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現出讓人「上火」的行爲,卻是聰明的表現!好好培養別錯過

孩子表現出讓人“上火”的行為,卻是聰明的表現!好好培養別錯過

1

可惜事與願違,孩子對學習就是不開竅。高一讀了兩遍,連掛多門學科,最後自己都想放棄唸書了。

換做其他家長,肯定跟孩子過不去。然而思來想去,這位父親最終尊重了孩子的決定。他說:“只要孩子要走自己的路,就讓他走去。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會生存,只要生存的好,又何須走高考這一座獨木橋?”

可以說,這位父親的眼光了決定了孩子的未來。離開學校後,孩子不僅連續出了暢銷全國的著作,還當了職業賽車手、導演,現在則轉型成為商人。

他的名字,叫韓寒

有時候,培養孩子急不得,人生是一場長跑。但是有的孩子卻早慧,年紀輕輕就表現出某一方面的特長。

有一個小男孩,兩歲多時看《貓和老鼠》,聽幾次就會彈裡面的鋼琴曲。他的爸爸同樣獨具慧眼,最後索性辭職了,一門心思培養孩子的音樂天賦。這個男孩的名字,大家同樣耳熟能詳。

他的名字,叫郎朗

孩子表現出讓人“上火”的行為,卻是聰明的表現!好好培養別錯過

2

當孩子年幼時,表現出讓人惱火的一些特點。彆著急上火,這是早慧的徵兆。

場景一:給孩子買了一輛小車,他好喜歡拆掉。陪他千辛萬苦拼成一個積木玩具,一回頭他又拆了。“跟你說過好多次,拼一個成品不容易。”父母氣得牙癢癢,孩子卻不長記憶。漸漸長大了,開始拆手電筒、遙控器……什麼新鮮拆什麼。

這類孩子的優勢很明顯——他樂於去研究事物內在的秘密,總是好奇這個東西如何運轉。一般而言,喜歡拆東西的孩子,動手能力強。這樣的孩子,就讓他們拆個夠吧。家長可以多提供一些能拆卸的玩具,有能力的學理工科的父親,甚至不妨帶著他們組裝半導體收音機。未來,他們很可能理工科學得好,有成為發明家、科學家的潛質。

場景二:有一類孩子特別能聊,基本和他在一起的時候,用北京話來說就是“話特別密”,別人都插不了嘴。不僅有無窮無盡的“為什麼”可以轟炸父母,自己還特別喜歡向大人講述一件事,比如描述幼兒園的見聞等。面對這樣的“話癆小孩”,有的父母真的比較苦惱。

這類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不僅對大人的言語快速理解,還能活學活用。如果孩子有這種表現,說明他口頭表達強。有些父母在家說話一定要注意,小心孩子一直豎著耳朵聽,不好的話千萬別再說,以免影響到孩子錯誤模仿。

人越多,他們聊得越來勁。這樣的孩子,明顯表達力突出,適合往“說話的職業”方面培養。他們能出眾、敢登臺,可以往主持人、演說家的方向培養。

場景三:有的孩子是孩子王,不管到哪裡,身後都跟著小跟班。大家喜歡跟他玩,願意聽從他的調遣,“團團夥夥”乾點闖禍的事。不過,大家往往給這類孩子貼上“調皮”的標籤,覺得他們太難以管束。怎麼會有那麼旺盛的精力呢?不過,嚴格說來,這樣的孩子反倒是有領導力的表現,適合往社會管理工作方面培養。以後,他們的人緣也差不了。

孩子表現出讓人“上火”的行為,卻是聰明的表現!好好培養別錯過

3

父母的眼光,表現在對孩子的欣賞上。欣賞他們,就會仔細留意他們的舉動。有的父母給孩子報很多補習班,其實有的不一定適合。萬一孩子牴觸情緒強,不少家長還會“動粗”,不僅打沒了天分,學習興趣也丟了蹤影。

培養出檯球冠軍丁俊暉的父親丁文鈞說:“從哇的一聲哭出來那一刻起,每一個小孩都有天分。”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的潛能很早就能體現,只不過每人表現出來的方式不一樣。一位早教專家說,最能抓住孩子早慧尾巴的時機,就是在孩子玩得忘乎所以的時候。好好觀察、好好培養,即便他們的行為讓人惱火,說不定就是智慧閃耀的時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