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意見數超6萬條 個稅起征點博弈7月定調

一周意见数超6万条 个税起征点博弈7月定调

61102條!

全國人大法律草案徵求意見管理系統裡,列於第二條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已提意見數不斷攀升,截止到7月6日上午9點,已經徵集61102條意見,相較於另外3條正在徵求意見的法律草案的意見,領先數百倍。

而此時,距離徵求時間剛剛過去一週。

一個最受關注的內容是,基本減除費用標準(起徵點)是否應該為5000元/月。

“從理論上講,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受制於職工收入的提高水平、物價的變動水平和居民消費水平。根據這三個因素,7年來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大致7%左右,CPI2%左右,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就顯得不夠。”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表示。

不過,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看來,5000元的標準只是草案裡提出的標準,並不是最終版本,如果社會反響很大,起徵點可能還會提高。事實上,此前的個稅改革正是由於多達237684條意見,最後將個稅起徵點由原計劃的3000元提高至3500元。

民意正在為起徵點調整做最後的努力,勝利能否再次上演?

起徵點的博弈

按照財政部部長劉昆的說明,5000元起徵點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並體現了一定的前瞻性。但這起徵點甫一公佈,就引起民眾的多種不贊同聲音。

在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看來,目前相關部門並沒有公佈5000元這一標準究竟是如何測算出來,看不出來前瞻性是如何體現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曉東也表示,起徵點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大概漲了40%,但2001年實行時GDP是48萬億元,2017年GDP是82.7萬億元,同比增長近70%。

“現在經濟發展要擴大內需,在整個收入格局中,居民收入佔比是在逐步下降的,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來擴大消費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建議把起徵點提高到6000元或者7000元。”尹中卿指出。

在李曉東看來,考慮到工資佔GDP的比例,加上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情況,以及刺激消費的迫切需求,8000元-10000元的起徵點是比較合適的。

2018年的全國兩會,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均提出了個稅起徵點應該過萬的建議。

5000太少,10000太多,最終的起徵點,被不斷刷新的徵求意見改變著可能的方向。

不過,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餘少華看來,個稅法修改了好幾次,幾次修改主要都是起徵點的問題,應該建立一個動態調整機制,和收入水平、支出水平和物價比較科學地掛起鉤來,通過對整個稅務進行動態的計算機模擬,找到相對平衡點、最佳點、最優點。

10月開始試行

不管起徵點最後會落到多少,可以明確的是,7月28日之前,是民眾能自由發表意見的關鍵時期,最終個稅起徵點的基調也將由此奠定。如果草案通過,將從今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個稅優惠。

按照個稅修改草案規定,修改後的個稅法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但今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5000元后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試點。

同時,財稅專家表示,配套措施的儘快出臺,比如,教育、醫療、住房這三大城市家庭剛性支出,都將成為新修訂個稅法抵扣項目,但在抵扣類目已經確定的前提下,如何最精準地釐定抵扣範圍,則是關乎個稅法修訂實際成效和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