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格力造芯夢談起,論家電企業的艱難轉型路

6月29日,中國最老牌的冰箱品牌之一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公佈了司法拍賣網絡競價成功確認書,康佳4.55億成功接盤其全部股權,以及其所對應的90項商標、293項專利、4項著作權、4個域名以及所購置軟件的使用權,其名下全部的低值易耗品、房屋、土地、機器設備等。

從家電巨頭到4.55億被拍賣,外債超25億的新飛電器把一首好牌打成了絕路,用破產的事實向業界傳達“血”的教訓。而為了避免走上新飛電器的老路,越來越多的家電巨走上了艱難的轉型之路,斥巨資造芯夢的格力就是典型的例子。

從格力造芯夢談起,論家電企業的艱難轉型路

“格力今年不分紅,是因為格力要做芯片”

今年4月底,在披露2017年度財報的同時,格力董事長董明珠(以下簡稱“董小姐”)宣佈2017年度格力沒有分紅計劃。格力不分紅的消息迅速成為了市場焦點,股民一片譁然。這是格力第11年來首度宣佈不分紅,不分紅的格力要將這些資金用到何處?

很快,董小姐向市場給出了格力的答案:造芯片。與此同時,董小姐放下豪言:“哪怕投資500億,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

從格力造芯夢談起,論家電企業的艱難轉型路

而繼出言“不惜投資500億元造芯片”後,董明珠近日又高調展示了格力的芯片野心。在格力上週的股東大會上,董小姐再下重音:“我們的高度是綠水青山,還是這句話,芯片一定要做,不影響格力的收益。”

還有今日,在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中,董小姐再度表示,儘管外界很多人不看好,但格力的確正在自造芯片當前最主要的問題不是錢,而是有沒有信心,有沒有讓年輕人發揮創新能力的平臺。“格力兩三年前開始研究芯片,現在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格力有信心。我們有夢想就有理想,有理想就要有實踐,有實踐就要去挑戰。我們一直不忘初心,我們有信心讓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一直以來,格力就主張智能製造,主張自主創新。所以出於芯片這塊在中國還未開發的產業,董小姐認為斥資500億元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芯片研發並不會縮減格力的整體利潤。董小姐表示爭取明年格力空調全部都能用上自家的芯片。

在董小姐看來,走自主創新之路,就要敢於挑戰,敢於對不同領域進行嘗試。在芯片行業這個全新的起跑線上,彎道超車並不存在,退縮又沒有任何出路,格力只能一條心走下去。

董小姐聲稱格力三年前就開始涉足芯片行業,雖然如今的成就還僅是皮毛,但芯片研究只剩下時間問題,一旦把高端芯片拿下,格力就能服務全球。

要斥資500億元造芯的格力顯然察覺了我國當前芯片行業的致命弱點:“造芯無門,造芯無力。”但董小姐真的能確定格力這500億元不會打水漂麼?業界也都看好格力的造芯夢嗎?

“我對格力做芯片信心不大”

格力電器創始人、原董事長朱江洪每次出現在媒體面前時都無法逃開“格力”這個話題,而這次,話題回到了格力的造芯夢上。

6月30日,朱江洪在廣州某個活動現場給格力的造芯夢潑了桶冷水。

在朱江洪看來,芯片行業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它涉及到人才問題,經驗積累問題以及核心技術問題。目前我國做初級芯片的企業特別多,但只有少數幾家企業能研製高端芯片,而空調主芯片是非常高級的芯片,從格力當前的實力來看,除非公司之後將採取一些措施,否則它的造芯夢將無法實現。

也就是說,以當前格力公司的整體水平來看,朱江洪對格力造芯夢的信心不大,甚至還有些看衰。

從格力造芯夢談起,論家電企業的艱難轉型路

當然,看衰格力造芯夢的不止是朱江洪,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認為格力造芯夢並不樂觀。

倪光南認為,對於格力來說,如果單做芯片設計它毫無問題,但一旦要覆蓋包括製造在內的整個產業鏈,這就有些不現實了。從芯片整體的產業鏈來講,如果每個環節都做確實是很大的突破,可芯片的加工生產投入太大,一條生產線投下去至少幾百個億,週期又長,而且可能不如其他大規模生產的工藝更先進,根本不存在競爭優勢。

實力不夠、資金問題、週期太長,這是部分業界人不看好格力造芯夢的主要原因。但不止是格力,當把這三個問題映射至整個家電行業或是芯片行業,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困境都重合了。

也就是說,這不止是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家電行業正在面臨的問題。

走過黃金十年,家電企業的艱難轉型之路

先拋開格力的造芯夢不談,大多數媒體人開始用“夕陽產業”、“沒落的行業”來形容家電行業。他們認為,家電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傳統的家電市場已經被消費者拋棄,走投無路,他們急需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轉型路。

這是不是正意味著,造芯夢正是格力轉型之路的第一步。同格力一樣,康佳在其38 週年慶暨轉型升級戰略發佈會宣佈將實施戰略轉型,正式進軍環保和半導體芯片行業,打造以科技創新驅動的平臺型公司,致力於成為中國前十大半導體公司。而包括格力、康佳在內的美的、海信、TCL、創維等傳統家電巨頭也都在不斷尋求多元化,試圖擴大企業盈利面。而“互聯網思維”的興起讓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家電的定製化和人性化,這迫使家電企業不得不把轉型看做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頭等大事。

但對於家電企業來說,轉型發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反而特別艱難。

從格力造芯夢談起,論家電企業的艱難轉型路

從企業經營角度談起,轉型發展意味著自己將從事一個全新的產業。對於企業而言,其對新產業必須抱有最糟糕的打算,因為新的產業需要持續、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短期內不會實現外銷盈利,前期一般都會處於虧損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在拓展新業務的同時,避免主營業務受到牽連。這對企業的財政能力、整合能力、內部消化能力都擁有極高的要求。

其次是轉型發展的核心問題——核心競爭力。“掌握核心科技”是格力的經典廣告語,這句話放在在轉型發展中只需把“科技”改成“競爭力”。無論是芯片行業還是半導體行業,亦或是其他行業,都不是能是一蹴而就的行業,企業急需抓住並把握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例如技術、上下游客情關係、資金、人才等等,只有一技之長方能站穩江湖,掌握核心競爭力是立足之本。

最後是轉型發展後的市場認同感。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懸著轉型之路就基本意味著從零開始:全新的市場、全新的客戶人群,全新的消費者,以及全新的價值理念,在短時間內企業根本無法得到市場的認同,所有的一切對於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這就需要企業在營銷手段、宣傳手段上下足功夫。

結尾處筆者想聊個題外話,在上週的股東大會上,董小姐還放言在退休之前要讓所有員工都持有格力股票。你認為董小姐該願景實現的概率有多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