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穷四川,富成都”这句话?

蕾小败

这个很好理解,“穷四川,富成都”这句话是反映四川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现状。

如今,很多人都把成都笑称为成都省。作四川省会,成都一城的GDP就占了全省的近40%。去年,成都的GDP总量高达13889亿,跻身全国前十,而四川省内第二大城市绵阳只有2074亿,连个零头都不到。

其实,单从占比来看,一城独大的情况,四川的成都还不算最严重。毕竟宁夏的银川、青海的西宁都占全省的一半之多;长春和哈尔滨的省内占比也都超过成都。

但是,宁夏和青海本身城市数量就不多,首府省会人口占比多,经济总量自然也就占比大些;而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城市数量也不多。所以,这四座省会城市和其他省内城市之间,人均的差距并不悬殊。但成都的情况就不同了!

四川和广东一样,都拥有21个城市,而成都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广东除了广深双雄以外,还有近万亿总量的佛山和七千多亿的东莞,而四川除了成都,其他城市都很差。

四川全省的人口是8300多万,而成都只有1600多万,占不到20%。然而,成都的GDP总量却占到了40%。

所以,用“穷四川,富成都”这句话形容四川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十分恰当!


这些历史要读

这个说法很好理解,就拿武汉和成都对比,最能说明问题!

成都的发达繁荣,是建立在环成皆穷乡僻壤的基础上造就的——环成穷乡僻壤,并非原来川内这些地方这么穷,而是血都被成都吸血光了!一句话说,成都不仅起不到带动四川全面发展的职能,反而成都的繁荣,是基于全四川的资源,不论是人才,项目,资金,投资,信贷,几乎四川的所有的资源都被投入在成都!这样,成都越来越繁荣,反而四川越来越穷,在全国的地位越来越没有分量!

而武汉,既是全国的一线城市,中国最大的工商业交通中心,中国最大的交通流通枢纽,但是武汉的发展,是全面输血带动了整个中国中西部特别是湖北省的全面发展!武汉作为人才高地,资本高地,技术高地,科教中心,流通中心,即使集无数光环于一身,却没有灯下黑!湖北的区域经济,都是紧密围绕武汉这个中心,梯级性,承接发展。


现在成都的发展,造就了一些怪现象!你问一个四川人老家是哪的?都说成都!说成都,脸上有光,而说四川,没有面子!还有一个就是,川A一个字母几乎占了全四川七成的汽车保有量!这深刻的说明了,成都越富,四川越穷!

这从全省的综合发展水平,还有人均GDP来说可见一斑!湖北除了武汉这个大都会,还有襄阳,宜昌,黄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宜昌襄阳的GDP都超过4000亿!而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GDP连2000亿都没有!还有人均GDP,湖北省全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四川,远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武汉对湖北省的带动,连小城市小县城都受惠多多!恩施,这个湖北最落后的城市,如果放在四川恐怕排在中游。四川的地级市巴中雅安我去过,连恩施下面的县城利川都赶不上!

成都越富,而四川越穷!这个现象要好好反思!起码应该向武汉学习,武汉越强,则湖北越强!


武大东湖

感谢泸州网友信任并邀本人回答:“如何看待穷四川、富成都的说法”这问题,看法如下:

①大意是四川集全省之力发展成都,原本指望成都发达了能够带动省内兄弟城市一同发展。无奈成都这边比重庆,那边比武汉,就是不跟省内兄弟城市比较。意味着省内无敌手,但也反射出一城独大的悲剧。

②整个四川没有一个GDP超过三千亿的城市,与成都GDP最相近的绵阳也有一万多亿的差距。说明了什么,一个是龙头城市,一个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事实证明断层式发展严重阻碍全省正常发展。
③成都获得“国家中心城市”荣誉以来,加快引进四川省各类企事业优势品牌单位进驻城,充分发挥四川省中心城市首位度,牢牢把握省会城市的突出地位,无时无刻不在做大自己。


民间查访专员

第一,一个简单的比较,重庆的荣昌和四川的隆昌,重庆的开州和四川的开江,重庆的万州和四川的达州,重庆的合川和四川的邻水等等,这些区县在重庆直辖前是差不多的,甚至四川的发展更好一些!现在呢?全方面对比一下,GDP总量、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存款、铁路里程、公路里程等等,重庆这些区县可以说全方面超越!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重庆直辖后走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库区的路子,整个重庆都要发展,大量的主城区的工业和学校是迁出主城区,迁到区县,给区县带来财政收入、带来消费、带来就业等等。另一方面,四川走的是成都优先战略,川东地区被彻底边缘化!地级市的工业、学校、机构在行政命令下,在八九十年代大量转移到成都,不相信可以去看看成都那些大学和机构的历史!

