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与魏县 五

马头村是辽营大帐,宋真宗的澶渊城在什么地方哪。

《资治通鉴》后晋本纪五说:澶州、邺都相去百五十里澶州后晋天福三年治阴安(古顿丘城今天大严屯英封村英满城)。我们知道澶渊就是魏县汉故城大和二十一年改置昌乐唐为繁水城,澶渊之地。《水经注·卷五·河水》大河之北,即东武阳县也。左会浮水故渎。故渎承大河于顿丘县北出,东迳繁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繁水之阳。张晏曰:县在繁渊。《春秋》襄公二十年,晋侯、齐侯盟于澶渊。澶渊即繁渊也,亦谓之浮水焉。昔魏徒大梁赵以中牟易魏,故志曰:赵南到浮水繁阳即是渎也。故渎东绝大河故渎,西经五鹿之野晋文公受块于野人,即此处也。京相潘曰:今卫县西北三十里有五鹿城今属顿丘县。河至长寿津,故渎出焉,故渎又迳繁阳县故城东《史记》:赵将廉颇伐魏,取繁阳者也。北迳阴安县故城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封卫不疑为侯国。故渎又东北,迳乐昌县故城东。《地理志》,东郡之属县也。汉宣帝封王稚君为侯国。故渎又东北,迳平邑郭西。《竹书经年》:晋烈公二年,赵城平邑。五年,田公子居思伐邯郸,围平邑。九年,齐田肸及邯郸举战于平邑,邯郸之帅败逋,获韩。举取平邑、新城。又东北,迳元城县故城西北,而至沙丘堰《史记》曰: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故县氏焉。郭东有五鹿墟,墟之左右多陷城。

以上文字使我们明白“魏徒大梁”从这里出发,即所谓从安邑到大梁。结合繁水南岸为阴安城后为英满城即今英封村知道这里澶渊城从魏都安邑而来,后为魏县汉故城。澶渊城是殷纣王“左饮淇水竭,右饮洹水不流,以武王为难。邑在二水间”的地方。即“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契居于蕃后为繁庶殷民七氏繁氏居所。微子启接武庚受封于此后迁移于宋,春秋宋难。华夏族诸并侯国聚于此,以悼先祖。这就使我们知道苍姬、伏羲、黄帝、颥顼,尧、舜、禹即夏、商、魏均建都于此。

以上为说明商都建于澶渊的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漳河夏商为滳水即商水流经路线出武安历三台,过洹水县经东往北、华营、蒋村北、中烟、紫岗到武阳范县西向北到高唐复为商河。

山东济南北,临邑东北有商河县东北流至海。这样可以看出商河魏县段随着岁月的冲刷易名为澶渊、澶州东北流繁水。而下游旧名依存。

第三个理由《内黄县志·分野条证》:黄邑实商故都,其为陬訾之分无疑矣。陬訾为黄帝之邑。后为 村,位于澶州城北。

第四个理由《正德大名府志》田氏有汤王庙传说汤王生于此安邑,中邑是商都续禹迹循历史理想建都的地方是契居蕃的繁水所在,而旱涝灾害外族入侵迁徒君王避灾难所寓之地后皆称为都,而迷失我们华夏民族诞生之所,历三皇五帝夏商魏形成民族文明中心,凝聚民族向心力。千年不更,于今有十多亿人的世界最大民族灵魂核心商都所在。

第五个理由《诗经·殷武》:曰商是常(常通尚,尊敬之意)。天命多辟,(老天指使众多诸侯)设都于禹之绩(绩通迹)。即建都于大禹之都安邑即舜都安邑,禹都安邑,魏都安邑。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说商邑整饬貌。辖四方之极即南单鹿台朝歌;北单邯郸丛台;西单至大行;东单至泰山。而商邑居淇水,洹水二水间。《欮方访古记》:安阳,春秋为戏阳,战国为宁新,中邑。宁新从春秋新筑来,中邑当指商邑、安邑、澶渊、繁水城。

第六个理由《战国策》:纣王:“左饮淇水竭;右饮洹水不流,与武王为难。邑在二水间”。而二水中间即澶州、繁水、澶渊、繁渊。唐时为繁水城《南乐县志·古迹》繁水城,在县西北三十五里王村堤西。康熙中遗址犹存。城东南十余里有操守(刀)村、留胄村二村。《旧志》云“周武王伐纣遗迹,后为二村名”。

