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北方人到了南方大都能接受南方人的飲食,而不少南方人到北方卻接受不了北方的飲食習慣?

聚膳源

本題的地域概念要進一步確認,才會得正解,從地域飲食文化的三個不同層面,逐個分析。



⒈地理位置的南方北方界線。我國南北區分,是以秦嶺淮河一線為南北分界線。南北地域的人情風俗、地理氣候和農耕莊稼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物產不同,飲食習慣自然不同。


⒉飲食文化的南北分界線。這個最容易混淆於地理概念的南與北。因為按著地理區分,南方的大部分地區,都不屬於南方菜。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的菜餚,即便不算北方菜,也和北方菜近親。只有兩廣和福建,也就是八大菜系的粵菜,算是正宗南方菜。

⒊南北地區的飲食習慣,可概括為四個字:北方“厚重”,南方“清淡”。相互有兼容,當然也有排斥。要說北方人能接受南方菜的清淡,魯智深會說“淡出鳥來”。要說南方人受不了北方菜的厚重,倒還客觀,有那回事。其實,南方菜比北方菜的厚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譬如說一道硬菜“龍虎鬥”,對北方人而言,就不是厚重了,簡直是恐怖。



真正的吃貨沒有南北的挑剔,都是美味,因為他把美食都吃懂了,都喜愛,沒區別。譬如香港的蔡瀾先生,你讓他說出哪個地方的菜不好吃,一定很困難,他的世界裡就沒有不好吃的食物。所謂的南人不喜北菜,北人不愛南菜,都是不懂美食的奧妙,侷限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放著美味佳餚視而不顧,暴殄了天物。這個說法不是指責大家不會吃,不懂吃,而是說明飲食文化的巨大發展空間,我們都有很多美味無比的食物要去品嚐,去享用,不虛此生才是。


普濟

說一下在廣東讀書的體會吧!



首先,不吃辣,很清淡,調料用的極少,一般只放鹽,最多放蠔油,醬油等,而我們卻是各種調料,鹽,味精,胡椒粉,辣椒麵,醬油,醋,還有五香粉等!



其次,感覺用油很少,食堂飯菜分兩個層次,一樓用油較少,價格便宜,二樓用油小炒,每道菜要貴上兩塊錢!所以吃起來幾乎沒什麼油水,容易餓,對於我們來說,沒一會兒就餓了,一天得吃幾頓!



再者,感覺什麼都甜,番茄炒蛋放糖,包子饅頭也是甜的,不似北方包子饅頭,吃起來該香香,該辣辣。



最後,天氣實在太熱,一不小心就上火,完全沒有在其它地方吃飯吃的痛快,要吃啥吃啥,要啥口味都能吃!而且,在廣東熱季,30多度的高溫簡直讓你吃不下飯!


大神小說

作為一個取了北方老婆的南方人,特別清楚這個問題。我只是個普通人,舉的例子也只是家常菜。個人理解的北方為雞脖子以上。

其實最簡單一個就是綠菜。北方綠菜太少,基本上就是大白菜,然後其他大魚大肉的,一兩頓還好,天天吃就受不了了。南方各種山茅野菜就不說了,一年四季都能換著吃各種小菜。

再一個就是口味問題,本人云南的,屬於無辣不歡的,一盆青菜加小米辣蘸水都能吃得很歡。但是北方基本就是幹辣椒,平時基本不吃辣。還好超市能買到小米辣,蘸著鹽吃還是能接受。

