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蜀漢統一全國,蜀漢算是東漢的延續,還是算改朝換代呢?

小伍讀歷史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地軍閥連年征戰,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力的局面。而所謂的“蜀”,就是蜀漢。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什麼算是“延續”,什麼算是“改朝換代”。

“改朝換代”非常簡單,什麼是朝代?字典上解釋是“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所謂改朝換代就是字面意思,朝代變了。以前是秦朝,現在是漢朝了,以前是贏家的天下,現在是劉家的了;或者說以前是明朝,現在是清朝了,朱家的天下變成愛新覺羅的了,這叫改朝換代。

知道了朝代,那自然明白了什麼是朝代的延續,皇帝變了但是還是人家家的人,國號也沒有發生變化,比如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但是他後人周平王到洛陽領著王公大臣開始了東周的年代,那個時候可沒有西周東周之說,是後人又加的,那時候都叫做周朝,是一個朝代,所以才能說“周朝天下八百年”,若兩個之間算“改朝換代”,那自然不會有八百年周朝的歷史。東漢西漢、南宋北宋也是如此......

所以現在來看,蜀漢只是後人為了區分來說的,劉備在蜀中稱帝時國號仍然是“漢”,劉備本就是“漢皇后裔”,故而若蜀漢統一全國,那自然是屬於“漢朝”的延續,劉備當為如光武帝劉秀一般的“中興之主”。


立枇杷於庭前

這個問題有瑕疵!

首先以蜀漢的能力,根本就無法統一全國,漢分天下13州,蜀國僅佔益州一隅,剩下的12州,曹魏佔了9個,孫吳佔了3個。最重要的是,蜀國佔據的四川盆地天然閉塞,難以支撐龐大的統一戰爭。這樣的局面,你讓蜀漢如何能夠統一天下?

所以,這道題設問就有問題。

不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所以我們就假設蜀漢克服千難萬險,經過千錘百煉,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統一天下,然後討論下蜀漢的歷史定位問題。

那麼,蜀漢算是一個新王朝還是東漢的延續呢?“靜夜史”認為,這是一個純粹的新王朝,不是東漢的延續!

理由如下:

1、蜀漢和東漢不是一個血緣體系

看蜀漢是不是屬於東漢,只需要看東漢是不是屬於西漢就可以了。

我們看北宋和南宋的關係,二者都是偏安一隅,而且都是委屈妥協扶不上牆,骨子裡就很相似。而且,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子,而且是親生的,所以我們經常把南北兩宋合稱“宋朝”。

但是劉備和東漢最後一任皇帝漢獻帝是什麼關係呢?答案是沒有關係!

劉備經常自豪地宣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一邊編著草鞋一邊推銷自己。那麼這個中山靖王是何許人也呢?他是漢景帝的兒子劉勝,劉勝是漢武帝的親哥哥。劉備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漢武帝的影響力更大,更能聚攏人心。

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哪一脈呢?劉秀屬於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一宗,也是嫡系的劉邦子孫。

雖然大家都是劉姓子孫,或者都是漢景帝的子孫,但是從漢景帝的兒子開始,大家就已經分道揚鑣了。所以,蜀漢和東漢沒有繼承關係!蜀漢不可能是東漢的延續!

同理,東漢也不是西漢的延續!

近年來,很多人考證劉備根本就不是什麼中山靖王之後,因為源不可考。“靜夜史”認為,中山靖王之後的頭銜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因為無論真假,蜀漢都不可能是東漢的延續!而更重要的是,這個頭銜確實起到了聚攏人心的作用。

2、蜀漢和東漢,不是一個統治核心

我們看近現代歷史上的很多國家,對外政策一日三變,舉個例子,二戰前羅馬尼亞是極端反蘇聯的,但是二戰後羅馬尼亞卻成為蘇聯忠實的小弟。

難道是蘇聯給羅馬尼亞下了迷魂藥了嗎?不是的,因為羅馬尼亞換了一個“心臟”,也就是統治核心。

二戰後,蘇聯攻佔羅馬尼亞,隨即扶持羅馬尼亞境內的共產主義勢力建立共產主義國家,因為共同的理想,羅馬尼亞和蘇聯走到了一起。而在二戰時期,羅馬尼亞推行法西斯獨裁統治,是反蘇的急先鋒。

