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问|大学生如何高质量地度过大学四年?

最近各省的分数线相继出炉,相信不少高考生已经有了心仪的目标,大家也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百问君作为一个过来人,今天想向大家提供一些干货,教你如何不虚度光阴、高质量地走完大学四年。

百问|大学生如何高质量地度过大学四年?

1

@黄同学:

该上课就去上课,想逃课也可以逃课;

该吃饭就去吃饭,想打球就去打球。

想谈恋爱就去谈,没合适的就单着。

该学习就学习,该聊天就聊天。

爱睡懒觉就睡懒觉,决定早起就早起。

你自己,你舍友,你同学,你的老师,在某种法律和规则之内,面对每一件事,不管喜不喜欢,强迫不强迫,专心地投入地出色地做。

而不是,

上课的时候听不进去觉得无聊,想逃课又怕那个有一定概率出现的签到,只能窝在桌子下面刷手机玩游戏;

逃课的时候担心老师点名签到,赔着笑脸发个短信给朋友“老师如果点名帮我答个到啊,改天请你吃饭(从来没请过)”;

该吃饭的时候Dota刚开局,不能下决心关掉,等打完以后,匆匆跑去食堂只有剩饭剩菜,不甘心又买一碗麻辣烫,又担心地沟油,吃完以后喝了一缸水排毒;

想打球的时候,夏天借口天气热,冬天担心天气冷,默默打开电脑里的NBA2K15打一下午;

想谈恋爱又开不了口,等着对方先说,结果刷微博发现对方发了一条和别人在一起的消息,你只能握着屏幕咬碎钢牙对她点了个赞;

没合适的时候觉得大家都在谈,浑身不自在,硬来,谈了一个月觉得钱包和心理同时受不了,想分手又怕被骂成狗,继续死撑,直到“性格不合”的那天;

学习的时候想着刷微博刷朋友圈,想着周末去哪里看电影逛街,一个晚上看一页书,还是绪论;

聊天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这傻帽话痨,净浪费我时间,给我一个小时我都能复习完一本书了;

睡懒觉的时候定了一个早起的闹钟,决定去自习室自习,坐下以后打瞌睡一觉睡到十一点,又该吃午饭了,想想不如睡床上舒服;

决定早起的时候设了5个闹钟,摁掉最后一个以后骂自己手贱,以及明天肯定早起。

很多事情做不好的根源,在于“分心”二字。

所谓分心,就是:

时时刻刻,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博取最多的存在感、优越感和自我认同。(张佳玮)

也就是“浮躁”。

我想,在正确的时间里,用正确的方法,专心投入地做正确的事,大学生活已经算是超越一般人的优雅了。

百问|大学生如何高质量地度过大学四年?

2

@外向的孤独患者:

1.不要拘泥于学校这个平台,学会走出去

学校只是个小平台,无论你在学校有多牛多风光,也只是个“乡巴佬”。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的永远是那些平时不露山水的人,他们早已经走出校门,经历过各种社会实践。而我认识的那些所谓的“部长”“会长”,大部分都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我只是在一个二本院校,其他学校的情况不了解)

并不是说“部长”“会长”学习不到东西,只是学习的东西远远没有在社会上多!与其待在学校做个教人的师兄师姐,不如早早去社会被别人教。

2.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害怕做异类

你看舍友在玩lol,心想要跟他打好关系,然后就一起入坑。然后他毕业去了老爸公司上班,买车买房。而你呢?

不要看到别人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是永远没出息的。不要害怕做一个异类,心中有什么想法就去做,有什么想尝试的就去尝试。我所有同学中毕业后“异类”找的工作永远是最好的,这是实话。

3.设定目标并制定计划

我们大学听的最多的就是“最近比较忙,晚点再看吧”“我是很想做,但是我没空”“又要考试了,这件事情先缓着吧”。其实还真不怪这些人没有执行力,只是他们不懂去制定目标罢了。

我建议大学生一个学期设定一至两个目标,然后分割下来,将每个星期具体要做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按着计划去实施。

4.掌握核心技能

像医学类/工程类/电脑类的专业是真正能学到东西的,你未来的工资多少决定于你能力的高低。如果是学这类型专业的学生,我建议多花时间在专业上,不要老想着交际啊赚钱啊,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把时间花在对的地方才是王道。

我一个同学,计算机系的,大学经常在电脑室通宵,甚至连帐篷都放在了电脑室。他毕业后去了德赛(国企)做程序员,工资真的是高。值得一提的是,德赛招聘很简单,基本上没有面试,直接发一份试卷给你,然后就直接招成绩最高的那几个人。

5.放弃无意义的社交,谨慎考虑是否进入部门

我并不是说部门学不到东西,只是在部门学到的东西远远没有社会上的多,与其花费这么多时间在部门做免费劳动力,不如多花时间提升自己。

我面试银行的时候,因为都是群面,所以我能听到别人的自我介绍,我发现80%以上的求职者都会说自己在大学做过“部长”“会长”,根本不能给hr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从求职这个角度来讲,部门经历并没有用。

一些人能做部长是因为本身就有能力,而不是做了部长才学会这些能力。

6.早点找到自己想从事的行业,并提前做好准备

人最怕就是浑浑噩噩,如果没有目标,每天都是很颓废的。四年时间其实很短,一下子就过去了。当你大四找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工作岗位是有要求的!最怕的就是有些要求明明很简单,就是因为自己懒才没有达到!这才是最后悔的事情,所以,早点找到自己想从事的行业,并提前做好准备!

