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是廣東人,爲什麼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會在廣西爆發?

用戶68878329


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人,可憐的高考復讀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屢了幾次後,他受不了了,遂立誓要讓滿清死翹翹。但他很清楚,單憑自己的能力,不等滿清死翹翹,自己肯定死翹翹。

怎麼辦呢?他想到了民眾,想要利用民眾來幫他實現這個目標。

於是,他聲稱自己在夢中見到了上帝,上帝賜他寶劍,囑他下界殺妖,並派天兄耶穌相助。此後,他以肩負殺妖使命的上帝之子為名,在廣東傳教。“開放”的廣東人見識過真正的基督教,知道上帝是計劃生育標兵,只有耶穌一個娃,他這個“二孩”是假冒的,是騙子,根本不買他的賬。加諸官府與社會也不容。無奈之餘,洪秀全和他的小夥伴不得不跑到鄰近的廣西去,一是天高皇地遠,三不管;二是,那些貧苦的農民更好忽悠吧。

一開始,在廣西也並不順利,收穫寥寥。不久,洪秀全因故返回廣東。好在他的小夥伴馮雲山很能幹,他深入到了廣西偏遠的紫荊山區,憑著自己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鍥而不捨的精神,發展了兩千多名信徒。當洪秀全再次回到廣西后,信徒日眾,這才有了後來的金田起義。

為什麼廣西偏遠山區的民眾會成為信徒呢?因為洪、馮滿足了山區民眾的心理需求。

當時的廣西,交通不便、信息避塞,民眾的文明程度較廣東低許多,防騙意識不強,更不知道上帝是計生標兵,加之地理條件惡劣,耕地很少,耕作技術落後,自然災害頻發,瘟疫盛行,洪秀全等人吹說加入拜上帝會可以吃“三餐魚肉飯”,盛言“舉世有大災,惟拜上帝會不能免”,迎合了民眾“就食、免災、避瘟疫”的心理需求,這是大批廣西民眾加入太平天國,使太平天國能夠在金田起義的主要原因。

說穿了,這事就跟傳銷似的。你說哪裡適合搞傳銷呢?


端木賜香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確實是廣東花縣人。花縣這個地方屬於廣州府管轄,因此,洪秀全要參加科舉考試得到廣州府去考。也是洪秀全點背,連考了四次都名落孫山。



當時的廣州已經開埠,從南洋來的各種西方讀物也在廣州遍地開花,其中就有梁發印製的宣傳基督教的讀物《警世恆言》。洪秀全就是在旅館裡看到了這個讀物,又因為考試落地發了高燒,於是,就回花縣編造了他夢見上帝,要他斬妖除魔的渾話。

然而,他的一套胡說八道的話語卻被他的朋友馮雲山弄成了所謂的“拜上帝教”,開始在民間傳播。可是,廣州是中國最早的商埠,又是基督教進入中國最早的傳播地。拜上帝教要想在廣東傳播,根本沒有人信。



由於洪秀全,馮雲山都是客家人,又有親戚在廣西,所以二人決定去廣西傳教。為什麼要去廣西傳教呢?一來,廣西的土客矛盾極深,客家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家族武裝力量,可以成為其起義的基礎。二來,廣西當時蠻荒落後,老百姓窮得沒飯吃,所以能識字的人更少。

所謂“科學不能解釋的事情就是迷信最好的溫床”,更何況當時的廣西根本沒有科學,迷信就是最好的根據地。於是,經馮雲山在廣西羅平等地一煽呼,拜上帝教在廣西竟然成了燎原之勢。



廣西的流民,炭工,小地主甚至武舉人都參與其中。於是,洪仁坤突然就混壯了,以“禾乃人王”改名秀全,自稱天王,發動了“金田起義”。


傅斯鴻



一句話,廣東富,廣西窮,窮則思變嘛。廣西地理位置在華南偏西,屬西南邊陲,境內多崇山峻嶺,多丘陵,石灰岩地質構造遍佈省內各地,石漠化嚴重,自古就屬於石多田少、資源匱乏、地瘠民貧、自然條件惡劣的落後地區。

鴉片戰爭爆發後,全國各地的階級矛盾普遍激化。貧困落後的廣西是矛盾最尖銳的地區之一。

兩廣、兩廣,雖僅一字之差,但廣東卻比廣西富裕得多。位於西江、珠江流域的廣東省,境內水網密佈,氣候溫暖,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業繁榮,物產豐富,自古就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一般觀點認為,該省民眾素有遠赴海外做工、經商的習慣,但普遍缺乏反抗意識與鬥爭精神。

洪秀全於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十日(1814年1月1日)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花都區)以北的福沅水村,後舉家搬遷至縣城西南方向的官祿埗村,該村南距廣州不足百里。

洪秀全,一個農家子弟,自幼半耕半讀的他,又是怎樣走上一條聚眾造反的不歸路的呢?