這就和我國曆史上的改朝換代是一回事。統治核心換了,自然就不能算是一個朝代了。

劉秀和劉邦,除了都姓劉,剩下的相同點基本就沒有了。西漢時期,中央集權盛行,國家推行的是皇權專制,出現了好幾位勵精圖治的偉大君王。而東漢則是地主豪強當政,劉秀也是靠著這些豪強最終奪取了天下。在東漢時期,豪強控制者帝國的內政外交,所以皇帝的存在感遠遠不如西漢。

而蜀漢,則是劉備白手起家組建的班底,以及蜀地原有的地主集團。這和劉秀依靠的山東和河北豪強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所以,不一樣的統治核心,自然是不一樣的兩個王朝。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一個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這個問題毋庸置疑,已有答案,自然是嶄新的朝代。且看東漢,東漢就是漢室後裔建立的朝代,但是誰能說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呢?西漢末年,土地兼併嚴重,豪強並起,皇權旁落,最終滅亡,新朝建立。但是漢朝國祚兩百年,真正實現了思想大一統,君臣思想根深蒂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因此王莽急於求成,篡漢自立,豪傑群起而攻之,最終敗亡。劉秀是漢室後裔,由於百姓仍然嚮往漢朝,氏族依舊尊奉劉氏,劉玄劉秀等起兵自然是多方擁護。但是他的東漢已經是一個新的朝代,因為他通過戰爭粉碎了西漢的國家機器,重新分配全國土地,王朝重新走到了上升之路,因此東漢是一個嶄新的朝代。

那麼東漢延續了一百多年後,王朝再次到了西漢末年的境遇,這時候漢朝的實力相對於西漢末年,已經相去甚遠了,所以這時候劉備漢室後裔的身份,已經不夠劉秀時代好使了,但仍然不容小覷,劉皇叔的身份給了他諸多便利。

那麼劉備如果勝利,也是通過戰爭推翻了舊機器,重新分配了國家利益,因此毫無疑問,是一個嶄新的朝代。從制度和規律上看,劉秀和劉備的漢朝,都是新的朝代,但從血統上看,三個漢朝彼此聯繫甚密,都是劉邦子孫,不可分割。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曹魏和東吳稱之為蜀,後世稱蜀漢。試想,劉備如果成功了,或者蜀漢統一了,那後世必然不會稱之為蜀漢,而是另一個區別於西東漢的稱呼。

最後,其實我覺得蜀漢不可能統一天下,根本原因就是豪強氏族已經不像西漢末年那樣支持漢室了。而客觀原因就是,劉備沒有佔據中原地區,中原的氏族因為靠近帝都洛陽,最支持漢室,而中原由曹操佔據,並且有天子在手,初期利於安撫支持漢室氏族,而經過曹操二十年的休養生息,百姓和氏族已經認可了曹氏了,漢室已經遠去了,所以曹丕篡位時沒有太大阻力,試想曹操剛剛擊敗袁紹就篡漢稱帝,氏族必然不支持。而劉備,在成都立足,遠離帝都,怎會得到中原氏族支持?而益州本地氏族,就是一堆地頭蛇,管你什麼中興漢室,四川自古就是相對封閉之地。因此諸葛亮北伐時總是受到益州勢力的掣肘。孫權也一樣,東南沿海地區是相對落後的蠻夷之地,當地氏族對中興漢室也是沒興趣,因此不是孫權無大致,是地域使然,南方真正登上中國歷史舞臺,還是從八王之亂後晉朝南遷開始。反觀劉秀,劉秀的起家就是從建立河北政權開始的,先在中原立足,賺取氏族支持。因為南方尚未開化,如果諸葛亮時代在唐朝以後,說不定能打到北方去。


天臺

個人認為,如果蜀漢統一全國,那麼劉備也可以同東漢光武帝劉秀一樣,可稱為中興之主,同時可稱為定鼎之主。是西漢的延續,而非東漢的延續。

說劉秀是中興之主,就是承認他是延續了漢政權,說他是定鼎之主,就是說他等同於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蜀漢的劉備如果能一統,也和劉秀差不多。

可能有人會說,劉秀放牛,劉備賣草鞋,西漢景帝的子孫混的也太慘了吧,這倆人到底是不是正根的漢室宗親啊!

