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報考騙局,務必警惕!

九大報考騙局,務必警惕!

九大報考騙局

填報志願必讀

1. 營利性志願填報輔導,別輕信!

一些社會諮詢機構、個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高校名義搞高考志願填報現場諮詢、輔導活動。

仿冒官網開展網上諮詢、輔導,號稱專家指導,包準包錄,向考生和家長收取高額費用。

防範提醒

①參加志願填報指導諮詢,要認清主辦機構,對社會舉辦的收費性質志願填報諮詢提高警惕。否則遭受經濟損失的同時,還可能被誤導,喪失 正常錄取機會!

②所有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佈為準!


2. 警惕誘騙性木馬鏈接,不要點!

詐騙者向考生和家長髮送帶有木馬鏈接的短信,或在網站上設置一個誘騙性的木馬鏈接。發送虛假網址,根據家長填寫的個人信息進行精準電信詐騙。

家長點進去後,木馬程序便植入手機,獲取關聯銀行卡等信息,通過攔截獲取支付驗證碼, 經網購消費變現或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紅包轉賬提現。

防範提醒

陌生號碼發送的關於高考相關的網址鏈接切勿點擊!考生成績、志願填報、錄取信息查詢需登陸生源地招生考試信息網進行查詢。


3.有“內部指標”?小心陷阱!

騙子偽造文件、印章,設立報名處和諮詢電話假扮高校招生人員,稱自己與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門的領導有"關係”等。

聲稱只要願意出錢,即使考生沒上學校投檔線,甚至沒上錄取控制分數線,也能將其"操作”到相應學校讀書。

防範提醒

高考錄取工作中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也沒有人能突破政策規定"操作”高校錄取!


4.成人教育與普通高校教育區別大,別被忽悠!

一些騙子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等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上重點大學。

入學後才發現就讀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專科,而是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防範提醒

①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雖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區別,入學門檻較低不需要高考分數即可就讀。

②考生和家長定要通過官方指定的查詢渠道進行錄取信息比照驗證,對招生高校的辦學類型進行確認,避免上當受騙。


5.錄取信息親自查實,別被騙子鑽了空!

招生期間,有騙子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報名號或准考證,冒充家長或親戚,在招生錄取現場諮詢點查詢考生投檔軌跡。

本屬於正常投檔和錄取的,卻向考生加長“邀功”是由於他疏通關係,考生才被投檔或錄取,藉機向家長收取錢財。

防範提醒

①考生不要輕易將自己的身份證號、准考證號等信息洩露給別人。

②所有考生均可通過官方渠道查詢自己的錄取狀態。到”錄取待審”狀態時,說明考生已被相應高校錄取,正在辦理錄取手續。不必過於擔心,更不要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


6.以”自主招生”名義行騙,自主招生≠自由招生

一些騙子利用考生和家長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進行欺騙,吹噓可以弄到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公開叫價,收取高額“定向費”

防範提醒

①可進行自主招生的高校經教育部或省教育廳批准已對社會公佈。

②參加自主招生既要達到高校自主招生測試合格標準,還要參加高考,並達到高校所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佈的相關規則擇優錄取。


7.“內部招生指標”上軍校,必有詐!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軍隊機關或招生部門工作人員詐騙,假冒軍校領導、軍隊幹部,吹噓有"內部招生指標”、“計劃外招生指標”。更有甚者,編造虛設招生機構,偽造各種公文 ,誘騙考生和家長。

防範提醒

①軍校招生與地方高校招生一樣,有嚴格程序和規定。

②沒有計劃外名額,軍隊和武警部隊不允許任何個人私自攜帶招生公文,招生過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長展示公文這一環節。


8.藝術類“交錢保證錄取”?不要信!

藝術類招生種類繁多 ,投檔排序規則和操作程序複雜,錄取持續時間較長。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聲稱交錢可以從中運作”幫忙搞定”,或以 "不交錢就不錄取”、”不交錢就退檔” 威脅考生和家長,詐騙錢財。

防範提醒

藝術類考生錄取工作中,考生的正常錄取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考生及家長應調整心態,切不可“病急亂投醫”。


9.辦理各類“特長生”加分,不可靠!

許多不法分子聲稱能辦理各類"特長” 照顧資格幫未上線考生獲取降分優惠,以”特長生”錄取。

防範提醒

各地高考錄取分數線嚴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錄取,任何個人和機構都不可能在考生沒達到分數要求的情況下“破格”錄取。


填報志願的正確打開方式

確定志願三要素

大學+專業+往年分數

志願三要素

【選大學】

全面分析考生個人及家庭的特徵和需求

◆學習基礎

◆興趣

◆活動經歷

◆對未來求學的地域偏好

◆職業興趣

◆畢業期望

◆父母對子女未來的學歷期望等2.瞭解目標高校及目標專業

◆不要盲信大學排名

◆儘可能開展實際調研。如果條件允許,可提前到目標高校實地考察,瞭解目標專業的招生標準、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畢業去向等信息,同時感受一下校園氛圍。

◆聯繫目標高校的在校生、畢業生,了 解他們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感受和評價,分享他們對母校的印象。

【選專業】

弄清楚專業“學什麼?將來幹什麼?”