第七个理由是伏羲地盘为百里;黄帝陬訾、黄魏;颥顼为豕韦;到了商朝中国为殷商所在地。

《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荡》:“ 咆烋(哮)于中国”,“内奰于中国”。内奰为激怒。到了周朝为邶、鄌、卫。宋洪迈《容斋随笔·周世中国地》:属于中国的只有晋、卫、齐、鲁、宋、郑、陈、许总共不过数十州,大约仅为天下五分之一罢了。战国时据《史记·天宫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天下,并中国。三国时《晋书·宣帝纪》:孟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中国指立国于黄河下游的魏国。历史上中国之外君主一般不会流浪外国的而尧都平阳,舜都安邑,禹都安邑,夏都西河均从《历史地图集》史书典藉找出位于,魏县一带的证据。

第八个理由:作为沦海桑田所形成的数丘黄壤顿丘、陶丘。赤丘(斥丘)黎丘就在我们脚下为中州、中土是哺育我们民族的摇篮。

第九个理由:魏县边马紫岗是商旧都。春秋澶渊城或作繁渊城,隋之繁水城。宋时属澶州绍圣二年归大名。1944年归魏县。《大名县志》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丰城雷礼《大名府砖城记》开篇第一句就是:大名本商旧都。是说位于紫岗的商都属大名,现在紫岗属魏县,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魏县本商旧都了。因今天商都、澶渊、繁渊、即繁水城所处地方属魏县管辖。

第十个理由:紫岗建国前属大名,同样理由战国时内黄为繁阳(在今泊口佃坡村)后有繁水县内黄把这个地方故事同样作为自己的历史写入县志。民国《内黄县志·分野条证》《帝王世纪》:黄帝分星次,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韦之次,一名陬訾。陬訾也,实为颛顼氏之墟。而黄实商故都,其为陬訾之分无疑矣。魏县历史上同内黄、大名、元城属土是重叠关系分分合合,建国前今漳河以南大部分土地属大名、内黄,今归属魏县。对这些地方的历史研究同样是我们的责任。同样,商都、魏都、乾侯邑┅┅,历史成就也是我们的荣耀。

《史记·五帝纪》:黄帝居陬訾,帝喾次妃陬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也。帝喾崩,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为帝尧。《邯郸历史大事编年》236页,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澶州河溃南泛清德(今清丰西北),西决内黄,东淤梁村,北出陬村。《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西见赵简子临河而返,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可以看出陬乡同在边马一带位置。聚、冣、陬、娵当为舜:“一年聚,二年邑,三年都。”所说聚的含意是人们居集之所,最初的村落。如张二庄第六店远古为羛阳聚。

位于魏县边马乡的澶渊城,魏县汉故城的商都中邑是苍姬育于儿女苍生、繁庶的仓国、仓亭;是伏羲“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的福地;是黄帝分星次陬訾。是昌意封地颥顼之墟的豕韦;是尧都冀洲之平阳;是舜都安邑即有虞之国;是“恢禹迹之遐里,复中州之故封”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设都于禹之绩(迹)的安邑;是夏都西河;是商都中邑;文侯之魏都;魏县汉故城昌乐城;是繁水城;是宋真宗抗辽之澶州城。我们从都邑沿革反推回去,澶渊距邺都五十里在今边马,黄河宋时决口入淇水,走大名与今魏县城中间,河关移于李固。金大定七年河决李固渡(今德政路固村)。澶渊城是唐繁水城—昌乐城—魏县汉故城—魏文侯都魏之安邑—春秋晋文公侵曹、伐卫,取五鹿之五鹿—商都纣王“左饮淇水竭,右饮洹水不流与武王为难邑在二水间的“商邑翼翼”的商邑,中邑。设都于禹之绩的安邑—舜都安邑—尧都潘、平阳。颥顼之豕韦—昌意城—黄帝陬訾—伏羲宓戏城—仓亭城。

在这接苍姬之正统,佩赤帝之真符,崇仰人文之祖“陶然卧羲皇”的地方。对这一地方认知认可使我们知道这里是开发旅游,寻根祭祖的圣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到此一游是华夏儿女认祖归宗回到故乡,来到母亲怀抱。在供奉先祖灵台前上一柱香,行一个礼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愿和荣耀。

作者 苗爱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