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里,爲什麼明知裕王是下一任皇帝,嚴黨還不向其靠攏,而是多方面形成對峙呢?

小幹探

雖然沒有看過《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倒是可以聊一聊。

裕王朱載垕,嘉靖皇帝的兒子,再嘉靖死後繼承大統,年號隆慶,廟號穆宗。


裕王是儲君,是大明帝國的下一任皇帝;嚴嵩是嘉靖的寵臣,是當朝的第一權臣。這兩個身份,註定了嚴嵩不可能投靠裕王。

可以想象一下,當朝的第一權臣和未來的皇帝搞到了一起,本朝的嘉靖皇帝會怎麼想?裕王想要篡位了?嚴嵩找了新靠山了?接下來他們兩是要準備幹掉我了?


當皇帝的,對於權力是極度迷戀的,因為他們知道,權力一旦失去,日子不好過,哪怕這個權力是交給自己的兒子。想想當年唐玄宗,成為太上皇之後過得有多美悽慘。

嚴嵩是個聰明人,他明知道裕王是下一任皇帝,卻不能和裕王走近。因為嚴嵩知道,他之所以能權傾朝野,都是嘉靖給的。他就是嘉靖的一枚棋子,用來制衡朝臣的,順便制衡裕王。

一旦嚴嵩失去了利用的價值,嘉靖會毫不猶豫的清理掉他,然後在尋找新的棋子。如果嚴嵩和裕王'走的近,嘉靖怕是會分分鐘要了他腦袋;如果嚴嵩和裕王搞點小衝突,那正是嘉靖所樂於看到的,至少嘉靖不會要嚴嵩的命,至於當了皇帝的裕王會不會要他的命,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突然想起了《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周潤發扮演的國王對周杰倫扮演的王子說過的一句話:

我給你的才是你的,我不給你,你不能搶。


小鎮月明

“在這個世上,只有皇上能呼風喚雨,也只有皇帝能遮風擋雨”。做臣子的,沒有選擇權。


皇帝只有一個,只要嘉靖一天沒死,權力就必須牢牢的掌握在他手上。嚴嵩當了十幾年的首輔,這點帝王之道他是很清楚的。。



嚴嵩離舊皇帝(嘉靖)太近,也就離新皇帝(裕王)太遠,想轉變太難。他是嘉靖的心腹,嘉靖不死,他不可能成為裕王的臣子。即使他想,嘉靖也不會允許。離裕王走的近,嘉靖會弄死他。

一朝天子一朝臣,嚴嵩把自己定位得很準。

但是,裕王身為儲君,嘉靖也必須為他鋪平道路,默認他的小圈子,還讓這些人逐漸進入內閣參與決策。如若不然,裕王登基後該如何坐穩皇位?

有不少人說嘉靖不喜歡裕王。歷史上的事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就從電視劇裡面來看,嘉靖只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孫子。再不喜歡裕王又能怎樣?有第三選擇嗎?而且萬曆出生後,嘉靖賞賜的是棗子和栗子,寓意“早立子”。隱含了立裕王為太子的意思。呂芳就曾經教訓馮保,說“大明的天下早晚是裕王的”。呂芳最能猜測嘉靖心意,他說是那肯定就是。

所以,張居正可以親近裕王,高拱也可以接近裕王,因為他們並不是嘉靖的心腹,也不在嘉靖的權力核心圈之內。嘉靖對他們的定位就是輔佐新君。


與嚴嵩一樣尷尬的人,還有呂芳和陳洪。嘉靖狠心趕走呂芳,扶陳洪上位。看到陳洪那副小人得意的畫面,估計很多觀眾一定是氣的牙癢癢,覺得嘉靖薄情寡義。

但是,這恰恰是嘉靖對呂芳仁義的地方,因為一旦嘉靖駕崩,呂芳就沒有活路。他替嘉靖幹了那麼多壞事,裕王豈能留他?裕王一黨也不會容他。嘉靖把呂芳趕到南京守陵,讓他遠離是非之地,算是給個善終了。

(嘉靖對呂芳還是有情義的)

相比之下,嘉靖就不關心陳洪的死活了。趕走呂芳用陳洪,讓陳洪替自己繼續幹那些醜事和髒事。待自己駕崩,所有的鍋都讓陳洪背。陳洪也不傻,他非常想往裕王圈子靠,給自己謀條後路。裕王表面上很重視陳洪,實際上也不拿他當個人。

陳洪本想巴結裕王,卻因為馮保的事得罪了小萬曆,先是被裕王妃扇了一巴掌,跪在地上一頓猛磕頭,結果頭都磕破了。為了貫徹嘉靖的旨意,又弄巧成拙被嘉靖一頓批評,自己把臉都打腫了。

既想討好嘉靖,又想討好裕王,怎麼可能呢?伴君如伴虎,陳洪沒有呂芳那麼好的命!

