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面對列強入侵,大部分百姓爲何不積極反抗,反而甘當帶路黨

帶路黨在清末時期尤為普遍,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時候,北京城內外的老百姓幫著送吃的,幫著搭梯子爬城牆,甚至還主動用民船為對方運送軍需物資。帶領英法聯軍去圓明園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大詩人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

清末面對列強入侵,大部分百姓為何不積極反抗,反而甘當帶路黨

很多人就會奇怪,這是別國對自己國家的悍然入侵呀。百姓縱容沒有能力和對方對抗,但至少不會去幫助對方呀!其實在那個時候,老百姓只知道有家,有朝廷,不知道有國。古代的國的概念,和今天大不一樣。

清末面對列強入侵,大部分百姓為何不積極反抗,反而甘當帶路黨

在老百姓眼中天下就是某一姓,某一家的,換個人坐天下,他們不過是換個人交稅罷了。食君之祿,才要忠君之事,老百姓只是交稅的。國家最重要的是能保百姓太平,然後就是休養生息。保證了這二點,任何人都會擁護朝廷。

清末面對列強入侵,大部分百姓為何不積極反抗,反而甘當帶路黨

從百姓角度來看,各國聯軍是異族,當年的滿清同樣也是。那百姓也樂得看看熱鬧,遞個磚頭。而說到百姓帶路黨,其實在當時的百姓看來,只不過是做個生意而言。畢竟對方是付錢的,而且還很大方,這消息一出大家就更樂意幫助了。

清末面對列強入侵,大部分百姓為何不積極反抗,反而甘當帶路黨

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一直講究“皇權不下鄉”,原因主要中央權力有限。而官員又要避嫌,縣令必須避開祖籍,去外地上任,所以縣令上任後面對的最嚴峻的問題就是語言不通。這時候官就必須藉助常年身處地域社會的地方精英—吏與鄉紳的力量。作為身處這種環境的百姓來說,宗族才是最大的事情,列強的入侵的對象不會影響我在宗族的地位,更不會對自己宗族有什麼威脅,那抵抗的動力就完全消失。

清末面對列強入侵,大部分百姓為何不積極反抗,反而甘當帶路黨

當咸豐在承德避暑山莊接到聯軍撤軍的消息時,自己都不敢相信,專門問了一句,“他們打下的天下,真的不要了?”你看,皇帝自己都認為這只是頂層之間的較量,而且自己都已經放棄了,憑什麼還要讓老百姓抵抗呢?

清末面對列強入侵,大部分百姓為何不積極反抗,反而甘當帶路黨

可能有人說,不對呀,三元里抗英、義和團運動、各地教案這都是反抗。但我們去翻看這些歷史細節就會發現,三元里抗英的主要原因是英軍騷擾、迫害了當地的居民。而各地教案,也主要是因為宗教衝突,比如誤傳宗教淫亂之類謠言。而義和團殺的中國人可是遠遠超過洋人的。

清末面對列強入侵,大部分百姓為何不積極反抗,反而甘當帶路黨

你認為清末百姓甘當帶路黨的原因是什麼?不妨留言處交流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