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被監管後,那些高利貸屢禁不止的網貸平台是否存在僥倖心理?

網貸被監管後,那些高利貸屢禁不止的網貸平臺是否存在僥倖心理?

雖然P2P網貸行業的亂象被監管部門進行了嚴加監管,對部分網貸平臺高利貸、砍頭息等亂象還是繼續上演,那麼,那些高利貸屢禁不止的P2P網貸平臺是否存在僥倖心理?至少有一部分高利貸、砍頭息等亂象屢禁不止的網貸平臺存在僥倖心理。首先,銀監會對P2P網貸行業的高利貸問題是一直以來是持反對態度的,而且最高人民法院也規定年利率高於36%的貸款,均屬於高利貸,而作為貸款人可以將年利率高於36%的利率不償還,既然監管部門都對高利貸有了明確的規定與監管,但是高利貸卻依然在部分P2P網貸平臺屢次出現,說明有一分部分網貸平臺還是存在僥倖心理的,其次,部分網貸平臺對於監管部門的規定視而不見或者存在陰奉陽違的現象。

網貸被監管後,那些高利貸屢禁不止的網貸平臺是否存在僥倖心理?

其實,在那些亂象較多而且違規操作的P2P網貸平臺,僥倖心理佔大多數。因為監管部門已經明文規定高利貸、砍頭息、暴力催收等網貸亂象是不允許的,但是部分P2P網貸平臺的亂象卻依然存在,首先,亂象較多的網貸平臺對監管部門的規定表面文章做很到位,並積極擁抱銀監會發布的針對網貸規範的條令,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陰奉陽違現象較為嚴重,而且存在僥倖心理,認為短時間監管部門不會懲處,所以,部分網貸平臺的高利貸等亂象一直存在。

網貸被監管後,那些高利貸屢禁不止的網貸平臺是否存在僥倖心理?

高利貸

然而,部分P2P網貸平臺不僅存在僥倖的心理,而且打擦邊球的現象也較為嚴重,監管部門將年利率劃定在36%的範圍之內,但是部分P2P網貸平臺為了獲取高額收益,推出了變相高利貸,但是最後的年利率計算下來卻依然在監管部門所規定的36%以下,甚至有些網貸平臺的年利率號稱10%·20%左右,但是變相高利貸現象卻屢次出現。最近一段時間,網貸行業倒閉的那些P2P網貸平臺,不僅存在的亂象較多而且平臺負責人也存在僥倖心理,以為能夠逃過監管部門的監管,但是最終還是避免不了倒閉的厄運,不管怎樣,那些高利貸等亂象屢禁不止並存在僥倖心理的P2P網貸平臺,最終等待著的只能是監管部門的懲處或倒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