主要是科舉不順,屢試不第,功名心受挫,這才鋌而走險,扯旗造反的。文獻記載,洪秀全從16歲起,曾先後好幾次去廣州應試,結果都是榜上無名。1837年春,他第三次到廣州參加考試。初試時感覺還不錯,結果放榜那天,他又一次名落孫山。苦悶的現實讓他心灰意冷,對前途深感絕望,內心又憤懣異常,終於大病一場。經痛苦反思,他終於拋棄幻想,也放棄了通過科舉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的“美夢”,毅然走上了一條兇險莫測的造反之路,成了科舉制度和舊世界的叛逆、反抗者。



1843年,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組織形式,創立了“拜上帝會”。他的族弟洪仁玕、表弟馮雲山都是科場失意者,這兩人首先入教,成了洪秀全最忠實的追隨者。

1844年3月,洪秀全帶著馮雲山、馮瑞蒿、馮瑞珍離開花縣,準備去外地傳教。洪仁玕因故未能成行。這4個哥們在廣東省內漫無目的的遊蕩,先後到過廣州、佛山、南海、順德、番禺、增城、東莞、從化、英德、曲江、連山等地。所到之處,他們極力宣傳基督教義,以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入會。

洪秀全等人的熱情沒有收到任何預期的效果。你讓自古以來就崇拜觀音、太上老君、孔子的中國人改拜陌生的上帝,只會引發別人的牴觸情緒,況且廣東經濟相對發達,民眾生活相對富庶,吸引這裡的人入教有很大的難度。異教總是在那些生活艱難、不滿現實、對新教所構建的宏大敘事有所憧憬的地方才能生根發芽。於是,洪秀全決心去相對落後、天高皇帝遠的廣西尋找機會。

創業艱難,前路漫漫,馮瑞蒿、馮瑞珍畏懼長途跋涉,加上在省內傳教收效甚微,對前途喪失了信心,於是掉頭返回了花縣。洪秀全、馮雲山卻毫不動搖,繼續向西而行。後來,洪秀全因故獨自返回花縣,馮雲山則孤身前往桂平縣紫荊山區。羅爾綱在其著作《太平天國史綱》中說:“紫荊山由18座大山組成,著名的金田村就位於其南麓”。這裡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偏僻落後,貧富相差懸殊,一貧如洗者對現實非常不滿,非常想改變自身的命運。這裡無疑是傳播拜上帝教的理想之地。

馮雲山為人熱誠,口若懸河,非常善於宣傳鼓動,很多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的赤貧農民,被他宣揚的“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彼此應該平等;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人不飽暖”所吸引,也從他這裡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慰藉,這些人似乎看到了希望,紛紛加入拜上帝會。在廣東費盡心力無法達到的目標,在廣西卻如魚得水,擁躉眾多。馮雲山在這一時期發展的信徒,很多人都成了日後太平天國起義的骨幹力量,比如燒炭工楊秀清、在紫荊山躲債的蕭朝貴、飽受大土豪欺辱的中小地主韋昌輝,以及後來入會的貴縣石達開、秦日昌;平南胡以晃、蒙得恩;陸川、博白地區的黃文金、賴九;廣東信宜的淩十八、周勝昆等等。以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為首的紫荊山區是拜上帝會總部的所在地。經過近5年的醞釀、準備,拜上帝會的勢力遍及廣西的大片地區以及粵西一帶,同清廷的攤牌、決裂乃至衝突已經如箭在弦、無法避免。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昔日籍籍無名的金田村裡旌旗獵獵,鼓角爭鳴,刀槍碰撞,人喊馬嘶。一場對中國近現代歷史影響深遠、造成了巨大的人口、財產損失的農民暴動----------太平天國起義正式爆發。這支農民軍稱“太平軍”,洪秀全是起義軍的最高統帥,楊秀清任中軍主將,蕭朝貴任前軍主將,馮雲山為後軍主將,韋昌輝為右軍主將,石達開為左軍主將。誓師完畢,這支以農民為主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衝出了金田村……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洪秀全(1814年~1864年),洪秀全廣東廣州人,原本是一個讀書人,從小立志讀書考取功名,可惜學術不精,屢試不第。1836年,22歲的洪秀全偶然得幸遇到一本《勸世良言》。閉門不出細細讀過之後的洪秀全最終成了基督教徒,隨後更是自稱上帝之二子,耶穌之弟。創立拜上帝教,自封為拜上帝教教主。

