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美家
小米IPO在香港遇冷,在证监会“84问”之下已有所显。其实,早在2014年以估值450亿美元融资时,已显露疲态。
2018年6月20日,证监会以“84问”驳回小米上市申请,开始了第一回合的交锋,结果是,牛气的小米放弃申请。
香港路演期间,各种神人牛人朋友的个人认购等新闻,雷军各种微笑照,乃至频频发出与李嘉诚合影。
然后,形式更改不了内容,小米IPO,雷军一句:总不至于不值550亿美元吧。尽显无奈与悲伤。
小米缔造了中国企业的成长神话。2010年估值2.5亿美元、2011年10亿美元、2012年40亿美元、2013年100亿美元、2014年450亿美元,一次又一次刷出新高,然后就传出了各种“负面”。
即便当下1000亿美元估值上市,4年间也仅涨了两倍,很明显小米跑不动了。何况,这次估值不到600亿美元。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戴尔电脑的神话,或许小米也类似。它不是什么社群经济,粉丝经济,更不代表移动互联网的内核,小米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戴尔一样。一时间把老牌的厂商打懵了而已。
这里的疑问是:
1、小米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是技术吗?许多人就站出来说,华为手机的技术门槛或许比小米高呢?是粉丝,是社群吗?许多人就站出来说,这类粉丝是不牢靠的,今天支持了小米,明天会支持oppo,后天支持华为。
小米的核心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这种模式会因为后来者的跟进而逐渐失去优势。犹如戴尔、联想等。
2、小米的主业是什么?是手机吗?
小米的当家人说,不是手机,是生态。但小米智能手机的收入占7成以上,这样的结构短时期能改变吗,小米4年前市值已400多亿美元了,如果要让市值翻番,下一个产品是什么?
如果是生态的话,下一个、两个、三个……产品是什么,是空气净化器?平衡车?还是充电宝?电饭煲?
概念没办法掩盖商业的本质。或许小米除智能手机之外的其他产品,也纷纷取得不错的市场份额,但它的销量有天花板,它的可替代性强等等,都不足以支撑资本市场高倍速的成长。
3、当家人雷军是否有天花板?
2007年金山终于在香港上市时,雷军有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他说自己从22岁到38岁,在金山疯了整整16个年头。
原来是一个目标,只要把金山做好,并且完成IPO。雷军说:“其实IPO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但对我来说却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原来以为只是累了,但是休假四周后还是身心疲惫。原来登顶以后,还是很疲惫,这是真心话。”
雷军把小米送上市了,他身心疲惫了吗,他从2014年到现在,想清楚下一个高倍速增长的地方在哪了吗?如果他的各种选择和行为表露出“真的很疲惫”。
那么,下一个接棒的投资人如何相信小米的未来呢。
总之,看到小米IPO在香港遇冷,真是阵阵心酸呀。千万种神话故事可以讲几百年,几千年,但商业史上的神话却如过眼云烟,总只能讲某个阶段,只能证明某些时刻的气势。
转身一看,大家的兴致转移到了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转移到芯片等核心技术。
商业模式的创新,小米模式,犹如早期的联想、TCL,或如IBM、戴尔,被一波又一波新模式替换,翻过页去。
财经作家邱恒明
这么看,小米似乎跟苹果没有太大的区别。目前,苹果的市盈率不过十几倍,用的是最传统的估值方法。
赵冰峰
相信前段时间小米上市的消息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各种传闻也随之而来,像什么“小米上市就雷军就是中国首富”、“我没车没房,但是我有小米的股份”等。多家权威机构也给出600亿到850亿的市场估值。正当小米和股民沉静在上市的喜悦中,显示缺给他们当头一棒。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7月3日小米在港交易成交价仅为16.15港元,交易额也只有2.2亿港元(约合2800万美元)。
从这个结果看来,雷军的\t一片诚心并没有打动太多投资者。据香港交易所的统计,小米招股价下限为17元,发行规模也由最多480亿元改为实际370.6亿元,我们撇除股东售旧股,小米实际净集资仅仅为240亿元。而且随着小米以下限定价,小米上市时市值锐减至3,804亿元,较月前市传小米目标以700亿美元上市,相差了一半以上。其实小米上市就凉凉也并非个例,像美团点评等也同样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这和小米本身的商业模式有关!
