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米股价跌破15.4港元,比发行价低9.4%?

超能小蜜

小米公司在下周一才正式上市,不过本周四市场机构的报价已经低到15.4港元了,比发行价低了9.4%,主要在于市场认为17港元的价格还是高估。


对于小米而言当初放弃了在大陆上市的计划,又把发行价定于17港元,公司解读是为投资者考虑,让利投资者,但是投资者好像并不买账。

面对目前的A股市场,包括小米,阿里都暂缓上市计划,可以说这两家公司都是综合了整体局势而考虑,小米也能专心在香港上市,一旦此时入A股,不利市场环境,也不能有更好的估值。


而在香港上市以双层股权的结构改变上市规则,同股同权下可以让小米进入MSCI公司的全球股票基准。500亿美元的市值显然是相对较低,但是在交易前就面临开局不利的结果也是始料不及吧,因为本身这个IPO定价已经降低了,还遭遇了冷门,小米显然被低估了。


对于香港股市而言,是国际化市场,新股上市破发也是常事,不像A股上市后连番炒作,而近期赴港上市的公司普遍增多,新股大面积破发成为常态,预计小米此次上市后出现破发并不奇怪。


目前全球市场因帽衣战问题不确定增加,风险也在不断加剧,全球股市都是恐慌情绪蔓延,尤其港股近期也是大幅调整,小米在这个时候上市显然需要面对股价下行的风险。

而对于一家在智能手机市场销售排名靠前的公司,目前的估值和低价或许只是短期影响,个股长期还是看企业的成长情况,预计小米后期的走势一定不会太差的。



金美圆的生活笔记

2018年小米终于上市了,在综合比较之后小米放弃了国内CDR上市的打算,专心香港上市,前不久围绕小米的估值产生了很多微妙的结果,小米官方之前确定的发行价在17-22港元之间,最终雷军他们选择了17港元的最低价,据说是让利给投资者。不过17港元的价格也保不住了,本周四机构投资者的报价已经低至15.4港元,比发行价低了9.4%。

彭博社报道称,小米公司的股价在下周一正式在香港股市交易前就面临开局不利的结果,据知情人士透露,本周四一些机构投资者对小米的股价报价就低至15.4港元,这比发行价低了9.4%。另一说是16.15港元,比发行价低了5%左右。

小米将其IPO定价选择在了一个较低水平,估值降至540亿美元,大概是这家智能手机公司最初估值目标的一半。由于未能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该公司还放弃了在大陆上市的计划,他们在港股上市恰逢中美贸易战期间,投资者担心而放弃香港市场。

根据香港证交所的消息,通过股票交易的第一天卖空股票,交易商预计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小米是香港第一家以双层股权结构上市的公司,香港证交所改变了上市规则,允许创始人保留更多的投票权,不过同股不同权也使得小米不仅进入MSCI公司的全球股票基准。

经过2017年的疯狂之后,香港上市的公司陷入了挣扎中,平安医疗集团去年5月份上市后获得超额600倍的零售认购,Razer雷蛇以及在线汽车金融易信集团上市之后价格跌了50%。

尽管小米竭力宣传,但是零售投资者依然对小米没有太多兴趣,那些买入IPO的人可能会在明天就开始转股,Phillip Securities公司通常会在上市交易前一个交易日开始经营灰色市场。


超能网

7月5日这一周,一些机构投资者对小米的报价是15.4港元,比雷军一直强调对股民让利的低发行价还低了9.4%。

这是小米困顿时期,甚至有外媒直言,仅发行股票这单一事件,小米就犯下较为严重的策略错误。

依我看,最主要原因是当下资本市场的恶劣。

没有小米上市这一事,A股也好,港股也好,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小米选择了这个时间点,想涨都难。即便如A股上市的独角兽工业富联,上市当天44%涨停,却一路下跌,跌去近2000亿市值。

没有热钱,热情又不高,小米选择了这样的时间档口,外界如此残酷的环境直接可能导致一上市即破发。


其次,小米的故事在近两年来已不再能引发太高的期待了。高调故事,需要确确实实的商业现实来证明,显然目前小米没拿出这样的成绩。

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2017-2018肯定比2014-2015年间实现起来困难得多,什么粉丝经济,社群经济,伪概念多于能转化成实际可持续、可长久的商业利益。

不管说新生态也好,说新物种也好,一直以来都有像乐视这样的市场破坏者。在成熟的香港市场,小米想要用“新物种”的概念来打动见多识广的香港炒股者,显然是低估了他们的智商。

他们只会问,小米手机之外,第二个爆款是什么?