然而在廣東已經有基督教傳教士在傳播,而且人們生活富裕,思想開放,與外界世界已經有了接觸。因而洪秀全在廣東傳教受挫後,轉而與馮雲山進入廣西等偏遠山區,這裡多年不與外界溝通,百姓生活疾苦,且當地官員長期欺壓當地百姓,百姓怨言已久,因而在洪秀全到達廣西地區以後,很快在當地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百姓的支持,拜上帝教在廣西桂平迅速的蔓延,洪秀全在廣西偏遠地區成為了靈魂式的人物。

隨後拜上帝會在廣西金田建立了團營,教中信徒也都陸續來到了金田的團營進行操練,培養了最初的起義力量。

1851年正月,洪秀全正式在廣西金田起義,率領團營中的教眾攻擊了金田的衙門。隨後一路東進到了南京城,建立了太平天國,但是隨後洪秀全開始大修宮殿,收羅天下美女到自己的後宮之中,貪圖享樂起來。太平天國內並沒有實現真正的人人平等,反而更加的封建,太平天國的失敗也就從此註定了。


珞珈山的貓


拜上帝教的創始人洪秀全和馮雲山都是廣東人,但這兩位鬱郁不得志的落魄書生,卻率先在廣西打出一片天。

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是廣西?為什麼一群中國人,打著西方宗教旗號,竟能聚攏大批教眾與清廷爭奪江山?

教科書一般總結為:階級矛盾;外國侵略;自然災害。

這個適合所有晚清起義的答案自然不能說錯,但忽略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西方基督教在廣西的同步傳播!

眾所周知,自康熙尤其是雍正實施全面禁教以後,基督教無時無刻不想重返中國市場。因此,當中國大門被強行打開,傳教士逐步獲得傳教權力後,他們便迫不及待地湧向各地,建教堂、辦學校、設醫院、搞慈善,恨不能讓上帝福音一夜間傳遍華夏大地。

除了親自傳教外,西方傳教士還發明瞭一種新式的傳教方法,即訓練華人教徒向中國人傳教,藉此消除種族之間的陌生感。最著名者,即為德國傳教士郭士立於1844年在香港創辦的福漢會。

郭士立

郭士立,也叫郭實臘,在華時間長達20多年,是近代史上十分著名的來華傳教士,對中國影響很大。他認為,要將福音傳遍中國,“只能由中國人自己勸導”。

福漢會,顧名思義,“欲漢人信道得福”。該會創辦時,只有會員21人,只有郭士立和羅孝全兩個外國人。羅孝全,就是後來在廣州給洪秀全講述基督教義的那位。

說白了,福漢會並非傳統的教堂,而是華人牧師的訓練中心。經過簡單培訓,皈依基督教的華人,即可奔赴內地開展布道工作。該會發展迅速,短短几年間,會員數量已達幾千人,在中國各地建立起傳道分站。

廣西,恰恰是福漢會極為看重的地方,至1846年,已設有桂林、柳州、梧州、桂平、南寧、太平等六個分站。

拜上帝教的十字架

有關史料顯示,在洪秀全、馮雲山從廣東轉到廣西進行拜上帝教的宣傳後,許多福漢會會員紛紛加入拜上帝教,對早期的太平天國產生重要影響。

英國軍艦神使號艦長費旭班曾回憶說,他和很多太平軍談過話,這些太平軍說曾在香港上過學,並說首領羅大綱也是福漢會會員。

《太平軍及其補救之道》一文中,則記載一位前太平軍在上海訪問麥都思時說過的話:“我們經常出入他(郭士立)的家,聽他談話;而且在廣西有很多拜耶穌的人準備加入他們(太平軍)裡面。”

額爾金

後來,額爾金率領英國艦隊沿長江上溯時,他曾在報告中說,郭士立在叛亂者中深負盛名。他的翻譯則這樣記載:

“在蕪湖時,我從他們中的一些人得知,他們把開始學習教義歸因於已故的郭士立博士,這一事實我以前從未聽說過。但我認為,這位精力極為旺盛的人通過他當地的福漢會的幫助,在建立拜上帝會方面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非常可能的。”

其實,洪秀全後來到廣州讀到的《新約》,就是郭士立翻譯的。也有外國人說:“大概馮雲山於1848年曾訪問郭士立於香港,且有可能受其洗禮。”但現存福漢會文件中,有一份曾接受郭士立洗禮的名單,上面並沒有馮雲山的名字。