最後就是主食了,北方雖然以麵食居多,但是基本上家家都有米飯。但南方就很少家家備有面粉的。至少我沒跟老婆談戀愛之前,家裡是沒有擀麵杖和麵粉的。

總結一下,地域和菜系的原因,北方時鮮蔬菜比較少,口味比較單一。而南方則反之,所以選擇比較多。用一單一菜系和南方川湘粵滇等等菜系做對比,本來就不公平。

……這是條回答所有關注我這問答的朋友的分割線…………

謝謝這麼多人關注或者說談論我這個話題。評論上我都看了好多!首先跟大家說一下,我從來沒有地域黑,也沒想貶低一方。上文中我說的很清楚了,我所謂的南北,是雞脖子以上,和以下,並不是所謂的秦淮上下,或者其他。所以山東的朋友可以不必介意,因為我沒去過,我沒了解過,我沒發言權!至於有些朋友硬要分東北,西南,東南,那我也沒辦法。上文中我很直白的點出我是雲南普通人的身份,不理解我也沒辦法。

說這麼多,就想補充一下,大白菜這個事。我去的時候是過年,確實也只有大白菜。你要說各種大棚綠菜,我沒法反對。但我回答的問題主題就是南方去北方不適應,北方人來到南方能夠適應。

你說到大棚,那我確實沒法反駁,畢竟我冬天去的,那邊還是有不少草莓大棚呢! 我也在評論看了不少說北方不缺綠菜的,什麼油菜,茼蒿,蒜薹,菠菜,生菜等等,說實話!這些在雲南真不算菜,雲南所謂的菜是山茅野菜!蕨菜,折耳根,白花等等!我們這所謂的菜,都是季節性的,您也可以試試物流或者快遞。當然,我們這邊也有白菜,可是我們的白菜都叫白菜薹!


總之,基於這個問答,我之前也說了北方時鮮蔬菜比較少,口味比較單一。而南方則不同,所以選擇比較多。用一單一菜系和南方川湘粵滇等等菜系做對比,本來就不公平。


Ksama天邪

我是北方人,嫁到南方,南北之間隔了兩個半省。我上學也是在南方,一下子就接受了南方的飲食。

我們家人去南方婆家的時候,雖然感覺飯食口味淡,量小吃不飽以外,其它接受度都挺高的。並且還愛上了一些南方的特色吃食。

然而我從老家帶到學校的特產(像煎餅、德州扒雞),同學們一般接受度很低。我婆家人到我們北方老家,據他們說他們都是靠喝水和吃肯德基一類度過那幾天的。


南方人感覺北方吃的太鹹

我婆家人去到濟南的時候,在酒店吃飯,每個菜也就吃一兩口。太鹹,吃完就要找水喝。素菜鹽多,葷菜醬多,連燉的湯裡面都有各種調料。像北方人口味重,淡了可以吃。但是南方吃的淡的人一下子去吃鹹的,根本吃不下去。

北方吃的太油

一般北方菜都是佐料足足,大火爆炒,南方的看上去都是清湯寡水。我媽媽做飯,煮個麵條,先蔥花嗆嗆鍋。燉個排骨,先拿甜麵醬炒一下。炒菜,醬油、醋都齊全。我婆婆做飯,清水煮麵條,放青菜,放海鮮。燉排骨,清水加排骨加海鮮。炒菜,加油加鹽,齊了。

北方吃的麵食多

雖然我在南方呆了這麼久,我還是比較愛吃麵食。不吃饅頭感覺吃不飽。米飯還可以,尤其是稀飯,只撐肚子不管飽!

我婆婆她們不同,一天三頓米飯或者稀飯。饅頭,根本不吃,像北方過年過節包餃子,日常做包子。南方人都不吃。我聽到過他們說的最具體的原因是:饅頭到嗓子裡卡住咽不下去!


良辰七一七

南北本來就因為地域、習慣、風俗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

但不能說北方人大都能接受南方的食物,南方接受不了北方的食物,這種話完全沒有根據。

南北方環境的不同造成了飲食習慣的不同。而南方人或北方人分別到北方或南方,並非說吃到的食物難以下嚥,只是不習慣罷了。有點人會因為這種不習慣而難以忍受,而又的人很快就能融入到當地的環境中。這和個人的接受快慢有關。

只是每次談到南北方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批沒事找事的人地域黑,南北黑,飲食黑。