小米手机本身,以什么来抵御三星、华为及苹果手机的侵蚀。高不高,低不低,小米智能手机能稳住目前的市场份额就不错了。


我认为,之前小米是新一代互联网公司的代表,甚至是新国货运动的发起者,但它的高调,它的高品牌,包括它的合伙人模式,都处于宣传透支阶段。一家公司,要持续高调6、7年,是何其之难呀。

相信,小米创始人雷军一直不认为小米存在品牌透支这一问题。

最后,我们对每一个像小米之类有如此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并最终大有成就的公司表示敬意。

小米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小米生态,小米线下布局在未来3、5年能发挥更加让人惊讶的作用,那时再回头看,或许就认同雷军的观点:每股17港元真是太低价了。

小米,先认真地过好这一关,打掉这个BOSS怪物吧。


财经作家邱恒明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这终于反应出小米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价值。

小米成长非常快,这主要得益于借着智能手机的几次换机潮的浪潮兴起,小米的主业——智能手机,成功崛起。甚至还尝试过登顶,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的第一名。在最疯狂的时候,甚至有媒体表示小米的估值的超过千亿美元。

但是在2016年,小米的手机出货量就暴跌了,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家公司。不过这个时候,大家开始认为,小米最有价值的是小米的生态链。那就是小米以低价杀入了不同行业,短时间获取大量的市场份额。而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智能化和互联化成为趋势,小米也成为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重要的一环。

但是,这个时候甚至直到今年年初小米上市之前,不少报道都在鼓吹小米要市值千亿美元。小米集团发布招股书,公开了企业内部的各项数值。大家从《合并损益表》中发现,2017年小米营销费用高达52.3亿,占整体开支的4.6%,而产品研发费用仅为31.5亿,占整体开支的2.7%。这个时候大家开始感觉有一些不妥了,营销费用比科研的费用还高。

小米本来是要成为第一个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企业,但是上市前小米最终延迟了CDR,在香港上市。

这个时候雷军宣布主动调低发行价,说是让利给投资者。这就意味着雷军认为小米的股价还是会再上涨的,吸引大家购入小米的股票。但是这段时间资本市场对小米的态度越发严格,从千亿美元的估值到降低到500亿美元左右,然后上市之后机构投资者的报价已经低至15.4港元,比发行价低了9.4%。

资本市场的情况没有以前,小米急着上市之后刚好遇冷。同时,小米本身还有内功没有修炼好,这才导致到小米的股价越冷的。

站在投资者或者消费者角度看,小米还是需要把事情做好,好好修炼内功,这才是正道。


太平洋电脑网

臭媳妇最终总要见公婆,令人瞩目的小米IPO终于在港上市,对于小米的估值终于尘埃落定,由市场自己来决定。

小米究竟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一家生产手机的硬件公司,市场争议颇大,因为互联网收入占比不大,手机收入占比很大,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小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1146.25亿元,小米手机业务前三年占主务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80.40%、71.26%和70.28%,雷军所看重的互联网服务部分2015年收入32.3亿元;2016年收入为65.3亿元,2017年98.9亿元,占总营销比例分别是4.83%,9.55%,8.6%。

从小米公司来说,希望按照互联网公司来给小米IPO定价,确定总市值和发行价格,但市场各方存在分歧,证像管理层曾经发出问询,小米公司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请说明现阶段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准确?即使是互联网公司,小米也需要向证监会进一步说明,未来互联网变现的趋势、业务增长空间,

市场博弈的结果是据路透旗下“IFR”报道,本港首只‘同股不同权’的新股小米(01810)公开发售股份将以17港元定价,为17至22港元招股区间之下限。以此推算,小米发行市值达到550亿美元,募资47亿美元。

对于这一价格,媒体援引接近小米IPO人士的话称雷军将“厚道”定价,最终果如猜测,所以这个价格也被称为足够“厚道”。目的是为了给小米上市后留出上涨空间。

可是市场似乎对这一价格依然并不满意,机构首予小米「减持」评级,目标价仅16元,较招股价下限17元低近6%。实际走势更让人侧目,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有机构投资者在暗盘交易平台看到低至15.4港元的沽盘价,却未见买盘挂出,这价位较17元招股订价低9.4%,较昨日市传约5%跌幅扩大一倍。

小米股价低到如此,与大环境有关,香港恒生指数近段时间跌幅颇大,影响了小米定价。好公司也会生不逢时。


杜坤维

也许是股民们着急去看世界杯,小米上市时的处境显得有些凄凉。和小米上市前股民被“米粉”和投资者万众瞩目所不同的是,上市后权威机构对小米的报价是15.4港元每股,比雷军对外强调给股民让利的最低发行价还低了9.4%。可能连雷军也没有想到,为什么市场对小米的反应如此低迷。


依笔者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上市时间不合适 在这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市场都极其不稳定。小米选择这个时间点上市,想借助自己的热度强势崛起。然而,尽管是小米也不能逆流而行。


2. 商业模式不足以打动投资者

要说小米比其他品牌的优势,很多人肯定会想到小米独有的模式。但是,在17—18年间,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肯定比15—16年难做的多。什么所谓的“粉丝经济”、“社群经济”等,但是其中伪概念的数量显然更多,真正能转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利益少之又少。


有很多人说小米是一个新物种,但是时间久了,难免会产生疲劳。并且,市场上一直存在乐视这样的“搅局者”。在日前越发成熟的香港市场中,小米想用“小米模式”来打动投资者,显然是难于登天。