應該可以肯定,福漢會與拜上帝教之間存在密切關係,洪秀全、馮雲山的很多基督教知識也確實來自於郭士立,而拜上帝教之所以能在廣西打開局面,同樣與福漢會在廣西所做的工作分不開。


讀史品生活


清朝時期,廣東廣西不分家。

清朝時,廣西廣東合稱為兩粵,在地理上沒有區別。這裡的最高行政長官為兩廣總督,總管廣東廣西的軍民政務,是清朝九位封疆大吏之一。

這裡宗教活躍頻繁,明朝滅亡後,反清勢力一直在此存在。

廣西除了土著居民外,有廣東、福建、湖北等外來移居,被稱為客家人,因此形成一種土客混居。

因為土地有限,土客之間一直存在矛盾,尤其是每當受到自然災害影響時,客家人常常成為被打壓的一方,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土客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成為太平天國運動的導火線。

太平天國的領導者中,楊秀清、石達開、韋昌輝都是客家人。

最後,雖然金田起義選在廣西有很多理由,但其核心是宗教,而宗教傳播的基石便是土客矛盾。


五味社


金田起義是由洪秀全領導的在廣西桂平縣發起的武裝起義,那麼金田起義簡介是怎麼樣的呢?

1843年的時候,洪秀全與馮雲山一同在廣東創建了拜上帝會。1844年,馮雲山將廣西省紫荊山區作為宣傳基督教教義的地點。在紫荊山地區,馮雲山組織群眾,開闢革命基地,並將楊秀清、蕭朝貴等人吸收進拜上帝會,從而形成了金田起義的領導核心。

在1849年前後,廣西遭遇了連年的災害,天地會率先發起了起義。1850年7月,洪秀全等人在花洲山人村開始部署起義的相關工作,並要求拜上帝會的成員將田產變賣之後在金田匯合。洪秀全講團營的指揮部就設立在金田村中,並在金田、花洲等地秘密製造武器。各地的拜上帝會人員認真地操練著,他們進行著軍事訓練,準備著武裝起義。

1951年1月11日,乘著洪秀全的38歲生日,拜上帝會正式誓師起義,向清王朝宣戰。他們建號太平天國,太平軍也就是起義軍,先是攻克了繁華堅固的中型城市永安城,並在這座城中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被歷史學家稱之為“永安建制”的制度:將楊秀清封為“左輔正軍師”東王,稱九千歲;將蕭朝貴封為為“右弼又正軍師”西王,稱八千歲;將馮雲山封為“前導副軍師”南王,稱七千歲;將韋昌輝封為“後護又副軍師”北王,稱六千歲;將石達開為翼王,並詔令諸王皆受東王節制。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國運動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金田起義歷史背景是怎麼樣的

在1851年的時候,洪秀全等人在廣西金田村組織團營開始發動對滿清朝廷的武力對抗,宣告起義,也就是金田起義。那麼金田起義背景是什麼呢?

在清初的時候,中國社會便已經經歷了明末農民起義和入關之後的戰爭。那時候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中國的社會經濟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一直待十七世紀末才逐漸地恢復起來。但是社會經濟的逐漸恢復,人民生活的逐漸安定,那些地主階級的貪婪就顯現了出來。他們貪得無厭地進行著財富的積累,隨之而來的是土地兼併的現象。

與土地兼併一同出現的還有商業與高利貸的發達。之後,西方資本主義開始逐漸向東方進攻,開始侵略東方,中國也在他們侵略的對象當中。鴉片戰爭的爆發,使得中國被捲入了西方資本主義的漩渦,鴉片在中國不斷地腐蝕著清朝的統治,而英國的大炮驚醒了中國的廣大人民,全國各地孕育著革命的種子。

不論是中國的南方還是中國的北方,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中國社會全部開始了動盪。中國南部的廣西最先點燃了起義革命的火把,使得起義的火把開始燃遍整個廣西,中國各地不斷地發生著起義。就在中國鴉片戰爭十年的後一夜,起義的火焰燃燒到了廣西桂平的金田村,在洪秀全等人的領導之下,金田起義爆發。


