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棋史11有一位數學老師叫安德森

國際象棋史11有一位數學老師叫安德森

國際象棋史11有一位數學老師叫安德森

阿道爾夫·安德森於1818年出生在德國的佈雷斯勞(現為波蘭的克拉科夫)。9歲,小安德森跟父親下棋,知道了國際象棋規則。隨後,他如飢似渴地閱讀當時的國際象棋基本讀物:格雷科和菲利道爾的著作。儘管安德森很早就學會了國際象棋,但直到30歲他才第一次參加國際象棋比賽。安德森對國際象棋如痴如醉,但家裡對此並不看好,認為如此下去將一事無成。無奈,安德森只能平時潛心研究數學,到了假期才下幾盤國際象棋。

安德森下棋有兩個顯著的特點:激烈、充滿幻想,因此他成為國際象棋上的浪漫學派代表人物。20世紀,只有馬歇爾和塔爾能與他相媲美。

安德森下棋,只要對手稍有鬆懈,他就會發攻擊,炮火猛烈轟炸,一系列的棄子,讓觀眾歎為觀止。由於他參加國際比賽較晚,他在佈雷斯勞當數學老師,假期才能參加比賽,他的成績起伏很大。

1848年,他與哈爾維茨比賽,揭開國際象棋生涯序幕,此賽以和局告終。1851年,他參加倫敦大賽,取得輝煌成功。1857年,他參加曼切斯特大賽,成績不佳。1958年,他迎戰摩菲,更糟糕。1861年,他戰勝科利什。次年,他取得第2屆倫敦大賽勝利,並與保爾遜打成平手。自遇到並輸給斯坦尼茨起,安德森的棋開始走下坡路。1871年和1876年,他又先後輸給了楚克尓托特和保爾遜。國際象棋的浪漫學派走上窮途末路,斯坦尼茨的局面學派佔據上風。

儘管斯坦尼茨的棋更有效,但人們還是更喜歡安德森璀璨精彩的戰術組合。即使不幸的對手也被他的棋藝所折服,輸得心甘情願。法國人基塞裡茨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1851年倫敦大賽上成就了安德森的“不杇名局”,高高興興地把對局郵寄給他巴黎俱樂部的棋友們分享,對安德森不乏溢美之辭。

安德森是世界冠軍,但他沒有敵人,這是很少見的。他從不為失敗而痛苦,他熱愛下棋,不管輸贏。他是一位真正的紳士,人們描述他寬寬的臉,嘴角掛著微笑,目光清澈安詳。

法因認為,這位數學老師過著平靜的日子,在生活中他不喜歡變化,但在國際象棋上他卻充滿了冒險精神。

表面嚴肅,安德森有時不乏幽默。

據說,在一次橫跨奧地利的旅行中,安德森入宿一家鄉村旅店。他一進門就看見旅店老闆坐在棋盤前,一副莊嚴肅穆的樣子。用畢晚餐,安德森上前攀談,問老闆是否願意下一盤棋。老闆一本正經地說:“下棋可以,但必須按我的條件來,我一般下讓子棋,這樣雙方機會平等,我讓你一個王后”。安德森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第一盤,安德森輸了。老闆自鳴得意地告訴安德森,他是當地冠軍。第二盤,安德森又輸了。在把棋重新放回棋盤時,安德森說:“你讓我一個後讓我非常彆扭。我不知道怎麼用王后這麼大的子力優勢,老怕丟後,不能正常思維。這樣吧,我們換一下,我讓你一個後,我們來下一盤棋。”

老闆覺得這個建議簡直荒唐,正準備一口拒絕,可回頭一想,要讓客人輸得心服口服,最多不過花10步棋就完事了。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發生了。突然之間,客人煥發生機,落子如飛。老闆被安德森接二連三的棄子進攻弄得抓耳撓腮,頭昏眼花,目瞪口呆。一連10多局,老闆盤盤皆輸,最終他垂頭喪氣地對安德森說:“現在我對棋是徹底搞不懂了!”。

全世界國際象棋棋手似乎都擺過安德森的“不杇名局”,或者至少聽說過。這是一塊真正的豐碑,是國際象棋上的“莫娜·麗莎”。就像文學名著一樣,人們欣賞它,讚美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20世紀70年代,人們通過分析發現,這一對局表面上富有戲劇性,但缺乏精確性。安德森並不需要棄掉他的兩個車,他完全能用更簡潔的方式贏得這一對局。

且不管這些批評,讓我們來欣賞這一豐碑吧!

Anderssen,Adolf - Kieseritzky,Lionel

London 'Immortal game' London, 1851,1-0

圖1

國際象棋史11有一位數學老師叫安德森

安德森棄掉雙車和後,將殺對手,而此際黑棋的全部實力還幾乎是絲毫未損。

對局評註,參閱“安德森的‘不朽名局’”

安德森還有一個對局被稱作是“永葆青春”,其最後的戰術組合可謂絢爛奪目。這一傑作是1852年在柏林下的,代表著浪漫主義的終結,這次倒黴對手是德國的國際象棋理論家杜弗萊斯內斯。

Adolf Anderssen vs Jean Dufresne

"The Evergreen Partie" Berlin GER 1852,1-0

圖2

國際象棋史11有一位數學老師叫安德森

棄重子,用輕子製造將殺是安德森的拿手好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