裡的么女,

也是年邁老母親的心頭肉。

每次來母親家裡,

都會受到像小時候一樣的各種優待。

一件代表心意的粉彩瓷器,

是她想送給母親即將到來的

77歲生日禮物。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如同養育一個孩子,

粉彩瓷器的誕生,

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並非一個人能夠丈量。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方麗自己的青花瓷作坊,

並不能完成一件粉彩瓷器,

為此,她打了很多電話,

拜託當地所有粉彩瓷器匠人,

共同完成了這件《百鹿尊》。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一件精品手工瓷器的製作,

工,不所不用其極,

技,無所不用其絕,

料,無所不用其稀。

就一件粉彩瓷器的繪畫而言,

瓷胎之上,

山石峰巒峻拔。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樹木鶴骨松姿,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動物千姿百態,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不同的畫面內容,

都需要各自不同的材料與畫法。

不同的步驟、不同的圖案,

也都需要不同工匠來完成。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粉彩瓷器的一大特點,

是燒製後,

瓷胎上色彩畫面,

能夠呈現出立體層次感,

而這,

得益於填彩這道工序。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無論是成瓷材料,還是裝飾手法,每個時期,都在前人基礎上,不斷地進行著繼承與發展。

但無論如何發展,在每一尊精美瓷器畫面之中,蘊藏的不僅是工匠們多年練就的手藝,更多的是他們安靜畫筆之下,細膩的情感。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對自然的熱愛,

對往昔的懷念,

對未來的嚮往。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砸瓷,

是七百多年前,

古代御窯廠留下來的規矩。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合格的瓷器,

必須是百裡挑一,

若是沒有被選中,

都要被砸碎深埋,

不能被流出。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如今,

古時的御窯廠已經不復存在,

但百裡挑一的御窯規矩,

還是在追求完美的傳統中,

被保留了下來。

這些在常人眼中,

還算精美的瓷器,

卻因為匠人們精益求精、

追求完美的態度

而被淘汰。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古往今來,

中國手工瓷匠人們,

執著地追求著心中完美的天工之作。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歷經無數匠人們

智慧與汗水的蒸騰,

瓷器,

也終於成為了中國人、

精神世界的具象符號。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通過這些留存於世的瓷器,

人們可以感知,

這個民族延續至今的獨特氣質。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瓷器是有溫度的,

它蘊藏著人心與技藝積澱的溫度,

藏於瓷器內涵與懂瓷人心中。

而我們可見的溫度,

便是最後

那一堂爐火的淬鍊。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要想窮,燒郎紅。

郎紅,

明如鏡,溫如玉,赤如血

釉色濃重豔麗,

對溫度和燒造氣氛要求苛刻,

成品率極低。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如今,要想燒出一窯

上口沿脫釉,

露出白色胎骨,

下沿積釉卻流不過足,

表面開片,

又暗藏牛毛紋的

血紅色郎窯瓷器,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呂師傅祖上,

不知付出了多少代價。

獨自守夜,

開窯門借風,

是郎窯世家絕不外傳的秘密。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今天,

呂師傅卻留下了

新來廠裡的大學生一起學習。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我不希望把這些東西失傳掉。”