重慶萌妹子


1814年在廣東花縣的一個普通家庭誕生了一個嬰兒,家人為他取名洪仁坤的,小名火秀。洪家的當家人是洪仁坤的父親洪鏡揚,他是附近幾個村的保正,洪家在當地雖算不得大戶人家,但也還算相對寬裕的家庭。在洪仁坤出生前這個家庭已有洪仁發、洪仁達兩個兒子,洪鏡揚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打算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在家務農,而供養一個兒子參加科舉考試為光耀洪家門楣爭取一番。也許是因為老大、老二不夠聰明的緣故,所以最終洪鏡揚選擇讓三兒子洪仁坤去讀私塾。據說洪仁坤在他們村裡也算有些才學,可並沒達到能考取功名的水平,以致於從14歲起他在1828年、1836年、1837年、1843年連續四次參加科考均名落孫山。這樣一來村裡人難免冷嘲熱諷,這使他大受刺激,甚至發誓“不考清朝試,不穿清朝服”,還要“自己來開科取士”。

事實上早在1836年洪仁坤第二次科舉落第後就感覺倍受打擊,就在這時他偶然接觸到基督徒梁發的《勸世良言》一書,讀過之後深為其中的人人平等思想而感嘆,不禁發出“古來事業由人做”的呼聲。1837年第三次落第後他索性拋棄了孔孟之書,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教義並把家裡的孔子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雖然他從未曾讀過《聖經》原文,卻開始逢人便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他自稱是上帝的次子、耶穌的弟弟,自創拜上帝教並自封為教主,同時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洪秀全——在他看來:遠古時代上帝為懲罰教育進而普度世人採用的是降下洪水的方式,而自己恰巧姓洪乃是天意,至於秀全這個名字拆開來看就是禾乃人王(諧音我乃人王)。

事實上對洪秀全而言:無論是參加科舉考試,還是創立拜上帝教其實都是為了出人頭地。即使在創立拜上帝教後他也沒放棄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廷體制內的嘗試,所以他在1843年又一次來到省城廣州參加科舉考試,然而結果和前三次一樣還是名落孫山。這樣一來洪秀全就徹底放棄了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廷體制內的嘗試,轉而全身心投入到傳教事業中。一開始洪秀全在省城廣州和自己的家鄉花縣一帶傳教,然而這時的廣東作為最早接觸到西方文明的通商口岸所在地是有正牌的基督教傳教士活動的,這樣一來那些傳統的士大夫階層視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為蠻夷之教,而正統基督徒視其為異端邪說,就連最初推薦洪秀全看《勸世良言》的表兄李敬芳和後來官拜太平天國幹王的族弟洪仁玕都不願跟他走。這時洪秀全的同學馮雲山卻配合他一起搗毀了村裡供奉的孔子牌位,改奉基督教並向鄉親傳播教義。由於拜上帝教反對傳統士大夫尊奉的儒學和民間老百姓信仰的佛、道二教,一時間引起當地士民的普遍抵制,不得已之下洪秀全和馮雲山於1844年前往廣西傳教。

一開始廣西的傳教事業也沒能打開局面,洪秀全一度放棄並返回廣東試圖再次參加科舉,然而馮雲山卻選擇深入到紫荊山區靠拾糞、打短工度日並因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才華而被讀書富戶曾槐生賞識,就此當上了私塾先生。紫荊山地處數縣交界的三不管地帶,境內壯、漢、瑤各族雜居,自古以來就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儒學、佛教、道教和正統基督教都沒能在這裡紮下根,當地百姓基本還保持較為原始樸素的天神下凡附體之類的信仰。馮雲山在傳教過程中刻意將沒在身邊的洪秀全塑造為一把手,當然這在他看來對自己並沒什麼實質性影響,畢竟拜上帝教實際處於他的控制下,而樹一個遠在天邊的偶像,讓人產生“馮雲山這麼厲害還得服洪先生,那洪先生自然更厲害”的心理,就更容易聚集人馬,也容易形成神話。即使洪秀全後來沒去廣西和馮雲山合會,隨著拜上帝教的日益發展壯大馮雲山也會按部就班地起兵造反並把“洪先生”像陳勝、吳廣起義時號稱的扶蘇、項燕一樣尊為偶像。

當洪秀全再次科舉落第後就轉而前去廣西會合馮雲山,這樣一來拜上帝教就形成了洪秀全和馮雲山的二元領導結構——洪秀全是最高精神領袖,而日常事務則由馮雲山具體負責。然而拜上帝教的發展引起了當地官府的注意,不久馮雲山被捕入獄,洪秀全趕緊設法營救(也有說法是以營救之名跑路),一時間拜上帝教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也就是在這時楊秀清開始脫穎而出:他假託天父下凡附體以安定人心,這就使拜上帝教本就複雜內部結構體系更加複雜——從理論上而言:洪秀全身為天父上帝之子,是天父上帝在人間的代表,是拜上帝教的最高精神領袖。當然正如天子之上還有天一樣——洪秀全再大也不能大國天父上帝,當然誰也沒見過天父上帝,所以洪秀全就作為天父上帝的代言人而被頂禮膜拜。現在楊秀清假託天父下凡附體儘管是為解燃眉之急,然而從此就開了先例:平時他是臣,洪秀全是君,可一旦他被天父上帝附體那可就另當別論了。

