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四川與重慶的分分合合

很多人對重慶只知道陪都,卻忘了重慶是一座擁有三千餘年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一】

重慶有一個古老的自成一體的歷史。

重慶在古代屬於巴國。巴國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西南有巴國。太葜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太葜即伏羲,後照為巴人始祖。

在中國先秦時期,巴國位處中原西南面,始於先夏時期,於夏初加入夏王朝,成為其中一個諸侯國。古代巴國先後定都於枳(今重慶涪陵區)、墊江(今重慶合川區)、江州(今重慶江北區)。

巴國參與武王伐紂以後,周朝分封的巴國在長江上游,首都在今天的重慶江北區。

西周初期分封了71個諸侯國,巴氏被封為子國,首領為姬姓宗族,子爵。巴國的地域大致在陝南的漢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緣,東至襄陽,春秋時有所擴展。巴國與西周王室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春秋時代,巴國與蜀、楚、鄧、庸等為鄰。

而現四川的川西、川北在商周時期則屬於蜀國的轄地,都城在今成都。

歷史上四川與重慶的分分合合


【二】

在中國幾千年中,重慶、四川分分合合與中國其它很多區域一樣,重慶、四川都參與了中國幾千年歷史的不斷變遷。

古代的巴國,其範圍涵蓋今重慶全域、四川東北部、湖北西部、四川南部、雲南東北一角,地域廣大。

而古代蜀國,則涵蓋四川西北、川西、川西南、雲南北部一角。

歷史上四川與重慶的分分合合​古代巴國和蜀國,從文化上講,皆自成一體,巴國更接近於楚文化,而"蜀國頗異”,在地域拼搶上,兩國其實也是紛爭不斷,直至秦入西南,先後滅掉巴蜀。

歷史上四川與重慶的分分合合​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秦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蜀郡均各為其一,在巴國設立巴郡(今重慶市江北區),在蜀國設立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市)。

歷史上四川與重慶的分分合合​這些古代歷史,說明當時的重慶和四川本就各成一體。

而且也說明成都和重慶,在那時就都已經是重要的城池。

這便是"巴蜀"的來源,所以古有巴蜀,今有川渝,不可否認!切切不可想當然,或心存齷蹉去抹黑或扭曲歷史。

【合】

川渝第一次合體在西漢。西漢在全國設13州刺史部,在蜀郡(今成都)置益州刺史部,益州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整個四川盆地和漢中地區。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

【分】

南北朝時期,巴郡先後是荊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個轄區。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廢郡,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

【合】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並省全國的州縣,劃天下為十五道。其中益州屬劍南道(自然蜀郡也屬劍南道),渝州同屬劍南道。

【分】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臨蜀郡,改蜀郡為成都,是為歷史上成都命名之始。(備註: "成都"得名傳說是借用《周王遷岐》的典故:"一年成堆、兩年成邑、三年成都“。但網絡上有人將《周王遷岐》的典故時間偷樑換柱為成都得名的時間,說成都得名2000多年,這實在荒謬,令周王都會斥責)。
歷史上四川與重慶的分分合合

這段時期,益州續為劍南道,渝州之稱也延續,但渝州改為山南西道轄;

(山南西道包括:渝州、梁州、鳳州、興州、利州、通州、洋州、合州、集州、巴州、蓬州、壁州、開州、渠州、閬州、涪州、果州)

【合】

五代十國時期,川渝同屬在四川地區建立的前蜀、後蜀政權,前蜀、後蜀政治生命短暫,皆為幾十年,甚至二三十年。

【分】

北宋鹹平四年(1001年),原山南道、劍南道區域,被分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臺)、利州(今廣元)、夔州(今重慶奉節);宋朝,重慶先後屬西川路、陝西路、夔州路管轄。

宋朝崇寧元年(1102年),因趙諗謀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至此,重慶得名之前已歷江州、楚州、巴郡、渝州、恭州,這些古稱是重慶三千年久遠歷史文化中的珍珠,這些歷史奠定了重慶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石

。所以,千萬勿想當然地誤以為重慶是年輕的城市,恰恰相反,重慶的早期歷史加上元、明、清、民國的歷史,完全能有資格位列中國古都(所謂都,必須有統領全國的政權,而非地方割據或藩王)。

【合】

元朝設“四川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是為“四川”建省之始,四川行省衙門駐成都府路。至元十六年(1280年)立重慶路總管府,管轄四川南道宣慰司,隸屬於四川行省。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重慶府隸屬於四川布政使司。

清代,設立四川總督管轄四川省,重慶府屬於四川省。

十九世紀末,重慶開埠,成為西部最早的現代城市雛型。成為對外通商口岸後,重慶的江運升級、外國使領館紛紛落地,重慶是現代文明在西南地區的前哨地。

【分】

民國初期,重慶先期宣佈獨立,不久,成都宣佈獨立。

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1927建市政廳,為西部最早城市建制);1939年5月5日,遷都至重慶的國民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甲等中央院轄市(第一次直轄)。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結束,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在其後的制憲國大中,以法律形式規定重慶為永久陪都。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重慶,隨後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劉伯承、鄧小平、賀龍先後主政)、中央直轄市(第二次直轄)。(1952年9月,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合併,在原川西行署成都市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合】

1954年7月,全國行政區劃大調整,六大軍政大區被撤銷,12個直轄市只保留北京和上海,重慶直轄市被撤銷並降為副省級市,重慶與四川合併,原四川省會成都市(地級)仍作為新四川省會。

【分】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中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新的重慶直轄市轄原老重慶市、四川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成立(第三次直轄)。

可見,川渝是歷史長河中的兄弟。從感情上講,分分合合一家親。

但是,就有一部份人罔顧事實是、扭曲歷史,把四川和重慶的歷史、區劃混為一談。比如就有人糾纏說重慶人應稱呼四川人,顯然是惡意挑事。

行政區劃是嚴肅的,中國歷史久遠有太多的區劃變動,只能就事論事,就時論事,應該以當代當世的行政區劃現狀為準,否則就亂套了,真會出現“戶藉:齊國邯鄲"的笑話。

拋開川渝,順道給一些噴子們提醒下,這幾千年歷史,可見重慶、成都在巴蜀-川渝發展史上,都是極其重要的城市,只不過不同時期強弱互易:先秦互比、唐宋成都盛名、元明互比、清和民國重慶領先,兩城各有側重。

最後本文要說:川渝一家親,一條長江貫古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