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现在大肆捕捉知了猴的行为?

小卒

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想到了小时候农村夏天到处都是知了的叫声,一到了午后感觉整个农村都是知了的吱吱呀的叫声。吵的人午觉都睡不好。小时候也很喜欢知了,那时候抓了不是吃的,就是小孩子喜欢拿着玩的,有时候用缝衣服的线把它的脚绑起来想让它飞起来,但是就是不飞,每次往天上一扔又掉了下来,那时候感觉真的很好玩。那时候的知了也很多,我们家后面就有一片橘子树,树上最喜欢停知了了,每次就跑到树上去抓。

但是现在看到很多人在抓已经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吃,其实有时候真的很佩服那些人的,感觉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前面看到有一道菜叫三吱,就是刚下出来的老鼠儿,还是活的直接沾一点酱然后就放到嘴里,因为你用筷子去夹的时候老鼠会吱吱吱的叫三声,所以叫三吱。感觉看了真的好恶心。

现在的虫子也是卖的越来越贵了,一只知了就卖到了一块多,一斤就是好几十上百的,还有现在吃洋辣子幼虫的,据说也是好几百一斤。瞬间感觉到我们这些太落伍了。

现在野生知了也是被抓的七七八八了,很多人现在开始养殖知了了,据说效益还不错。感觉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只要是能吃的,都能把人家吃绝种。关键是什么都敢吃。

吃的人多了,价格高了,利益驱使也不能就说农村人的错,关键还是现在生活好了,人们感觉吃一般的鸡猪牛羊这些都已经没有味道了,必须要找一些新鲜的食物来尝尝了。

每一个物种存活到今天都是物种选择留下来的结果,都有自己的用处,而且整个生物圈就是一个大的生物链,我们人类虽然站在了最顶端,但是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是也要保持这些生物链继续存在下去呢?一个物种的消亡不会影响到很多,整个生物链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说有时候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破坏了整个环境。


张家界小伍

目前,正是捉知了猴(金蝉)的时候,有朋友一晚上能捉上百个,有朋友一晚上能捉几十个,有些拿去卖,有些留着自己吃,不管哪种情况,捉知了猴,好像成为了夏天一个必做的事情,但是,近些年来,关于是否能大量捉知了猴的事情,也不同的声音出现了,因为知了猴数量已越来越少,有人说,真怕有一天就消失不见了,再成为了保护动物,也有人说,现在夏天都听不到知了的叫声,以往农村的夏天一去不复返等等说法,那么关于此事,小帮手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说说知了猴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从两个方面来说,一种是它的生活方式,知了猴是以吸食树木根部的汁液为生,每年到了夏天,开始出土,爬到树上产卵繁殖,幼虫孵出后,落在地面上,随即钻入土中,又开始吸食树木根系,等到来年出土,从这点可以看出,它是一种有害的生物,危害树木的正常生长。

不过,再从营养价值来说,它的营养价值高,据说有“唐僧肉”的美誉,它蜕下来的皮,也是一种很贵的中药材,近年来,越多越多的知了猴被端上了餐桌,价格也是持续上涨,部分地区已卖到70元一斤,甚至更高,而在夜市上,一个卖到了1.5元,价格已超羊肉,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又有一定的食用价值。

那么有人说,正是在利益的驱动下,知了猴被大量捕捉,导致现在越来越少,影响了生态平衡,但是小帮手个人观点则不一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以前捉知了猴的人比现在多的多(近些年来,农村很多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村里面老人和孩子居多),况且,以前人们没有这么多的电子设备,吃完晚饭,全家基本都会去摸知了猴,而现在,人少了不说,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大家吃完饭以后,看电影、玩游戏的居多,现在的孩子再出去摸知了猴,家长们也不放心,所以,综合来看,大量捉知了猴的行为并没有发生,而且相比着以前,个人觉得还减少了不少,而知了猴到底是否减少,也没有一个具体数据统计,即使,假如知了猴数量真的减少了,也不一定是因为人为捕捉所引起的。

所以,小帮手看待捉知了猴这件事上,个人认为并没有错,一种生物既然能够生活在世上,就说明整个生态链中有它的一部分,假如它要消失的话,并不是说某一种情况就能实现的,需要多方面综合因素。

针对大量捕捉知了猴的事情,小帮手就说这么多,仅代表自己个人观点,如果你有其他不同的看法,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来讨论。


