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了孩子,卻把他推入深淵

為人父母,好像是人生早就設定好的,每個人都會扮演的角色。

每個人在成為父母人也都還只是個孩子,是不是每個人在成為父母之後就真的能夠懂得如何成為父母?在此之前我們無從得知。

人們似乎只是按照生命的進程或自己的意願匆匆將新的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沒法問問孩子們的意願,但似乎也忘了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準備好了,成為一個孩子的父母,為另一個生命負責?

我們生了孩子,卻把他推入深淵

慶陽女孩李依依生命的隕落,再次把這兩年漸漸被眾人熟知的“抑鬱症”推到了我們的面前。

讓我們不得不直面一個問題:它離我們並不遙遠,或許就在我們身邊,作為家長,我們可能需要開始隨時準備和它鬥爭,搶奪孩子的生命。

可殊不知,有些孩子被逼上“抑鬱”道路的正是為人父母的我們!

把孩子推入深淵,簡單粗暴點就行

她被確診患上輕度抑鬱症是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診斷書像是對她人生的一次宣判的判決書,讓她原本有著無限可能的人生驟然間便失去了顏色。

我們生了孩子,卻把他推入深淵

“從來沒有人問過我為什麼要這樣,包括我的父母、老師都是。他們除了跟我說這樣不對和不準這樣外,從來沒有告訴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要怎麼做才是對的,他們准許的是什麼?好像在他們看來,我天生就是個壞孩子,就不喜歡讀書,就喜歡無緣無故欺負別人一樣。

既然大家是這樣認為的,那我為什麼不乾脆就是這樣的人呢?至少不會覺得冤枉委屈。”

患病後,她曾這樣向醫生傾訴過。

我們生了孩子,卻把他推入深淵

她說她記得,媽媽第一次被老師請到學校,是在她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她用特意蓄起的指甲劃傷了班上一個男生的臉。

媽媽趕到學校後,面對男孩媽媽的指責,當著老師、同學以及同學家長的面氣急敗壞地罵了她一頓,逼著她給對方道歉。她倔強的沒有道歉,換來了媽媽惱羞成怒的一巴掌。

她看著媽媽,瞬間止住了哭,她不敢相信媽媽竟然沒有站在她這邊,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背叛”。

我們生了孩子,卻把他推入深淵

原本她是期待媽媽能問問她為什麼要留指甲,為什麼要抓傷同學,這樣她就可以告訴媽媽,他們欺負她是外來戶,編兒歌罵她,丟她的書,撕她的作業本,這樣媽媽或許會幫她討一點公道,老師應該也會懲罰一下男生。

那之後她開始漸漸地用叛逆的方式來宣洩自己心中的憤懣,開始抽菸、喝酒、打架……挑戰所有父母、老師們說過的“不對和不準”。

期望來換取父母的詢問,可是多年來始終沒有,在父母一次次粗暴的責備和忽視中,她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知道該如何回頭,終於積鬱成疾,成為了一個抑鬱症患者。

現在父母終於肯抽空出來坐下來跟她好好聊聊了,只是如今這一切對她來說是不是有點太遲了呢?

我們生了孩子,卻把他推入深淵

而時至今日,她的父母在談起時甚至仍然在替自己辯解著:她是我女兒,我怎麼會不愛她呢?教訓她還不是氣她不爭氣,還不是希望她能學好,我哪知道會變成這樣啊?要是早知道……

中國有句俗語叫:有錢難買早知道。有很多父母愛說“沒想到”、“早知道”,好像這是個很好的理由,能洗清自己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犯下的過錯,但其實它從來不能成為我們推卸教育責任的藉口,也不能掩蓋我們在生育上欠缺思考這件事。

你期待他成龍成鳳,他只期望你看見

相較而言,香港的13歲少女CEO葉礽僖就幸運多了,初中校園也曾一度變成她的夢魘,被恐懼、焦慮、失眠困擾。

然而同樣是遭遇學校霸凌,她沒有選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成為校園霸凌的“接力者”。

只因他的父母在發現她的困擾後,選擇了信任和支持。原本期待她像其他孩子一樣考所名校的父母,尊重她個人意願,同意了她退學在家自學的決定,並拿出6位數的資金支持她創業。

初中時,我和當時最好朋友鬧翻,並引發了課堂大戰。老師認定錯在我,打電話把我爸叫來一頓狠批。

我爸平時非常嚴厲,但當時他一句話都沒說,就連他離開時的那句“好好上課”,都更像是一種風雨欲來的威脅。我非常害怕,但並不後悔。

晚上,正當我一邊害怕著爸爸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的情緒,一邊想著和好朋友的過往暗自神傷時,我爸在我身旁躺下,輕輕拉下我捂著腦袋的被子,說了句:“沒事的,你還有爸爸啊,爸爸陪著你。

就是這句話,讓我開始反思、後悔白天的衝動,也完成了對第一次經歷失去的我的救贖,更成為了我面對後來人生路上許多溝溝坎坎的力量。

我們生了孩子,卻把他推入深淵

很難想象,若當時她的父母沒能“早知道”,她會不會變成又一個抑鬱症少女,而非今天萬眾矚目的少女CEO。也很難想象若我爸當初也“沒想到”,如今的我又會不會也走偏了人生軌跡?

每個父母都對孩子有著自己的期待,其實孩子對父母又何嘗沒有期待呢?父母們往往太過專注於自己的期待,盲目地用他們認為對的方式對待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訴求,忘了對自身的教育進行思考。

父母就是“卸貨”一時爽,教育一生扛

甚至許多父母都未能認真分辨過,生育其實是兩件事?

通常一對夫妻,都會提前半年亦或一年調整飲食習慣、作息規律和增加各類保健品來調養自己的身體,為“生”做準備,然後經歷十月懷胎,一朝“卸貨”。

至此,關於“生”這件事就算順利完成。而在接下來更漫長的時間裡,父母們要完成的則是對這個和自己血脈相連的生命的“育”。

對此,父母們是否做好了對一個生命負責的準備?是否思考過要如何來完成對自己孩子的養育?現今的我們又是否真的能夠承擔起教養一個孩子的責任?

我們生了孩子,卻把他推入深淵

工作中,為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我們常常會根據自身以往的經驗,對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情進行分析、預判,並作出合理的預案。

但作為父母,面對另一個完全依賴於我們的生命,我們卻甚至都沒能保持對待工作的那份嚴謹,沒能夠做到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發生或遭遇的事情進行預判,做好應對預案。

是的,誰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人生也沒有既定公式可以套用。

我們生了孩子,卻把他推入深淵

但每個孩子初生時都是一張白紙,我們不由分說地將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意味著我們自願擔負起了引導他們在自己人生的圖紙上畫出美麗藍圖的義務和責任,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得扛起這面大旗,讓自己的孩子在成長路上不至於孤立無援,行差踏錯。

就像葉礽僖的媽媽說的,做父母是一個學習、修行的過程。

這場修行,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可以從瞭解孩子的期望和需求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