◆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等了解專業內涵,如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要求、研究領域等。

◆課程設置情況,各專業的學習年限。

◆專業的就業方向,畢業後可以從事什麼工作,可以在哪些行業發展。

◆畢業生就業情況,表面看起來熱門]的專業,就業率不一定高。

◆高校開設情況,瞭解哪些學校開設這個專業,是否在本省(市、區)招生等情況。

【參考往年分數】

分數資料哪裡找?

◆高校招生網。一般會公佈往年的錄取情況,數據

比較準確。

◆高校招生宣傳材料,一般會包含招生計劃及往年的錄取分數等信息。

◆省(市)招辦提供的報考志願相關材料,比如北京市招辦每年給考生髮放的《錄取分數分佈統計》(俗稱“大本”)。

◆有些省(市)招辦提供的數據裡面可能會包含一些特殊類型學生的錄取分數,要注意篩除。

注意大小年現象

◆大小年現象是指,上年報考人數多錄取分數高,而使當年考生報考人數減少錄取分數下降。

◆實行平行志願後,大小年現象減弱,但仍有影響。研究大小年規律,有利於把握和預測今年的錄取投檔線差。


志願填報關鍵詞

【滑檔】

◆滑檔:考生的高考分低於所報所有學校志願的投檔線,造成檔案投不出去。

【退檔】

◆退檔:因為某種原因,考生檔案投到志願院校未被錄取而又退回省招生辦。

◆退檔原因:

1.考生分低於所報專業志願的錄取分數且沒有填寫“服從專業調劑’

2.體檢結論不符合志願專業錄取要求;

3.相應的單科成績不合乎志願專業的錄取要求。

【徵集志願】

◆徵集志願是指某批次錄取結束,部分院校個別專業未完成招生計劃即沒有錄滿,把剩餘計劃向社會公佈,從落選考生中進行補錄的一種錄取方式。

徵集志願填報須注意以下五點:

1.達到分數要求且未被錄取的考生才能填報;

2.考生要注意及時瞭解省級高招辦公佈尚未完成招生計劃院校的餘缺信息,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填報,逾期則不能再填報;

3.參加徵集志願填報的考生按規定選報院校志願;

4.考生選報徵集志願時要考慮避免再次出現“扎堆”落選的問題;

5.考生要謹慎選擇,如考慮所報院校剩餘的專業自己能否接受,一旦被錄取就不能退檔調換。


志願模式

順序志願一一“ 志願優先,從高分到低分”

◆順序志願是指在同一個錄取批次設置的多個院校志願有先後順序。按照“志願優先,從高分到低分”的原則投檔。對選報同一志願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確定的錄取原則、調檔比例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投檔。

一旦考生將某高校放在第二志願,即使你分數再高,如果該校一-志願已經招滿了且不預留招收二志願的名額,你的檔案也不會投向該校。

投報技巧

1.選好第一志願院校

◆可用前三年高校錄取平均分線與省控線差平均值作為參考標準,將自己的分數線差與目標院校平均分線差對照。

2.第二志願拉開梯度

◆分析什麼樣的院校會進行二志願招生,根據過去至少三年的錄取數據,篩選出常常第一志願錄不滿的院校、偏遠省(區、市)的部分院校、部分偏冷的行業特色明顯的大學等。

平行志願一一“ 分數優先, 遵循志願”

◆平行志願是指一個志願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投檔。

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餘額的院校。投報技巧

1.既要“衝一衝”也要“穩一穩”

◆考生可根據學校近三年錄取考生的平均分和自己在全省的排位,來選擇自己填報的學校。院校志願之間要有一定的梯度。

2.選擇最心儀學校填在靠前的位置

◆平行志願的院校雖然是平行的,但如果考生所填報志願中的院校都能投出去,那麼檔案只會投到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一所。

3.爭取最大機會填滿所有志願

◆考生可以填報所有批次的志願,如果少填一個院校志願,可能就失去了一次投檔機會。

4.不服從專業調劑可能被高校退檔

◆建議考生儘量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如果考生不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可能會被高校退檔。在這兩年一本退檔考生中,絕大部分是因為“ 不服從專業調劑”。

志願填報誤區

1.家長過度掌控

◆如果父母報的專業孩子不喜歡,甚至一點興趣都沒有,將來孩子上大學會造成一個被動狀態。

2.不重視招生章程,只看名稱,不瞭解學校實情

◆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層次、辦學類型,在有關省(區、市)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專業培養對外語(課程)的要求等,不可輕易忽視。

3.心比天高,全填報熱門專業

◆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沒有“保底專業”,容易落榜。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

4.照搬往年錄取分填志願

◆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