3. 技不如人最关键 虽然现在小米的产品有很多,从方便面到平衡车。但是其优点只有一个——便宜。但是便宜的真的就是最好的吗?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又粗暴地以价格战的方式来抢占市场,被踢出局是迟早的事情。

说到小米的产品,就不得不提小米手机了。不管众手机厂商愿不愿意承认,小米的高性价比抢占了国内大部分智能手机市场。然而,性价比低,就意味着净利润低。最重要的是,核心技术不如别的品牌,光靠高通和性价比难以抵御华为、OV等品牌的侵蚀。尤其是之前中兴在美禁售事件,不少投资者对于依赖高通的小米更加谨慎了。

最后,笔者还是要对像小米这样有开拓进取、创新精神的公司致敬。


科飞猫科技公社

小米的估值讨论了很久,从之前口头的千亿市值到现在发行价区间的下限17港元不到五百亿美元,在脑海中直接腰斩。这个估值跟小米在2014年底的估值差不多。

即使是这样,机构投资者也不想给这个钱,报价低至15.4港元。

一个号称可以做新硬件、又可以做新零售,还可以做互联网服务的“新物种”在港股市场受到了冷落。

市场现在整体惨淡,即使小米是被低估了也只能认账!从申购热情来看,小米属于轻微超额认购,认购倍数在十倍左右 。比较一下平安好医生跟阅文集团的六百多倍认购,市场对小米这个“新物种”热情并不太高。

为什么认购倍数不高但讨论的如此热烈?小米公司也相当程度上属于互联网公司,而且小米手机一直为大家所熟知,所以风吹草动都能引发讨论。当然,讨论归讨论,市场是理性的。

关于小米在港股发行,还有一点值得A股股民注意,港股的新股发行并不是一上市就封住了44%的涨幅,是有可能破发的。当然,港股中新股也比较容易。风险跟收益从来都是成正比的。机构投资者的报价也是从自己的钱袋子考虑,这并无可厚非。要是一上市就保底赚钱,相信机构也不会报出这样的价位。要知道,现在市场的行情可能说有点糟糕。


小兵一枚

其实小米并未正式上市,下周一才正式在香港市场登陆展开竞价交易,目前小米股价跌破15.4港元,比发行价低9.4%的数据不过是机构之间的报价,还有一份数据是较发行价低5%的。

无论如何在暗盘里,小米都在跌破发行价,至于原因一来这和近期的行情不断杀跌,A股正在带着港股一起熊,市场、行业整体估值在降低,小米也存在这个预期;

二来独角兽赴港IPO破发这一幕其实也不足为奇,港股市场上前有平安好医生,近有雅生活服务、欣融国际上市首日就破发超20%。要知道小米的主要影响力主要还是国内,其次印度(去年夺得印度手机销量第一),在国际上影响力和认可度还是存疑的,前期的市值舆论造势的阶段也主要是在国内,赴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将面对国际的估值拷问。国内的这些独角兽企业,在国内享受高估值,其实出了国门很多都经不起考验,也得不到很多的认可,按照小米之前确定的发行价在17-22港元,最终雷军他们以让利投资者为名选择了17港元的最低价发行,但是小米在香港IPO招股时还是遇冷就能看出。


风生焱起

可怜的小米。

不过现在说这话,未免有些言之过早,因为小米其实还并未正式上市。

港交所公布称,首家在香港新上市机制下以不同投票权结构上市的小米集团,将于2018年7月9日上市,于此同时小米期货和期权,小米衍生品权证也将于同日上市,此外,划重点来了,同日小米将被纳入可卖空证券名单。

这对小米上市首日的股价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本来小米此前的招股价范围在17-22港元,小米选择了以最低价17港元上市,这不还没上市,机构大户已经从7月3日开始在场外买卖小米股份,交易价格已经低于17港元,再加上首日即可卖空,多空大战一触即发。

小米股价,我真是本着准备看神仙打架的心态,为什么?说几个投资人你就知道了。

李嘉诚据说投资了3000万美元,认购小米股份,马云、马化腾这双马,也以个人身份而非公司认购了小米股份,而最有意思的是,善于做空的金融大鳄索罗斯旗下的一家基金公司认购了小米股份,你说索罗斯这次是要做多还是做空?

神仙打架,我还是坐着看吧。


昇财经

市场不相信故事了。

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断崖式下滑。以及华为和OV系的强力竞争,让小米主业手机业务不可能有超预期的增长和利润。

小米的新国货生态,也同样不是高利润高品质的定位。说白了,是补位淘宝山寨地摊货留下的低价商品空间。这个空间面临的是大量碎片化小商贩的竞争。

小米从现在开始到未来至少5年时间里,都是以慢求快。如果雷军明智的话。

也就是重投入微笑曲线的另一头:科技研发。而不是只注重营销。

尤其是手机,是小米的立身之本。在高端有苹果三星华为,低端永远死不绝,小米必须冲破中高端市场的门槛,成为让人接受的品质品牌,才可能有更大空间。

雷军需要从专注极致口碑快里,回到专注这一个词。

资本市场对硬件企业,从来没有给予高预期。唯一例外苹果,实际上是系统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