“只要你們有這個緣分,

緣分就是你做夢都想,

把這個東西做到最好最好最好。

就這麼簡單。”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祖上多年積累的經驗,

慷慨傳授給了外人,

在呂師傅看來,

無論傳內傳外,

經驗與技藝都必將流傳下去。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手藝人之間最是知道,

彼此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

堅守,

不僅是技藝,還有德行。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這部紀錄片,

總片長125分鐘,

以成瓷工序為主線,

探尋匠人精神之源,

向工匠精神致敬。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一生只做一件事,

快的是生活,

慢的是人心。

在《手造中國》導演的鏡頭下,

在景德鎮匠人磨出繭的雙手中,

才是屬於我們中國人,

真正的中國創造。


關 於

這是一部製作人員十分年輕化的優秀紀錄片,導演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不過十載,也因此給本片注入了蓬勃的活力。《手造中國》攝製團隊走訪了景德鎮手工瓷器各工序工匠近百餘人,最終確定記錄拍攝人物故事20餘個。本片以成瓷工序為主線,制瓷匠人的故事為分枝。從原料開採到燒製成瓷,深入淺出的讓觀眾對工匠們如何製作手工瓷器得到了解。在科普的同時,向還在執著專研,堅持於手工精品瓷器製作的匠人們的匠人精神致敬。

這是一部通過手造瓷器去展現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紀錄片。根據成瓷的每一道工序的特性,從每一個手工瓷匠人身上,提煉出了中國人身上流淌著的文化基因,它們是對自然的敬畏,是對手藝的專注、執著和熱愛,是對成敗得失的淡然,是對薪火相傳的篤定,這是幾千年來在農業文明的懷抱裡所產生的屬於中國人特有的精神情懷。

劇集簡介

水土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手工瓷器成為千百年來中國的名片,得益於中國“水土宜陶”的先天條件。水土是一切的起點,她最尋常,又最難測。中國製瓷匠人自古對自然賦予的水土有著難以割捨的依戀,懷著對原材料的敬畏之心,制瓷匠人將水土幻化成精美雅緻的杯杯盞盞。讓一切回到原點,探尋高貴瓷器的樸素基因。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為著純手工瓷器而繼續堅守的採礦師傅採出礦石,守碓師傅利用水力將瓷石打成粉末一個月之後才能成為制瓷原料。這是隻有手工瓷器才能享受到的匠人們最後的溫情。

器度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小到把杯,大到龍缸,精細如薄胎,各種器型都在瓷土的可塑性下變成了現實,這些造型各異的器物蘊含著中國人的文化內涵,傳遞著匠人們的體溫。這些樸素的手藝人,在你周圍或許數不甚數,亦或你未曾走進過他們的生活。《器度》一集,聚焦於制瓷工藝,主要介紹了瓷器的經典器型,拉胚利胚的工序和薄胎瓷雕等技法。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採礦師傅、守碓師傅、拉坯師傅、利坯師傅、釉上彩師傅、釉下彩師傅......一件瓷器的驚豔浸潤了多少匠人的歲月。

畫心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瓷器彷彿天生就是畫作的載體,但在瓷器上的畫作又和紙上作畫截然不同。瓷器的色彩如何體現出來,怎麼去配製?經過多少次的配方?在制瓷72道工序中,畫師是最具有創作性和藝術性的行業之一,本集圍繞畫師們的情感世界展開講述,一筆一畫之下是他們對人生的理解,筆觸觸動的是人的情感。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那些生活中的平凡人,一旦捧起了瓷器,便立馬漲了七分氣勢,那是瓷器的信任給予他們的自信。

守藝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守藝,守的是什麼?幾代人,心無旁騖的守著一種技藝,重複而枯燥,所謂何求?在那些現代人難以忍受的乏味中,我們體味到了什麼?我們在這些匠人身上,感受到了不求於外,以勤為本,和合相通的處事哲學。這份堅韌的持守,讓中國瓷道在離亂的歷史中綿延不絕。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可能繁華堂皇於我只是一個盼頭,但我心中有我所愛。

薪火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技藝在革新,時代在變遷,但是瓷器在經歷烈火淬鍊之後,帶給人們驚心動魄的激越卻從來沒有改變。火是最後的昇華,是匠人的心血與上蒼的最後一道賭注。《薪火》講述不同窯形的變化歷程、燒窯的講究,全方位介紹制瓷的最後一道工序。

三年走訪百餘人,景德鎮大型紀錄片《手造中國》,穿越千年的震撼

“這個時代太快了啊,我們傾盡所有心血,也只是想證明這個世上還是存在著有生命的藝術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