第二,曾经香港这么小的地方,GDP总量相当于中国前十五名城市之和!老重庆也曾经是老成都的三倍!老重庆在60年代经济总量曾和整个四川相当,更何况万涪黔地区。

第三,老重庆地区GDP总量占全重庆80%左右,这个没错,但是这个比例是下滑的!直辖初这个比例更高!说明万涪黔地区发展速度比老重庆快!进一步说明老重庆在给万涪黔地区输血!而成都GDP总量占整个四川省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从一成到接近四成,而且地级市经济增速高于成都的寥寥无几。

第四,你说老重庆吸血重庆区县、吸血万涪黔??主城区的工业、大学大量转移到区县,而成都在八九十年代本属于自贡、绵阳、泸州等等地级市的工业和大学大量迁往成都!不相信的朋友去翻看这些在成都的大学的历史!这不是恶人先告状吗?

四川完全可以重点发展一些地级市,川北中心城市,川南中心城市,川西中心城市,川东中心城市,川中就是成都中心城市,在这些区域中心城市里面,配套一些大学、工业、机场等等基础设施等等。四川是一个美食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各个地级市都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全都成了成都美食、成都熊猫、成都小吃,到四川来旅游全都在成都中转、旅游、消费。成都基本上可以约等于整个四川??四川本应该多姿多彩,而不是一片芙蓉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现在过年了,相信有大量回家乡过年的朋友,有重庆的也有四川的,自己走过的路,自己看到的风景,自己感受到的变化,城乡变化,眼见为实,相信朋友们都明白。我是重庆一名大学生,关注古今中外时政,欢迎批评指正!


晴若之初

“穷四川,富成都”这句话我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吧!

最近几年,成都的经济发展在四川省独树一帜,尤其是2017年成都市GDP

13889.39亿,而四川省2017年GDP为36980.2亿元,成都市2017年GDP占四川省GDP的37.6%。

2017年四川省各市州GDP排行榜可以看出,成都以13889.4亿的经济总量位居四川省榜首,而四川省GDP排行第二的绵阳市却只有区区2074.8亿。

正常来说一个省份所有城市的经济总量应该呈阶梯式良性发展,而在四川却出现了断层式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

一个省份城市,经济发展最好的大多数都是省会城市;当然也有不少省份城市的省会城市发展不及省内其它城市,但是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是呈阶梯式发展。

一座城市的发展必将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但是一直高速发展的成都辐射周边经济发展的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更为致命的一点是发展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穷四川,富成都”、

“成都省”等相关言论的不断凸显,地区发展不均衡对于城市的良性发展不是一个好现象。


城事观

如何看待“穷四川,富成都”这句话?

何止四川与成都存在这一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各个省份普遍存在,湖北与武汉、湖南与长沙、安徽与合肥、河南与郑州、江西与南昌、贵州与贵阳等等等等都是如此,现如今我们各地的发展思路就是集中全省资源把省会做大,放眼全国越是经济落后的省份,省会城市对省内其它区域的吸血程度越甚!


我们看看成都在四川一览众山小到什么程度:

一:面积和人口:

四川省总面积为486052平方公里,成都为14335平方公里,成都只占了全省面积的2.95%左右,四川省常住人口为8262万人,成都常住人口为1591.76万人,常住人口方面成都占了四川全省常住人口的19.27%,四川户籍人口为9137万人,与常住人口相比净流出了875万人,成都户籍人口仅有1398.9万人,与常住人口相比净流入了192.86万人,从对人口的吸引力就能看出巨大的差距。

二:看看各项经济指标:

1:GDP总量与人均GDP情况

四川省2016年全省的GDP总值是32680.5亿元,成都就贡献了12170.23亿元,成都的GDP占比达到37.24%,人均GDP方面四川全省是32680.5元/人,成都人均GDP是76960元/人,成都是全省平均值的两倍还不止,省内唯一超过成都的是攀枝花,靠的是矿业!GDP产值在成都如此集中也是成都富、四川穷的一个原因。


2:政府财政收支情况:

2016年四川全省公共预算收入是3388.8519亿元,成都占了1175.4109亿元,成都占比34.68%,四川全省公共预算支出2016年是8008.8868亿元,成都占了1595.8949亿元,成都占比19.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四川全省是682.7794亿元,成都占了157.738亿元,成都占比23.1%,政府收支在成都如此集中也是成都富、四川穷的另一个原因。


3:看看一些投资情况:

2016年四川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29126.03亿元,成都就占了8370亿元,成都占比是28.74%,其中四川全省房地产投资总额是5282.64亿元,成都占了2638.89亿元,成都占比是49.95%,有一半用于搞房地产的钱跑去了成都,房地产方面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4:看看老百姓的收支情况:

2016年四川全省所有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335元,成都是35902元,四川全省所有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1203元,成都是18605元,成都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全省,而且成都还有大量外来人口收入无法统计到这里面,实际相对全省其它的贫富差距更大。


心安理得君

“穷四川,富成都”这句话,证明了一个很简单的,区域经济学道理:一个地方如果过度依赖一个产业,或者一个城市的发展,结果往往是某个产业或者某个小区域繁荣,整个地区的经济并没有发展起来。


“穷四川,富成都”到底有多严重呢。2018年第一季度,整个四川21个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0亿元。其中,成都GDP3193亿元,占四川省的比重达到37.2%。成都市的经济规模比排在省内第二至第八名的地级市的总量还要高。

在中国,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一城独大的经济局面越是严重。四川其实并不是最严重的,有的省份省会的GDP占了全省的40%乃至50%。

比如,银川GDP占整个宁夏的比重达到52%,是中国一城独大最为严重的省份。接下来是青海、吉林、黑龙江。四川省只能排到第五名。

则相反,经济越是发达地区,一城独大的局面往往不严重,这些省份往往存在两强霸乃至多强争霸的经济格局。比如广东,广州深圳两强并存;江苏,苏州南京争霸;山东省内,青岛、烟台、济南三强并存。

一个产业或者一块小区域经济异常繁荣,容易把其他地区或者产业的发展资源吸收掉,导致其他产业或者地区难以发展壮大,这就是著名的虹吸效应。


红谷新视界

我觉得这句话可能有两个解释吧。第一个解释就是四川虽然比较穷,但是成都却比较的富有,虽然四川的整体经济水平看起来都不怎么样,在全国范围内四川省的经济排名比较的落后,但是成都在省会城市当中,或者是在城市当中的排名却是非常靠前的,而且能够和一些一线城市所媲美,并且可以看得出成都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比较的高,而且成都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速度也得到了全国的认可,所以才会把它称为富有的城市,根据这样的情况才有了穷四川,富成都这句话。第二种解释就是四川虽然比较穷,但是我们可以把成都打造的更好,也可以当做是四川省的一个门面,城市毕竟他也是成都的一个省会城市,所以我们首先要集中力量发展成都让他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或者是能够代表四川,先发展像成都这样有发展前景的城市,再次发展其他的城市。这样至少在其他人提到四川的时候都可以很骄傲的说,四川的成都非常的出名,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就有两个含义。


南充身边事

"穷四川,富成都”,这话不对,虽然是四川可怜的现实,但却是个伪命题,因为穷了四川,也未富了成都,两头落空。还是老百姓的话发人深省,即是:"四川无成都,发展超江苏“。这些都反映出四川的严重不符合时代要求和现实背景的发展布局巳经引起省内极大争议甚至民怨,而这些是屏蔽不了,痴心妄想。

【一】20年的地州发展落差

2017年四川各地州的GDP(见表一):

一个四川的传统大市绵阳,至今才刚刚2000亿出头,却撑着老脸排在第二位,还不如河南、湖北排名中间的地州,甚至不如贵州的遵义。

再看看过去20年发生的奇迹吧(见表二):


从21年间的成长率对比看,从这个原属四川的涪陵、万州、黔江与现四川各地区合并比较结果,惊讶地发现,于1997年合并入至重庆的涪陵、万州、黔江三地区分居原四川地市的第1名、第2名、第10名。其中万州GDP总量由1995年的第七名升至仅次于成都、乐山的第三名、涪陵由1995年的第十二名上升至今日之第六名! 尤其是注意这20年来,重庆对该新辖区重金投入,成长率超重庆老辖区,果不负国家重托。

【二】四川真缺钱吗?