總覺的自己高人一等,自負的優越感也不知道哪裡養成的。

每個人對故鄉自然多少有點自豪感,這是對養育自己土地的一種感情。

不過自豪沒錯,但惡意的誹謗別人就有點居心不良了。

就像甜豆腐腦和鹹豆腐腦勢不兩立。肉粽子和棗粽子要鬧分家。

這樣相互爭執依然沒什麼屁用。

南方人吃飯講究,更加註重吃飯過程給人帶來的愉悅感,從他們飯菜的精緻上就能看出來。所以在吃的一道上南方人追求吃好。

北方人吃飯沒有南方人那麼講究,因為以麵食為主,北方人的喉嚨眼似乎要比南方人大,所以在吃的一道上北方人追求吃爽。

其實兩種飲食習慣沒有誰對誰錯。

一個南方人到北方長期居住,慢慢也會被同化。換做北方人亦然。

那些叫囂著受不了的人,往往要麼待在某個地方是時間非常短暫要麼就是人云亦云。

就像我是個北方人,卻在南方出差一年時間,除了環境上比較潮溼外,在飲食上我覺的南方是食物也非常好吃。

除了不喜歡吃的依然不喜歡吃外,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這可能和我家一直把我散養有關。畢竟我媽從小教育我,做啥吃啥,不吃拉倒餓著去。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想念天空再藍些】

想念天空再藍些

事實告訴我 是北方人無法接受南方的吃的

南方的許多小夥伴非常喜歡北方的食物

首先就要說北方的大米比南方好吃太多了

南方的大米吃起來就像沒煮熟一樣

該說不說從南方來到北方上學的同學都吃胖了,因為北方做東西很香,非常講究味道,不是很喜歡放糖,重點在辣和鹹(主要是為了禦寒)

東北人飲食方面講究菜實惠,菜碼大是一大特點,菜的口味比較的重,東北的酸菜燉白肉最能體現特色。受冰雪自然條件的限制,人們常吃的蔬菜或窖藏或者是醃製,受菜價影響,人們主要吃白菜,土豆蘿蔔,所謂的(南甜北鹹)也就是由於北方人冬季吃大量有鹽醃過的菜而形成的習慣,其中泡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人們常常都是生吃的,它是當地的風味小吃,有甜,酸,辣,鹹四種味道,吃起來可口。


南方人的飲食習慣與北方反差很大,很重視色、香、味,口味偏淡,喜歡用糖,喜歡臭的食品,如臭千張、臭豆腐、臭冬瓜、臭筧菜杆。好些人還喜歡生食活的水產品,如蝦、蟹、魚等,蘸一點佐料就吃起來。

所以我想說一個習慣了吃鹹的人 到南方如何接受天天吃甜……

作為標準的東北人,如果清淡的口味還行,天天讓我吃甜味,感覺很不舒服

(syg)


新文化報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說的是鄉愁,說的也是南北大不同。


座標武漢,個人以為南北方人接受彼此的飲食都有難度。先從我身邊幾個北方來的朋友說起,幾件有意思的事情。


畢業後,我們一起在一家公司上班。每次在食堂,我都會看到他專門帶兩個大饅頭,在食堂打幾個菜,從來沒見他吃過米飯。有時候外出聚餐,他總愛點一份火燒饃,像野人谷、房陵農家的那種,火燒饃外脆內軟,很有嚼勁,需要蘸大醬吃,他吃的超級開心!


同樣的,南方人到北方,也存在飲食的難題。看到一大份的粗獷豪放的飯食上來,不少南方的小夥伴肯定覺得,哇,你們北方人食量可真是大,然後像梁山好漢一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饅頭大煎餅。


老闆,對不起,能不能給我來個小碗的,小份的。。。

不僅如此,還有這些小不同:


1、什麼叫吃飯?

南方:白米飯唄

北方:你吃麵?吃饅頭?吃餃子?吃苗條?


2、豆腐腦啥味道?