小米上市,其最核心的优势是什么?
如果说是技术,很多人肯定会站出来说,华为的技术比小米强。确实,小米能有今天的成就,并非完全是靠技术支持的。还有人会说小米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众多“米粉”和社群。其实也不然,粉丝虽然能支撑产品的销量,但要在股市上作用并不算太明显。毕竟今天他们支持了小米,明天也可以去支持华为、OPPO。
在笔者看来,小米的核心优势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很多人都将其模式称作“小米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会因为后来的跟进者而渐渐失去优势,就比如戴尔、联想。所以,上市就成首付肯定是不现实的。科技公司想立足于群雄之林,唯有发展好自己的核心技术!
科飞猫科技公社
小米IPO正在倒计时,关于小米的新股发行,一直都是近期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小米在香港IPO遇冷,我的分析和理解如下:
一,小米IPO的散户认购。
虽然之前媒体报道小米IPO发行遇冷,但是,根据近日的最新结果,散户认购小米新股还是比较踊跃,超额认购倍数是10倍,比之前预期的要好很多。小米的散户认购数量达到10万户,已经创造港股历史最大的新股认购。
二,小米IPO的大户认购。
在香港市场,对于小米的新股,不仅仅是散户进行认购,一些大户也是参与认购,其中有香港富豪李嘉诚,认购金额超过3000万美金,还有腾讯马化腾和阿里巴巴马云,这两个企业家是个人认购。从这些大户的认购情况,反映小米IPO新股发行还是没有遇冷。
三,简单总结。
整体分析小米在香港IPO的新股发行,没有想象中的火爆,但是也没有遇冷,属于中等的情况。2018年7月9日,小米就将正式在香港股市上市,小米新股的发行价是22港币,届时我们需要关注小米的开盘之后的走势,看看是否会跌破发行价。
雄风投资
是不是大家都买了德国队所以顾不上小米了??
开个玩笑哈~
除去这样的情况出现,原因有内有外吧。
从内来说,资本市场是需要讲故事的。特别是IPO的时候,故事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能卖个什么价钱。
整体下来,感觉这次小米上市故事没讲好,是临时起意,仓促上阵,小米说自己的市值是腾讯乘苹果,题目抛出去了,故事没跟上。骆驼掉进茶碗里,为了黄马褂,得圆啊。上了台,喊句口号,就走了。
而且口号还没太喊好,按咱们雷总说,小米更出名的是小米生态,那么小米是硬件厂商或是手机厂商吗?显然不是, 生态这个词之前大洋彼岸的贾总说过,然后他就...
投资人还没从贾总的事情上缓过劲来,小米就迫不及待地重新举老牌子上市……
于外来说,大环境影响肯定有,但是香港券商当时为平安好医生、阅文的IPO预留了约300亿至400亿港元的孖展额度,结果散户反应热烈,额度不够用,因此本次也为小米预留了相似的额度。额度是够的,而且没有用完,所以缺钱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应该是对赚钱的预期,如果投资者要用孖展打新,那么如果小米首日涨幅若低于4%就会赔钱。对市场和小米不看好,认为难取得4%以上的收益才是遇冷的关键。
毕竟对投资者来讲,他们看重的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欧界传媒
两个原因,第一,定价太贵,第二,前景并非那么确定,竞争力并非十分突出。所以小米IPO股票没有达到热销的状态
西格玛的化学
小米lpo遇冷在情理之中,在美国的路演也以失败而终。其实从证监会的84问,就已经问出了雷军和小米的丑恶嘴脸。无法回答只能败退。一家五年四次虚假宣传被行政处罚的公司,如何让人放心?董事会随意就给董事长15亿。又有谁敢放心这样的公司?抽飞,冻结。认购仅仅10倍。一而再,再而三的刷新股价。却雇佣媒体放屁说成是让利与散户。还有这样不要脸的操作。买股票送现金,送产品。即使是这样的笑话。股价仍是在下滑。注定了垃圾只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