以下有几个事实:

# 四川是西部大开发基金中,获得最大数额支持的西部省份。

# 四川是国家转移支付中,排全国各省市中第一,得到最庞大的资金转移支付。

# 国家四大扶贫地区就包括四川凉山甘阿地区,属于中央层级政策支持。

# 在各省市地方负债中,四川排在全国主要负债大省名列中。


有人说四川预算金额大是因为四川人多,可是,对比陕西、贵州,发现在人均上,西部几省基本人均一样,甚至四川人均略多一点。也就是讲,按照国家理念,各地州应当享有与人均预算相匹配的国家投入。


但事实上,那些钱去哪里了?各地州的实际状况如何? 道路交通、城市建设、项目引资,地州除了泸州作为成都的“远方"长江港口外,大多数地州处于边缘化,成都占用了四川的绝对资源。 而连甘孜阿坝凉山州的扶贫都是由国家重点支持的,作为四川老大的成都又在哪里吹牛去了呢?它不是常常抹黑重庆地大人多吗,请成都也来合并掉、帮扶好“甘阿凉“吧。

至今犹记那位四川原某省委领导放的厥词: "举全省之力赶超重庆"

然而,即便如此,牺牲地州的发展利益、举全省之力供血的成都,仍只能望重庆项背,总量输一大截,人均也仅比重庆略多(且不论重庆老辖区从总量和人均都持续比成都高)。 如今成都还在醋坛子里,而地州还在不断失血。成都、地州,就在这样的成都优先战略下两相其害。

有的人总爱拿曾经川渝合并期的重庆与成都比。 在西南,为什么成都千年老二不得人心,而重庆贵为老大哥受人尊重?

因为一个是慕虚荣、不自量力却好攀比,吸血地州吃独食,却一直在追赶从来未超越。 而另一个是坦荡荡、实力雄厚敢挑重担,扶持兄弟齐发展,引领百年风云为国创奇迹。

【三】四川本应多头并举

四川是一个地域大省丶人口大省、资源大省。省内的分布很有特色,呈现几大区域中心,包括川西的绵阳,川北的南充、达州,川南的宜宾、自贡、泸州,川西南的乐山,都有非常优越的地缘发展优势。

四川地处西南,整体偏居。在大交通大物流的现代社会,宜宾、达州、绵阳等地州具有更为优越的发展环境,四川本呈天然的多中心格局。早在民国时期,自贡、南充的经济中心地位就已非常突出,成都其实在四川十分平庸。而德阳是四川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市场、视野、咨讯等方面已经高度扁平化,各层级行政区域人民的发展需求也高度趋同。改革开放初期的"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策略,放在今日,早已不合时宜。不仅理论上属于刻舟求剑,而且现实中也属于"拆了建"一样的挪钱挪物搞浪费,最终不过是劳民伤财、效率低下,以巨大的资源挪腾浪费的代价换得成都拣得小利。

放开对各地发展的抽血、放弃国家资源对地州的绕道,少搞“成都"这一四川最大形象工程,四川发展才能真正活起来。

正如一网友所评,四川完全可以重点发展一些地级市,资源分流不分散、发展分流不分散,川北中心城市,川南中心城市,川西中心城市,川东中心城市,川中就是成都作为中心城市。比如四川是一个美食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各个地级市都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来就有,只不过被成都抢去了),结果现在全都成了成都美食、成都熊猫、成都小吃,这不是撒谎么?如果到四川来旅游全都在成都中转、旅游、消费,那四川不是失败是什么?!


故乡广安

我觉得这个命题就是极大的错误,毕竟四川是全国的六大强省之一,如果排在全国第六大强省的四川,都算是穷四川的话,那排名六以后的那些省份算什么呢。


如果一个内陆交通经济相对欠发达省会城市,都默默无闻,或者说成都与四川省内城市都弱不禁风,那么谁还会到四川来投资呢?世界500强又不是扶贫单位。

虽然成都的GDP和省四川省内城市的GDP,不在一个量级,但是成都的体量和四川兄弟城市的体量也不是一个量级呀,比如兄弟城市资阳只有一个区两个县,GDP能达到一千多亿,而成都差不多二十几个区县市,作为省会城市,位置更加优越的成都平原腹地的成都,其GDP也仅为13000多亿啊!



所以我们认为,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说,富成都穷四川是站不住脚的。


一座城市,两个4f国际机场,只有北京,上海和成都,可想成都的实力和外来人口之众多,为成都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成都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道路笔直开阔,城市交通发达,环境极其优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正在打造世界公园城市,成都的目标是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