楊秀清的上位改變了拜上帝教高層的權力格局——在此之前拜上帝教是由洪秀全和馮雲山兩個廣東人領導的,然而這時作為廣西紫荊山本地人的楊秀清異軍突起成為拜上帝教權力中心的人物。然而天父下凡附體這招可不只楊秀清一個人會玩——1848年9月9日日後太平天國的西王蕭朝貴打著耶穌基督的名號演繹了一出天兄下凡附體,蕭朝貴也是廣西紫荊山本地人,這樣一來本土勢力開始在拜上帝教中日益崛起。這時日後太平天國的幾個早期領導人逐漸嶄露頭角,不過要完成由拜上帝教向太平天國的過渡還差一樣東西——錢,畢竟沒錢如何招兵買馬呢?1849年有人送錢上門來了,這個人名叫韋昌輝。韋家是廣西金田的富戶,但相比達官顯貴而言:沒有功名在身的韋家屬於政治上無權無勢的暴發戶,加之韋家是從外地遷來的客家人,因此受到當地大族的排擠。韋昌輝之父韋元玠本來指望兒子能考取功名光耀門楣,然而韋昌輝和洪秀全一樣是接連名落孫山,不得已之下韋元玠花錢給兒子捐了一個監生功名。韋家對這個監生功名極為看重,所以在捐得監生後掛出了“成均進士”的匾額。“成均”指的是當時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成均進士”並非科舉考試中的進士功名,而是對監生的美稱。結果當地豪紳勾結縣裡的衙役趁夜把“成均”兩字鏟去,只留“進士”二字,這樣一來就成了韋家冒充進士,按律是要論罪的。韋元玠險些因此入獄,最後花了三百兩銀子才算躲過了牢獄之災,但卻因此同當地大族和官府結下了樑子。這時韋家見拜上帝教勢力日益膨脹,於是心生結交之意——韋家在當地有錢但無勢,拜上帝教雖發展迅猛卻缺乏進一步發展壯大的資金,雙方都有意互相攀附,在這樣的局面下韋昌輝獻銀數萬入夥。繼韋昌輝之後不久拜上帝教又迎來了一位重量級人物——石達開。石家祖籍廣東省和平縣,然而從石達開的高曾祖輩起就已落籍廣西,和韋家一樣石家在當地也算富裕人家而且相比之下石家還有一支家族武裝,原來在加入拜上帝教之前石達開就領導著當地客家人在和原住民的衝突中組建起了一支武裝力量,隨著石達開的加入這支武裝力量就成為太平天國金田起義的一支有生力量。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儘管拜上帝教的兩個早期領導人洪秀全和馮雲山是廣東人,但拜上帝教打開局面是在廣西,後期加入的主要領導人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都是廣西人,尤其是為金田起義提供資金和兵力支持的韋家和石家的根基在廣西,這意味著金田起義所依靠資金和兵力來源在廣西,所以金田起義爆發在廣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金田,廣西紫荊山腳下的一個村莊,太平天國運動會在此處爆發,有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比如當時廣西客家人與本地人的矛盾等等。

此題其實是兩個問題:1、為什麼金田這個地方會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2、為什麼洪秀全和馮雲山在廣東傳教會失敗?

一、事件始末回顧

1843年,洪秀全(原名火秀,相基督教後為了避上帝爺火華的諱)最後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對仕途絕望,轉而以救世濟民為己任。此時再翻看《勸世良言》,有大覺大悟之感。他把書中的內容與1837年科舉失敗後大病的看到的異象結合,說自己被天使引上了天,見到了上帝,認為《勸世良言》是上帝賜他的天書,在村邊小河自行洗禮,信奉上帝。並向族弟洪仁軒、表弟馮雲山(屢試不中的下層失意知識分子)傳教。洪秀全和馮雲山當時是村裡的教書先生,拜上帝之後,其將私塾中的孔子牌位譭棄,結果遭到鄉里眾人反對。兩人都因此失去了塾師職業。

1844年2月25日起,洪秀全、馮雲山以傳教為名在廣東順德、南海、番禺、增城、從化、清遠、英德、陽山、連山等傳教,收效甚微。繼到廣西\n, 經蒼梧、藤縣。約兩個月後,抵貴縣賜谷村表兄黃盛均家住下。