农民的小帮手

知了猴是蝉的幼虫,我们这叫姐了龟,长成蝉之后,我们称之为大姐了,还有一种比蝉小一点,好像不能吃只能叫的,我们叫金姐儿。


据说,知了猴富含蛋白质,尽管蜕化成蝉之后,还能吃,营养成分就差了些。

我们在法布尔写的蝉文章中知道,蝉的卵要在地下度过4年才可以变成知了猴有可能爬出地下,也可能就闷死在地下,而蝉的寿命一般是两个星期。

蝉,在我们小的时候,生活艰苦,到麦收的时候,我们会把麦子在嘴里嚼碎,嚼成面筋,糊在很细的竹子尖头,用来粘树上的蝉,然后放在火里烤着吃,那个时候,似乎没有人注意到知了猴的营养价值,也很少有人专门捉它去做菜吃。

而现在,知了猴成了美味,也成了餐桌的必备,随着城市化和乡村的减少,农药的使用,蝉越来越少,而吃它的人也越来越多,就像前几年河里沟里到处是龙虾一样,随着吃的人越来越多,附近龙虾已经很少见到,随着吃的人越来越多,知了猴已经成为罕物,但是,我不反对人去捉知了猴,因为它对人类除了吃的作用,似乎,只有危害。


煮茶闻书香

怎么看待大肆抓知了的行为。这种行为向前推几十年最起码自打记事的时候就有的,知了猴那个时候真的很多,一晚上抓个一二百不是问题,那个时候到了知了出土的季节,晚上,也很多抓知了猴的、

知了猴,也叫金蝉,蝉的蛹需要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有的更长一段时间。因为土质湿度等原因,在地下的时间里,它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一般是雨后出土的多一些,然后凭着那远古的基因,他要找到一棵树,有的爬的很高,有的估计是爬累了,在离地不远的树上就要破茧而出成为知了,一般晚上他们爬树应该也是躲避他的一些天敌吧,有时候你会找到它刚刚出壳的很嫩的知了,你要不管他,过几个小时,他就会全身发硬,翅膀也会渐次成熟而飞翔了。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常常会不经意吟诵哪首罗大佑的童年。那个时候晚上爸爸给个小电筒,弄个小盒子,就去抓知了猴了,而那个时候的夏天树上,知了总是叫的特别响,那个时候,记得药店里,还收那个蝉蜕,早晨弄个长杆子,弄个针线弄下来就会穿起来,然后去换钱。

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以前就是抓来自己用盐水腌一下,然后用油在锅里煲着吃,现在城市烧烤店,一些餐厅也有这个菜了,消耗很大,村里晚上有收购的了,价格也随之高了,据说现在也有一些人工养殖的供应,现在不知道是环境的原因,还是树木更新快,还是农药等什么缘故,知了猴少了很多,即便是白天知了的叫声也没有那么响亮了,这也应该是我们所思考的,为什么?


凤过有声

现在有些人因为利益的驱动,大肆铺捉知了猴,大批的知了猴面临灭顶之灾,照这样下去,知了猴早晚会成为灭绝动物的。

知了猴在我们当地又叫爬蚱,记得小时候,每到雨过天晴,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成群结队地到大树底下挖爬蚱。只要找到一个小小的圆洞,用手一抠,洞口变大后就知道洞内准有一个爬蚱在里面。于是就用铁锹把爬蚱刨出来,拿到手里玩。还有每到夜晚,几个小伙伴都是拿着手电筒到树根处摸爬蚱,一晚上能摸半小碗。但是那时候人们没有吃爬蚱的习惯,都是拿着玩,让它们变成知了后都放生了。



爬蚱蜕皮后变成知了,我们都叫它“马鸡妞子”。夏天在树上,它们叫得可热闹了,成为夏天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时间长了,人们都习惯了。如果有一天没有听到知了叫了,人们倒不习惯了。

可是现在,真是很难再听到那么多的马鸡妞子叫了。究其原因,与有些人把爬蚱当为美餐,另一些人大肆捕捉爬蚱有关。这些人也真够有办法的,他们为了不让爬蚱爬上树,就在树的周围缠上一圈塑料胶带。这样,由于塑料胶带光滑,那些爬蚱爬到塑料胶带处,因为爬蚱爪子抓不到树了,于是都纷纷跌落下来。这样,那些人就可以在树下捡拾了。

哎呀!这是谁想出来这样的绝招啊?真是令爬蚱们插翅难逃!

