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泉:带领科研人员不断探索 推动航空发动机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专制型号总师、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总设计师刘永泉带领科研人员不断进行技术探索,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在刘永泉办公桌最醒目的位置上,摆放着一台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喷发1A的模型。刘永泉说,这个代表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研究起点的模型时刻激励着他。

刘永泉:从老一代一直到我们这一代,有一个最核心的一种执着的精神,就是一定要搞自己的发动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刚刚走出校门的刘永泉怀揣着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梦进入到了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那时,动力所正在研制“昆仑”发动机。

刘永泉通过“昆仑”发动机研发试验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干就是34年。从“昆仑”到“太行”,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实现了自主研制成功到世界最高水准的突破,刘永泉也完成了从一名设计人员到团队组织核心的转变。

多年来,在刘永泉的带领下,动力所科研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发展整机动力学,解决了国产发动机使用中最重要的振动问题;完成了发动机易损件必换件国产化研制……在完成的多个项目任务中,数十个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

刘永泉:感觉我们现在真正发展航空发动机产业成为了国家意志,作为我们从业者,我们需要加强航空发动机相关的基础研究,在关键技术上要有能力开展研究和攻关。

未来,刘永泉计划一步推进信息化技术与发动机核心技术的融合,让设计面向制造,逐步建成统一的、集成的、系统的、工程化的研发体系。从而实现航空发动机迭代研制的不断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