之後在此做了很多宣傳工作,包括搗毀六烏廟、甘王廟、雷廟等驚人的舉動 , 但實際上沒有收到什麼效果 , 沒有很多人相信他那一 套 。

紫荊山惡霸地主因洪秀全、馮雲山搗毀雷廟把馮等一批人拘送大徨江檢司\n, 大徨江距離紫荊山不過數十里\n, 大徨江檢司王基卻沒有察覺紫荊山裡正醞釀著大風暴\n, 只把馮雲山等關押 , 而把洪秀全、曾玉珍這樣重要人物釋放了\n。

把馮雲山押解到縣後\n, 知府王烈認為是小題大作,下令把馮雲山押解回原籍\n, 但在押解途中,兩個押送的士卒受馮雲山的感化\n, 釋放了馮雲山並且跟馮入紫荊山參加拜上帝會。

七月欲回廣東\n, 七月二十三日馮雲山先行\n, 洪秀全十月才離開賜谷村。

馮雲山並沒有回廣東\n, 到桂平就改變了主意\n。洪秀全被傳教士拒絕之後,也來 廣西找馮雲山。

馮雲山先是在當地幫人做農活,後來寫了一首詩後,才華得到賞識,外加上馮雲山也是客家人,一些客家人請他當塾師。比如金田地區為古林社曾五公、紫荊山曾玉珍。

在廣西農居民中\n, 客家人後來\n, 和土著居民常有矛盾衝突\n, 因之客家人團結緊\n, 鄉情重\n, 而且客家人聽講的方言\n, 其兒童不易聽懂別種語言\n, 就不易聘清講別種語言的人為塾師 。

馮雲山在紫荊山建立拜上帝會的宣傳對象和吸收成員先從客家人做起 。

後來(約1850年9月)客家人和本地人發生過一次大型的鬥爭,大量客家人被驅逐,這些客家人約有一千人加入了拜上帝會。這場鬥爭的起因是溫姓客家富人想要納妾,剛好要納妾的這個女子已經和一個本地人已經訂婚,富商強娶民女,結果引發一場鬥爭。最後客家人戰敗。

據石達開《自述》說\n: “ 道光二十九年 ( 1849年 ) 因本縣土人逐客人\n, 無家可歸\n, 同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肖朝貴、馮雲山共六人聚眾起事 。”

可見類似這樣的鬥爭發生不知一次,1849年和1850年都有客家人來找洪秀全等人一起鬧事。

二、金田起義爆發原因

鴉片戰爭後,社會的變化;廣東對儒家的信仰,而天地會在廣西活動頻繁,農民起義不斷等等原因在其他答案已經有提到,在這裡就不一一細說。

1、金田起義不在廣東爆發,廣東當時沒有很好的傳教條件,無法吸引百姓的加入。

2、洪秀全雖在廣東居住,但其是客家人,而非廣東人,客家人的身份並不利於其在廣東傳教,而當時廣西客家人眾多,洪秀全客家人同鄉的身份拉近了之間的距離,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3、金田起義能夠爆發,併成功抵抗清政府的鎮壓,與當時廣西地區客家人與本地人的矛盾有密切關係。正是因為有長期的矛盾,才能讓馮雲山有機可乘,把這些被驅逐的客家人加入拜上帝會,擴充軍隊。

一場起義的爆發,最終要的就是要有人和武器,沒有人,洪秀全等單槍匹馬是不肯能發起一場由南到北的農民起義,外加上當時清軍的戰鬥力不強,對洪秀全等人的活動不屑一顧,過於輕敵,才能讓他們成了氣候,有合適的時機,起義就乘機爆發。


greenrain


這需要對太平天國草創時期的歷史有所瞭解。

太平天國的起事,離不開拜上帝教的傳播。最初拜上帝教成立時,只有三個成員:洪秀全是教主,馮雲山以及洪仁玕是教徒。

↑洪仁玕是最早期的拜上帝會教徒,入會時21歲

其中馮雲山是洪秀全的表弟,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他倆是洪秀全最早的粉絲,尤其是馮雲山,論才能,論性格,他都比洪秀全強,但就是因為他很信賴洪秀全這個拜上帝教的信仰,不但甘於以洪秀全為尊,還願意為了傳教而付出全部生命。