這個有原因的。

“推恩令”就是原因。

劉邦的子孫都太能生,生一個就得給塊封地,早晚得把全國的土地分完。

所以就有了推恩令,就是你生了娃,你的娃就分走你的一塊地,爵位也遞減。

劉秀的祖先長沙王和劉備的祖先中山靖王都太能生了。

尤其是中山靖王,號稱有120個娃!

這遞減到劉秀劉邦頭上,估計也就沒啥了,“泯然眾人矣”。

那既然劉秀也好,劉備也罷都把自己的政權叫做漢。

那劉秀能被叫做東漢。

為啥劉備就不能叫南漢,叫蜀漢呢。

可說蜀漢如能一統則是漢朝的延續,確實不能稱作是東漢的延續。

清朝人毛宗崗《讀三國志法》中就闡述。

三國得分清楚有正統,僭國,閏運的區別。

司馬家叫閏運,這個大家清楚。

而魏,吳,只能叫僭國。“論地,則以中原為主,論理,則以劉氏為主,論地不如論理!

劉備的蜀漢,“蜀為帝室之胄,在所當予”!

可謂,名正而言順,這就是為什麼劉備一直得人心的原因。

董卓的廢立漢帝,袁術的自立,袁紹的另立,都是沒有看清楚“漢”這個字是什麼。

也就是曹操和劉備,心裡透亮啊。


好玩有用的歷史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蜀漢統一全國後,算東漢的延續還是改朝換代完全由統治者自己決定。而且在當時並沒有東漢的說法,東漢時期也叫漢,東漢西漢是後人為了便於區分兩個歷史時期而劃分出來的。

劉備身上有皇家血脈,劉備的情形和光武帝劉秀的情形也非常相似,都是起於微末,然後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凝聚人心。所以蜀漢如果統一全國,最大的可能是依然延續漢朝的國號,這樣比較有利於穩定人心,因為這和蜀漢一貫宣傳的政治取向相符合,也有利於進一步強化漢朝皇室血脈正統的影響力。而如果蜀漢選擇延續“漢”的國號,後世可能就不會再以東漢、西漢來區分,而可能會以前漢、中漢、後漢或者別的方式來區分。這種情況下蜀漢自然說不上是東漢的延續,只能說是漢朝的延續。

劉備身上雖然有漢朝皇家血統,但畢竟血脈稀薄,而且江山都是他自己一寸寸打下來的。如果劉備想要做個開國皇帝,那麼在統一天下後,稍微表露一下要改國號的意思,自然會有揣摩上意的官員找些天降祥瑞、民心所向之類的理由來提議改國號。這個時候應該不會有不開眼的人出來說什麼改國號是叛逆之類的無聊話,整個天下都是劉備的,他叛誰去。

所以,假如蜀漢統一全國,蜀漢算是東漢的延續還是改朝換代,就看劉備的心情了。


古今之言

算不算延續,是後世史學家們的事。無論蜀漢是不是能一統天下,都不影響他們的結論。

首先,朝代名稱前面加的“前,後,東,西,南,北”這些字,並不是真實的國號,而是後世為了便於區分而根據建國時間和國都的方位加上去的。比如東西兩週,北周,武周,後周等諸多“周朝”。其實它們的國號都是“周”。只是在國都的位置或者建國的時間上不同而已。如果通稱他們為“周朝”的話,容易讓人以為姬發,宇文邕,武則天,柴榮是同一個朝代的。

其次,政權是不是延續,要看皇帝的血統。比如東西兩週,東周首任周天子是公子宜臼,是西周最後一任周天子周幽王的兒子,血統上沒問題。因此,東周作為西周的延續是說得過去的。再比如南北兩宋,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是北宋皇帝宋欽宗的弟弟,宋徽宗的兒子。血統上也沒問題。東西兩晉的情況一樣。而唐朝和南唐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南唐的開國皇帝徐知誥是自稱自己是唐宗室後裔,但真實性值得懷疑。因此,儘管南唐皇帝也姓李,國號也是“唐”,且唐朝亡國不久,但沒人把他們認為是大唐餘脈。

