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典故助記憶,苦燥寒清「苦楝皮」

中藥典故助記憶,苦燥寒清“苦楝皮”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帶著從西天取得的經文,曾經因從龜背落水而被浸溼。他們泅渡上岸,撈出浸溼的經文,在一棵樹上晾乾。據說那樹就是楝樹。楝樹因得道於佛祖經文,故具有佛“心”。為了報答植樹者的恩惠,它生長快速———以便在植樹者死時可以做靈柩!有了佛心,便具有了許多有益於人類的功效:木質堅實,容易加工,可作建築、傢俱、樂器、車輛、船舶、農具製造用途;果實、花、葉、皮均可入藥,這就是“楝樹佛心”的傳說。

中藥典故助記憶,苦燥寒清“苦楝皮”

醫學指導——中國國際生命醫學工程院門診中醫特需專家廖佐芹教授

性味歸經:苦,寒。有毒。歸脾、胃、肝經。本品苦燥寒清,有毒而力較強,入脾、胃、肝經。內服善毒殺蛔蟲、蟯蟲、鉤蟲,治蛔、蟯、鉤蟲病。外用能除溼熱、殺滅皮膚寄生蟲及抑制致病真菌,治頭癬、疥瘡。功效:殺蟲,療癬。

中藥典故助記憶,苦燥寒清“苦楝皮”

主治病證

(1)蛔蟲病,蟯蟲病,鉤蟲病。

(2)頭癬,疥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鮮品15~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湯洗。廖佐芹教授提醒,本品苦寒有毒,能傷胃損肝,故不宜過量或持續服用。脾胃虛寒、肝病患者、孕婦慎服。

中藥典故助記憶,苦燥寒清“苦楝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