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與趙的閼與之戰,秦國強盛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

戰國時期,七雄爭鋒都想一統天下,秦國的氣焰最為鋒利。自秦攻伐韓魏楚以來,好似一頭出籠猛虎般勢不可擋,但是秦國的鐵騎才剛踏入中原沒多久,就遭遇了百年來最大的一次慘敗,這場戰役就是閼與之戰。氣勢如虹的秦國是如何敗在趙國手上的呢?

公元前269年,秦昭王以趙國不履行交換城邑的協議為由派胡陽率軍攻打趙國要地閼與。趙王召諸將問詢閼與是否能救,廉頗、樂乘等認為路遠道險,難以救援,但是趙奢卻認為,兩軍相逢勇者勝。
秦與趙的閼與之戰,秦國強盛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

於是趙王命趙奢前往救援。趙奢是趙國名將,指揮作戰的能力非常強。趙奢率軍出邯鄲城30裡邊駐地紮營,按兵不動了。秦軍本來派出一部駐紮在武安以鉗制趙奢的援軍,看見趙軍不動了,就開始了陣前的各種鼓動、挑釁。

趙奢見秦軍士氣旺盛,並沒有冒進也沒有害怕,處事十分冷靜。為了隱蔽作戰意圖,趙軍堅壁不進,任憑秦軍怎麼揚武耀威也不為所動。而私下裡,趙奢則命人增設營壘,做出積極防禦,似乎很害怕的假象。

秦軍自然不會被趙軍做出來的樣子所迷惑,所以派了間諜去探聽虛實,卻被趙奢發現了。於是趙奢將計就計,任由其活動,以麻痺秦軍。秦將胡陽得到間諜來報,很高興,認為閼與已是囊腫之物,便放鬆了對趙奢的戒備。

就這樣趙奢停留了28天,乘秦軍被麻痺,偃旗息鼓之際,率軍突襲至閼與築壘列陣。秦軍本來就久攻閼與,難以拿下,這個時候又聽說趙軍的援軍到了,倉促應戰。趙奢採取佔據高地,嚴陣以待的策略,秦軍久攻無果,趙奢就開始反擊,居高臨下,猛擊秦軍。同時閼與的守軍也配合攻擊秦軍,最後秦軍不敵,死傷過半,大敗而歸,閼與的圍困之局就此得解。


秦與趙的閼與之戰,秦國強盛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

本來秦軍可以以逸待勞,但當趙軍行至閼與五十里之外時,秦軍又希望在趙軍立足未穩之時進攻趙軍;但不期趙軍先到一步並佔據有利地形,開始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得以戰勝秦軍,閼與之圍也就此解除。

這真像一幕情節緊張、出乎意外、並且極富節奏感的短劇。其精妙之處在於,通過超出常規的行動來調動對方,從而打破原來的格局,別開生面,使敵來就我,而我不必就敵。古代軍事家的智慧在此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爐火純青。
秦與趙的閼與之戰,秦國強盛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


秦軍對陣韓魏楚雖然勢如破竹,但也是因為韓魏楚實力不濟的原因,但是趙國不一樣,趙國有名將廉頗、趙奢等,在對外戰事上還有一爭之地,所以秦國才敗在了趙國手上,但是後來隨著廉頗、趙奢等一代名將的離開,趙國的實力也開始轉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