而東西兩漢的情況呢,東漢開國皇帝是漢世祖光武帝劉秀,是長沙王劉發的孫子的孫子。而劉發則是漢景帝的兒子。就血統而言,只能說馬馬虎虎,劉氏皇族有“蹭親”的嫌疑。而到了劉備這裡,情況就更加迷離了。因為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而中山靖王恰恰也是漢景帝的兒子。話說這個劉勝可是能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猛人,他的一項記錄是足以讓所有帝王都羞愧欲死的。因為劉勝的有生之年一直在勤奮的播種,光兒子就有120多個,還有一堆女兒。這對活了53年的劉勝來說,太不容易了。平均不到三個月就有一個孩子出世。

而劉備就是其中一個人的後裔。劉備出生和劉勝去世隔了278年,這就使得劉備的血統可能存在貓膩了。

如果蜀漢能統一天下的話,把蜀漢作為兩漢的延續,幾乎是肯定的事。因為“面子”問題。誰也不願意成為“亡國之罪人”的那個倒黴蛋。

如今,即使是蜀漢沒有一統天下,也不影響它被很多人認為是兩漢的延續。


遊子天涯君莫問

蜀國這個“蜀”字是後人因為他的政權在蜀地而習慣稱之,劉備建立的政權國號是“漢”,歷史上稱為蜀漢或者季漢,筆者還是覺得季漢這個稱呼更為中肯,季字的意思是最末的,季漢也就是最末的漢朝之意。後來司馬炎創立的晉朝統一了全國,為了證明他是正統,就自然地尊禪位於他的曹魏為正統,而後這個觀念隋唐也繼承了,到了南宋時期,因為南宋的性質與季漢有一點像,所以開始尊季漢為正統,這種觀念成為後世的主流觀點,所以如果蜀國能夠統一全國,假設劉備在統一全國後迎回獻帝(雖然這種概率極低),那季漢就是東漢的延續,如果劉備繼續稱帝,那他也會成為漢朝王室的正溯,也是劉氏政權的延續,但是應該算不上東漢的延續,也不算改朝換代,而是像周、漢、宋等朝代那樣成為一箇中興政權。


文沐

有一個人的說法我覺得很有代表性,那就是劉淵。

劉淵是匈奴人,“十六國”時期的開盤者,他打的旗號就是恢復漢朝,尊劉邦、劉秀、劉備為三祖。劉淵把此三人尊為一脈,既是他自身政治的需要,卻也道出了“三祖”的關係。

那就是劉備是漢朝合法皇室。

東漢、西漢是、蜀漢是為了區分三者加的“前綴”,事實上他們都是以“漢”為國號。

但是劉秀、劉備血脈卻不相同,劉秀是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支,劉備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一支。

其實歷史上“斷代”非直系繼承皇位的情況有很多,國家政治體系沒變,所以依然可以稱作是一個朝代,比如朱祁鎮、朱祁鈺這樣的皇帝輪換。

和上舉例這種情況不同的是,東漢和蜀漢的建立都經歷了大亂,國家體制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動盪時間也非常長,所以應該稱“新”漢而不應該再叫東漢。

嚴格意義講不能算作東漢的延續,甚至有可能都不能和東、西漢並稱。


大眼大世界

劉備終其一生都在為恢復漢室而努力,不管這裡面有多少真心和實意。但這是他立足之根本。而且劉備起碼是劉家後人,不管他怎麼落魄,不管他是不是直系,但他都是劉氏後人。從這方面說,如果劉備得了天下,那麼必然是漢朝的延續。

很何況歷史上的西漢,東漢,蜀漢都是後代史學家給貫上的稱謂,是為了分辨朝代。如果蜀漢一統,還是會叫漢。不過史學家可能會給它一個蜀漢或者後漢的稱謂。

但這個問題也只能是個假設了,蜀漢政權,別看三國演義裡面很牛逼,其實是三國最弱的。丟了益州之後那就更不行了。也就說這個國家幾乎沒有什麼一統天下的可能,除非老大和老二幹起來,才能夠亂中取勝。但很顯然老大和老二也不傻,所以老三沒機會啊!!!!




墨水灑一地

假如蜀漢統一三國,那隻能是東西兩漢的延續,而不是改朝換代。如是改朝換代,那麼劉備就如同其他軍閥,就不是“皇叔”了。之所以對世人言皇叔,表明無改朝換代之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