南方:甜豆花,甜甜蜜蜜。

北方:鹹豆腐腦,這個才好吃呢。


3、端午節吃粽子

南方:鹹粽沾醬油,各種餡料,肉的花的。

北方:甜粽沾白糖,簡簡單單。


4、大碗小碗?

南方:用碗,精緻,多米飯。

北方:用盤,實惠,西北多面食,東北也是米飯居多。


5、火鍋

南方:川渝火鍋,九宮格紅湯底。潮汕火鍋,牛肉鍋清湯底。

北方:涮羊肉,東來順。


6、冬至吃什麼?

南方:湯圓,團團圓圓,還吃火鍋。

北方:餃子,各種餡料的餃子,個頭大餡料足,不怕吃不飽。


等等。。。。


吃飯,是從小到大的味道,是割捨不開的鄉愁,是一種心理上的感應。北方人無面不歡,南方人無米之炊。看似的不習慣背後,其實是離開了熟悉的環境,離開了熟悉的鄉土。南北方不同也好,中西方不同也罷,道理差不多。


by舒懷


大武漢美食榜

說反了,北方的食物以面為主(東北是米為主),配菜肉食也是華夏漢民族經過上千年的驗證形成的菜品,再往北的塞外也是牛羊肉為主。反觀南方古代號稱百越,傳承下來的食物菜品千奇百怪

唐代的記載張鷟《朝野僉載》卷二記載:"嶺南獠民好為蜜唧,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飼之以蜜,釘之筵上,囁囁而行。以箸挾取,咬之,唧唧作聲,故曰蜜唧。"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鼠"條載:"惠州獠民取初生閉目未有毛者,以蜜養之,用獻親貴。挾而食之,聲猶唧唧,謂之蜜唧。"西漢《淮南子》有”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南宋人也曾這樣描述越人對於美食的追求”鳥獸蟲蛇,無不食之“。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

就有精闢的記載:"南蠻及溪峒人,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其間野味,有好有醜。山有鱉名蟄,竹有鼠名猷。鴿鸛之足,獵而煮之;鱘魚之唇,活而臠之,謂之魚魂,此其珍也。至與遇蛇必捕,不問長短,遇鼠必捉,不問大小。蝙蝠之可惡,蛤蚧之可畏,蝗蟲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蟲之穢,悉炒而食之;蝗蟲之卵,天蝦之翼,悉炒而食之。《綱目拾遺》稱:“禾蟲,閩、廣、浙沿海濱多有之,形如蚯蚓,閩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餉客為饈,雲食之補脾健胃。”

特別是現代佛山當街一群吃老鼠的自詡比雞肉有營養的更是讓北方人難以接受


Mr杜Wy

作為一箇中南地區重口味南方人,對於某些網友的回答,並不是很贊同他們的說法。說南方人口味淡,喜歡吃甜,北方口味重,到了南方能慢慢接受淡口味的飲食。而南方人去北方卻不能接受重口味的飲食,這種說法我並不怎麼贊同。今天我想以我一個南方人在北方呆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切身感受,來說說我的想法。


我們南方飲食整體上從主食來說,與北方區別較大,北方除了東北部分地區以大米為主食以外,其餘都是麵食。而南方,清一色以大米為主食。某些農村地區,一日三餐,世世代代都是吃米飯。主食單一,很難改變,所以去北方的話,確實吃不習慣饅頭。而餅啊,麵條,包子,餃子一類的食物,南方一般當早餐,小吃,甚至把麵條當菜吃,所以終究不習慣北方主食這一塊的飲食。而北方的朋友,到南方來說,也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期。我就見過山西的同學在南方上了三年學,心心念唸的還是他的老面饅頭。還有從河南嫁到南方的姑娘總是買麵條回家吃。不過久而久之,也漸漸習慣米飯。其實這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間久了,就會習慣。