3

@Aliven Wang:

1.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准备。

大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简历上没什么好写,那时已经太晚了。

从一个方面说,职业规划可以说是大学生活中所有活动,包括学术研究,社交,实习,做项目等等的前提,有了职业规划,就像有了一个圆心,投射中无数为了实现它需要满足的所有技能点,大学给了你四年时间去一个一个的满足。

而如果没有圆心,所有活动都是散的,有形无神的,左打一拳右打一棒,自己也不知是否有意义,最终四年后你拿到的就是张什么都有却哪样也不精通的活动流水账,毫无意义。

2. 永远都在努力进步。

这是我曾经写下来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话,分享给你们,希望有用:

“我必须日夜努力,拼命追赶,才能让自己不被这些天之骄子落后太远。我必须时刻关注,保持警醒,才能在这个领域里获得一个立足机会。别人睡着,我不能睡。别人在迷惘,我一直醒着。要努力保持自主,不从众,不合群,不做任何人的拥趸。要做意见领袖,要永远活在新鲜的潮流中。相信感召和直觉,相信爱的事业终究会成就我。不怕失败。敢去做。作为女生,有野心,以后的另一半给我爱情就可以了,面包我自己买。”

我的朋友中,有高中时便叱咤全球VR界的cto,婉拒无数投资与收购;

有用单纯的眼界和决策能力让我折服的天才,努力探索如何改变人机交互模式;

有编程大神,独立开发人,抢手的前端工程师;

有珠宝设计师,也有不顾反对要做世界一流甜点师的少女;

这些人都和我一样 刚刚步入19岁。

我不羡慕也不敬佩任何富二代官二代,可我真心敬佩与我同龄,却早已取得令人愕然的成就,仍低调而谦虚努力的所有人。

我必须日夜努力,拼命追赶,才能让自己不被这些天之骄子落后太远。

共勉。

百问|大学生如何高质量地度过大学四年?

4

@吴寒笛:

1.争取不同行业的实习机会

我在研究生期间,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们学校大都不学无术,不怎么读书也不怎么搞科研,但是在找工作的时候竞争力特别强,PK北大大清华的毕业生也不落下风。除了我校同学英文好的原因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实习经历特别丰富。

大部分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争取不同行业的实习机会”的意识。而好的实习经历,除了能够让你在找工作的时候显得特别有竞争力之外,还能帮助你了解各个行业的工作状态,最重要的是,它能帮助你认清自己,彻底了解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个行业,适不适合这个行业。

找实习的方法和简单,除了老师和学校推荐以外,各大高校的BBS上一般都会有各大公司招实习生的通知,发发简历过去就行。另外,自己在应届生、大街网等网站上投递简历,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选择实习公司的标准也很简单:有名。公司越有名越好,最好是世界500强。

找知名公司实习的直接好处是,你找工作的时候就非常有优势。我上学的时候在联想总部和奔驰(中国)总部都实习过,所以找起工作来就非常轻松,offer拿到手软。

更重要的是,大公司的运作更规范,你能了解到一个行业的标准答案是怎样的。

当然,如果没办法进入一线公司实习也没关系。去小公司实习也能了解整个行业,更有独当一面的机会。这个比起在学校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讨论未来职业方向靠谱多了。

就和谈恋爱一样,你只有多谈几个男女朋友,你才知道哪种类型适合你自己。

所以在上学的时候,多找几个行业进行实习,是帮助你确定未来职业方向的最好办法。

2.迷茫的时候向“钱”看

很多找工作的朋友,手握好几个offer,但不知道怎么选择,于是来问我。

我的答案都很简单:如果你的兴趣点和技能点不是十分明确,就选钱最多的那个工作

有些人看到这里,会跳将出来说:你这人真短视,一个月多拿几千块钱就被收买了。

其实不然!

一份工作起薪越高,代表它有几个好处和优势:

第一, 说明行业前景好;

第二, 说明公司盈利状况好;

第三, 说明上级领导或者老板更重视你;

第四,你未来的薪水领先于同龄人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千万不要相信某些小公司老板的承诺,他们承诺你现在虽然只拿两千,要是干的好,你一年后就可以拿上万,这都是怕你涉世未深忽悠你的。

当然,工作几个月后你可能会发现,这份钱多的工作你可能并不是那么喜欢;这时候也不要太伤心,因为那份钱少的工作你也不一定会喜欢。

看了这些经验,相信很多人依然无动于衷,“听过了很多道理,但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真不是电影里的一句玩笑话。这是血淋淋的事实。

荒废大学的人,看了答案反而觉得自己今天做了件有意义的事,心安理得的继续荒废。但虚心勤恳的人,早已经深悟这里每一个答案的精髓,一直在朝着有质量的大学生活努力。

百问|大学生如何高质量地度过大学四年?

以上内容来自知乎、果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