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包肉——東北孩子心上的白月光

提起東北菜,我相信對於東北人來說第一反應不是小雞燉蘑菇,不是地三鮮,不是東北大拉皮,一定是鍋包肉。

要說起對鍋包肉的熱愛,也許他們自己也說不好是怎麼個熱愛,只記得打小時候起,每次去飯店,進門先點一盤鍋包肉,已經成為了當時下館子的固定菜譜。一家飯店要是沒有這道菜,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開飯店的!

以前一直以為凡是飯店都有道菜叫鍋包肉,直到後來長大離開了東北,才知道鍋包肉不是想吃就能吃的,也才知道不是全世界的鍋包肉都長得一個樣!

鍋包肉——東北孩子心上的白月光

記憶中,一份鍋包肉剛從廚房中端出來,遠遠就能聞到一股醋味,白瓷盤託底,上面堆著掛著芡的炸肉片,肉片上有褐色的焦糊點,還有些香菜、大蔥、胡蘿蔔作為點綴,趁熱夾起,一口咬下去,口感酥脆,軟硬相宜,一瞬間酸、甜、焦香、肉香充盈在口中,如果你細細品味——盤子就空了。

而如今,鍋包肉可以說是一種統一了全國人民口味的美食!不只在東北,你去到哪個省都會看到這道菜!只不過你在別的地區吃的是否正宗那還有待商榷!

鍋包肉——東北孩子心上的白月光

吃歸吃,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

鍋包肉,又稱“鍋爆肉”,誕生於清朝光緒年間,是由當時的哈爾濱道臺府的官廚鄭興文創制的。當時中東鐵路的開通,讓眾多的俄羅斯人進入了東北大地,尤其是哈爾濱地區,生活著大量的俄羅斯人。哈爾濱道臺府經常要往來接待這些俄國人,在餐宴上如何照顧這些人的口味就成了鄭興文要考慮的問題。

為迎合俄羅斯人的飲食習慣,傳統的中餐焦炒肉片改成了酸甜口味,精選豬裡脊肉,切片掛糊油炸,大火烹汁,水果點綴。這道中西合璧的菜,一下就打動了俄國人的味蕾,這些往來人員一有機會在道臺府內用餐,必點這道被鄭興文命名為“鍋爆肉”的菜餚。久而久之,這道菜的名字被傳成了“鍋包肉”,在哈爾濱的俄國人之間流行著。

鍋包肉——東北孩子心上的白月光

建國之後,婦女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婦女能頂半邊天”成為了響噹噹的口號,一批以女性為主體的產業得以興建,比較著名的就是哈爾濱著名的“三八飯店”。

1959年12月24日,周恩來總理來哈爾濱視察,親臨“三八飯店”,曾經在東北生活過的周恩來對她們做的鍋包肉非常讚賞。其實這道菜也是當時的飯店負責人員去鄭家連夜學習的。周總理在吃過之後後評價:“可別小看這道菜,它的價值也同樣能體現出一個城市的文化特點。”

鍋包肉——東北孩子心上的白月光

而鍋包肉自從在百年前誕生,歷經數代人的改版,已經要發展成為了好幾種的類型,例如內蒙古地區地區有鹹口的鍋包肉,遼寧地區有添加番茄醬的鍋包肉,不過我感覺,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去嘗一嘗哈爾濱最地道的第一家鍋包肉,真的與其他盜版的口味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