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的人为

凡事凡道理,都是对立统一的存在。儒家道家的思想主张,也是对立统一的关联。

道家无为,是反对过度人为,是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相信自然。人为也是不违背自然的人为,所以又说无为(顺其自然规律及自然发展)而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参与自然改造世界,但不违背自然,不勉强自然,在尊崇自然的前提下去做为),即人为的前提原则是顺乎自然。

儒家强调人为,甚至肯定人定胜天,强调君子自强不息。但也不极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尽人事(事在人谋在人为),听天命,如果有违天命,或天不遂人愿,那人为目的便很难如愿实现。在肯定了人为的意义重要性的同时,也肯定了天命、自然规律自然力的强大不可控。

儒家道家的人为

道家与儒家在面对以实践 ,事功改变世界现实方面,都认可人为的意义。不过道家更注重顺乎自然规律,顺其自然自在变化。而无不为的人为,是以无为(不违背自然,不勉强)为前提的。人为,无论在认识或作为都是第二位,都是服从于存在自然的,所以,遵从自然(规律或现实)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因无为包含着容易放弃,人的主观积极能动性很容易弱化,所以又有消极因素。

儒家不同于道家之处,在于首先强调人为的作用意义,而非天之力、自然规律及功力。置人的努力于首要最重要位置,而不是只强调顺从自然。儒家高歌人定胜天,积极进取,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追求功业、改造现实的态度与作为上,看重人为比道家要积极。但也明确提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知道许多时候,许多事,许多情况下,也因非人力所能及,终于不能如愿成功成事也是常情。所以能平静接受,处之坦然。肯定了人为功力的有限性。但过于勉强,过于看重人为,虽精神可嘉,但很可能会超越了现实性,可能性。也许于实际效果,有了不识时务、自用之嫌。也许容易理想而有背事实,就功利目的而言,不能说又有了消极因素。

儒家道家的人为

正因为如此,儒道同源,既对立又统一、同一。都主张积极有为于改造世界实现功利目的的事功,只是重视程度不同,但异曲同工。两家的主张又互为补充。积极人为而又能尊重自然,无为而有为,有为而无为,在人道天道的相互对立统一里,避免了片面极端化,让人们在求得了实践事功实效果方面,实现了程度的最大化。

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凡事凡理无不体现着对立统一规律。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恩威并重,教育治国之道。在统一里实现对立,通过对立实现统一。对立的两方面总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