知了猴越来越少,夏天除了天热之外也越来越变得不像夏天了,希望那些捉知了猴的人能手下留情,放知了猴一条生路吧。


法重情深



不管它是害虫还是益虫,既然大自然孕育出来的生物,就有其存在的意义。现在几乎有蝉的地方,都有人把它抓来吃。

现在看来这种东西如此下去会有绝迹的可能,具体分析有几点,1.以前土地硬化的不多,很多土地可供生存,现在农村的很多地方都已经用水泥硬化了。2.农药的使用,农药的滥用不光对蝉的生存环境产生威胁,对很多生物都是如此。3.商品的流通,以前有人抓知了“猴”,都是抓几个自己吃,吃的数量有限,现在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一部分收入来源了,能赚钱的事,自然都愿意干,晚上全村出动都去抓“猴”,甚至出现人比“猴”多的现象。

你想啊,蝉几年甚至十几年才繁殖一次,然后在出土的时候碰到打农药,一部分被毒死了。一些离庄稼地远的又离路边近,一部分被打到水泥路下面了,也没活的希望了。侥幸爬出地面来了,又被人抓住下油锅了。剩了一小部分侥幸成虫了,下一代又到几年后了。

还是希望大家不要赶进杀绝的好,毕竟现在的蝉跟以前比少的太多了,能给下一代留一些蝉鸣,不是很好吗?


野蛮的驴

很多大都市人一定没见过现在农村晚上捉知了猴的盛况,只要有树有草,肯定是人声鼎沸,灯光交错。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头戴矿灯,脚穿雨鞋,左手拎桶,右手长竿,这位踏草数遍,那个绕树三匝,不怕蚊虫叮咬,何惧毒舌青蛙?真像一支秘密部队,在执行特殊任务!这一切都是人民币的功劳,若每晚能捉五百只,转手卖掉就是二百多元,五奶奶每年夏季捉知了能收入几千大洋,二十年前人们是自己捉来偶尝尝鲜,现在主要是赚钱,村里有几户专门回收知了猴的,加上自己捉的,一个夏季(知了出土也就不到一月时间)收入过万。还有,知了把卵产在树枝上,树枝会枯死,风吹雷震树枝掉落地面,幼虫钻到土里生长,所以知了也叫雷震子!

知了也间出土,即使大批人去捉,也很难捉完,但总数肯定会减少,知了上了餐桌,确实是美味佳肴,营养丰富,但也不能多吃,常见有食用过敏的例子,凡事过犹不及!


Mr张148344657

我觉得有的人说他们那个没有知了叫了纯属扯淡,没有知了叫是因为树被砍和打药所致,还有树周围都用水泥封住,能出啥知了猴???我们这逮了十好几年了,每年都有,每年都能听到知了叫,杞人忧天的无知人们,天天说这个见不到,那个见不到,小时候天天秋天逮蚂蚱,现在为啥没有了,我们这老百姓都没地了,抓他妹去啊???


鲁能在路上

这个东东名子还是颇多的,想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罢!其实,不用刻意地去修饰,你自出世的那瞬间,就足够引起世间的重视了。不知道你隐忍多年,历经万苦千辛,难道就只为了那高枝上一鸣,呼唤那几世不得见的缘。

想那忘川河畔,奈何桥边,你双目赤红,眼睁睁看那姓孟的婆娘,狞笑着,将那碗混浊的汤水强行倒入了她的嘴中。

截留鬼也好,知了鬼也罢,总是斗不过的,枉你几世痴情,被世人知晓,争相持灯夜出,观你痴人相貌,末了炸烹入腹,学你几世清高!











诗境笙音

夏天到了,温度升高,动物世界开始繁荣,——苍蝇蚊子小咬,全部闯入你的世界!这些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年年与它们作战,但人类到今天为止,也没有从根本上消灭它们,它们也比较义气,也不想灭了我们,就这样,一年复一年,年年如此!到今天,也看不到从不打针吃药苍蝇蚊子们,何时有什么疫情?

但知了,却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那时我小,我大哥正十岁左右年纪,最讨人的时候。他早上把沾有露水的蜘蛛网沾在红草杆上,然后集中一个粘球,放到阴凉处。那时,我们的村东,是一片红草场,河水不息,各种树木杂生,中午正热,各种知了拼命叫着。我哥领着我,悄悄到树下,用早晨准备好的粘子,贴上了知了双翅,知了顿时失去了反抗能力,虽挣扎却仍被我们捉获,不过这粘子也就粘二十多个知了,后期干了,很多知了飞走了。

至入吃知了猴,大约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事了。人们普遍传说,一个知了猴顶一个鸡蛋地说法。于是一到夜间,人有时比猴还多!缺了,养殖地也有了!

知了,知了猴,多是一个季节象征!人们可以留留情,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