令一個方面,在菜的方面。我們知道,南方人對於菜特別講究。南方菜的口味並不像某些網友所說的比較清淡,而是味道豐富。八大菜系,南方獨佔七家,可想而知,南方人對於菜的追求是多麼用心。煎煮燉炒炸燜烤,南方人都能用上。湘川菜重油重辣重口味。粵閩多燉煮重湯口味鮮。客家江浙菜味清淡偏甜,淮揚徽菜清淡唯美比較中和,大都能接受,國宴都是以淮揚菜為主。你想一想,一個北方人到南方來,總有一款他能接受的。所以不難得出北方人能較快接受南方菜。



而北方菜一般比較務實,簡單快捷方便,不會有太繁瑣的過程。因為本來北方的主食就決定了對菜的要求不高,北方面食複雜多變,有的即便是單獨吃,不要菜也能下飯。所以,對於菜不是特別講究。除了山東,由於處於古代南北方交流的要塞位置,所以山東獨自成了八大菜系中唯一的一家北方菜,融合南北口味,清淡鮮美,大多數人能接受。東北由於很多人吃米飯,所以,東北菜也品種多樣。而北方廣大地區菜品都比較少。一個吃米飯的南方人,到了菜品比較少的北方,一碗生硬的米飯,確實難以下嚥。如果吃麵食,又感覺是在吃小吃,這樣,南方人大多很難習慣北方飲食也就不難被理解。



其實,總歸一句話,沒有絕對的事情,只有相對的事情。只能說大部分的南方人短期內很難適應北方飲食習慣。而大部分北方人卻能在相對短期內適應南方飲食習慣。


那詩那遠方

不請自來。


作為一個在北方讀過幾年大學的南方人,我想是說說自己的感受。


一、北方飲食比南方簡單。


其實說是簡單,也不盡然,畢竟如果自身經濟條件好,自然飲食多樣。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北方的食物要比南方簡單得多。


讀書時候曾經去過一個同學家做客,一日三餐全是小米湯+饅頭+一份炒菜,對比於自家日常的來說,感覺單調得多了——自己家也是農村的,也並不富裕,但是日常三餐還是有所“差別的”。

而說到簡單,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種類”比較少。



我們都知道,南方氣候更加溼潤溫暖所以物產較之北方豐富,所以被南方人搬上餐桌的食物品種也會變得很多——雖然我們一天三餐離不開米飯,但是我們的菜確實十分豐富。


而北方的“菜”很多時候是和主食混合在一起的,比如麵條、煎餅、包子等等,即便是麵條的配菜——或者說哨子——種類多,但是歸根結底它還是麵條,而且哨子裡的“東西”很多時候也是差不多。


而且除了菜,南方的各色小吃也非常豐富。或許是我對於北方的小吃吃得不多,我感覺北方的小吃大多是各種“糕”,烤的、蒸的、炸的、煎的……口感味道可能有區別,但是總感覺不能算一“類”。


二、口味

也不能說南方菜就比北方菜好吃,但是有一點是,對於南方人來說北方的菜普遍口味比較“重”,比起辣、麻、清淡,或者鹹更令人難以接受。南方的菜,即便口味很重,比如非常麻辣,但是接受的人會很多。而且對於清淡的飲食,我想即便是北方人也能夠接受的吧。


還有一點是,北方食物的口味有些“雷同”,這可以和第一點結合在一起,種類少故而口味差不多。更不用說北方有些食物喜歡“亂燉”,多種食物混在在一起,雖然這樣也別有風味,但是南方人更愛各有特色的小盤。


南北方菜一個公認的大不同在於:北方菜比較粗獷、南方菜偏向精緻。打個比方,糙漢子型的女孩雖然也有人喜歡,但是更多的人還是比較偏向於精緻的美少女吧。



其實飲食習慣能不能接受,還有一點是看人。


比如我比較好“養活”,什麼都吃,所以去了北方也是吃好喝好,並沒有覺得怎麼樣。然而我的一個南方同學,真的是不能、不肯接受北方的菜,寧願以零食飽肚……


話說,這樣的問題,有些搞事情地節奏,畢竟本來南北方之間“矛盾”就存在,這樣一個“他比他好”的觀點,很容易掀起罵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