1843年,三人在官祿布村(今廣東省花縣大布鄉官祿布村)一座水塘附近受洗,正式成立拜上帝會。但三人在接下來的傳教中屢遭挫折,究其原因,因為廣東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商業風氣瀰漫,教育發達,民智開化程度高,民間知識分子和士大夫居多,大多數人都覺得拜上帝會那一套“上天受命”很荒唐,更有溫秀才等人跳出來要和洪秀全辯一辯《勸世良言》中的缺陷,洪秀全又尷尬又生氣,拂袖而去。

此外,洪秀全本來想從身邊族人開始傳教,但當地有當地的神佛信仰,斷然不認同洪秀全瘋人瘋語一般的拜上帝教一說,洪馮等人反而因此和本村族人產生了嚴重矛盾,於是在1844年4月,洪馮二人離開廣東花縣,34天后到達了廣西貴縣賜谷村。

↑洪秀全此人非常情緒化

賜谷村是一個邊遠山村,此地老百姓生活困苦,又與外界隔離,消息閉塞,洪秀全來到這裡是為了投奔表兄王盛均,在王盛均介紹下,洪秀全和馮雲山擔任了私塾老師,兩人白天上課,晚上傳教,當地老百姓們聽拜上帝教的學說挺有意思,對“上帝”的形象很入心,逐漸有不少人接受了洗禮。

當然,在具體傳教過程中,洪秀全和馮雲山精心炮製了一出“洪秀全一筆點倒六烏神像”的表演秀,當地人紛紛傳播洪教主神通廣大,入會人數達到數百人。

這也是洪馮二人以後常用的傳教手段:一是傳播教義,靠勸說和宣傳攻勢;二是利用老百姓愚昧無知卻又敬畏迷信神靈的心理特點,摧毀當地神廟偶像,樹立拜上帝教的權威,後來在紫荊山區傳教時,洪秀全等人摧毀了當地赫赫有名的甘王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但是到了1844年9月份,洪馮二人卻因為傳教產生了分歧,兩個創始人鬧了矛盾,情緒化的洪秀全大怒後返回花縣老家,馮雲山也離開了賜谷村,但他卻直接來到了廣西紫荊山山區,開始了一段兩年多的一人傳教生涯。

↑紫荊山山高皇帝遠

紫荊山區,位於廣西桂平,總面積達數百平方公里,層巒疊嶂,山高林密,地勢顯要,馮雲山來到這裡後發現簡直是傳教聖地,原因如下:

1、此地偏遠,官府勢力偏弱;

2、此地老百姓多以燒炭種田為生,生活十分辛苦艱難(楊秀清就是苦出身的代表);

3、紫荊山區自古以來民族混合,壯族,瑤族,漢族等民族雜居,矛盾衝突不斷,宗族之間械鬥如同家常便飯,而官府對此現象一向都是縱容的,樂見彼此內鬥。

除了民族矛盾,還有當地人和客家人之間的矛盾,由於當地人認為外來的客家人侵犯佔用了他們的森林土地資源,所以一向排斥客家人,這就導致客家人為了生存而緊密團結起來,拜上帝會趁虛而來,吸引了大量的客家人加入進來,比如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他們加入拜上帝會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個團隊靠山,保證個人利益不受侵犯。

4、紫荊山區因為偏僻窮苦,歷來是煙瘴之地,受儒學影響很少,

老百姓文明開化程度很低,更容易受到迷信和鬼神之說的影響,洪秀全砸爛孔子學說的激烈行為不會讓這裡的民眾反感排斥,這也是太平天國起事於廣西而非廣東的重要原因。

↑太平天國核心領導群體幾乎都是出自紫荊山山區

5、廣西地區在清朝以來,一直是會黨起義的高發區,這裡的老百姓鬧革命習慣了,反覆起義,反覆被鎮壓,再反覆起義,比如:1840年韋玉林在象州起事;1845年鄧立奇在藤縣自稱平地王,鍾敏和自稱高山王;1848年5月,陳亞貴在武宣東鄉起義;1848年雷再浩在湘桂邊境起事,佔領了全州……這些起義最終都失敗了,

但是失敗後的部眾都成為星星之火,潛藏在深山老林,這些人也加入了拜上帝會,併成為骨幹力量。

所以說,如果說洪秀全馮雲山一開始只是誤打誤撞來到了廣西,那麼經過半年傳教經歷,至少是馮雲山深刻意識到了廣西是拜上帝教的寶地,他傑出的組織和宣傳能力淋漓盡致得到發揮,終於在紫荊山山區取得巨大的傳教成功,太平天國的幾乎所有核心人物都是出自該地區,也吸收了大量的會眾,自然太平天國也就在廣西起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