裕王已經有馮保做內廷心腹了,留著陳洪有何用?陳洪為了搞死馮保,已經得罪了裕王和萬曆。他名聲那麼差,裕王登基後遲早要收拾他的。這一點,陳洪看不透,嚴嵩卻看的很透。裕王已經有自己的外朝心腹了,徐階、張居正、高拱哪個不比他有能力?裕王要他有何用?不管他嚴嵩怎麼朝裕王靠,裕王也不會容他。

所以嚴嵩要想死的不那麼難看,只能盡職盡責的做好他首輔的工作。不能讓朝廷的俗務煩到嘉靖,滿足嘉靖無休止的慾望。嘉靖後來踢開嚴嵩,換人上臺。只能說明徐階比嚴嵩更合適當首輔而已,並不是單純的權利鬥爭。誰能力強誰就執政!嚴嵩已經老了。


總得來看,嚴嵩對待裕王,不好也不壞。嚴世蕃一案,他兒子被斬殺,他自己致仕,雖然狼狽不堪,但也算是留了條狗命。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嚴嵩處理關係得當,並沒有得罪裕王。

相比之下,嚴世蕃才是一棵樹上吊死,他是既不鳥裕王,也不鳥裕王一黨,還偷偷的挖嘉靖的牆角。最後牆倒眾人推,死了個透心涼。嚴世蕃要是聽他爹的話,也不至如此。

最後總結一下。嚴嵩是嘉靖扶上位的,他只能效忠嘉靖,儘量不得罪裕王。靠近裕王?不存在的。所以嚴嵩的倒臺,這是必然結果。無非就是時間問題。嚴嵩在嘉靖朝倒臺,起碼還能留條命。活到隆慶朝再倒,不僅嚴嵩會死,嚴黨也要死一大批人。


Mer86

阿斗解讀《不能,不願,不敢》

三分天下,三足鼎立,三權穩國,看懂政爭就看懂嚴閣老為何無奈選擇死硬到底,最終乞食餓死。

首先,我們明確一件事,嚴閣老權傾天下,誰給的,答案是嘉靖皇帝。

其次,我們在明確另一件事,嘉靖皇帝為何給嚴閣老那麼多權利,原因很簡單,聽話貼心,懂他的心思。

作為中國歷史最聰明皇帝之一,嘉靖皇帝可謂把帝王術,運用到爐火純青地步。剛繼位,就借父母之名,爭國本,給三楊下馬威。整個生涯都將權臣,首輔玩弄於股掌間。直到徐階,嚴世蕃,張居正出現才算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大明1566可不僅僅只是電視劇,他是一部權謀教科書。我這裡說嚴閣老,為何“不能,不願,不敢,”讓我們一個個看過去。

第一,不能靠攏裕王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太子府就是下一代權利中樞,那裡有未來皇帝的老師,皇帝的發小,皇帝的伴讀。每一個都是現在政治勢力的參與者,未來的決斷者。這裡有的都是心腹,同僚,師生情,發小情,同窗情,情感才是維繫關係的紐帶。我們看看嚴閣老!

首先:我們反觀嚴閣老,年紀那麼大,和裕王可謂代溝太大啦。不是一個時代的自然尿不到一起。

其次:太子府鐵板一塊,你突然空降你算那種地位?你進去啦,之前說好的權利劃分怎麼改?

再次:嚴閣老和太子府手下人做事風格可謂大不相同,我這裡不論忠奸對錯,只論行事風格,政治鬥爭無對錯。

總結就是:嚴閣老和太子感情不夠深厚,關係也不夠密切,因為地位太高過去反而沒位置,而且過去啦還會被排斥,再加上行事風格也不同,自然不能靠攏。

第二,不願靠攏裕王

這點比較複雜,因為嚴閣老到最後,他不是一個人,他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有著數不清的朋黨親隨,那股勢力太過龐大這就造成啦不願意靠攏。

第一,靠攏你裕王,我們這群人,等你真正上臺,不是低人一等。這樣傻事誰做。

第二,靠攏你裕王,你能給我什麼?你自命清高,我們這一群人要吃要喝,你給的了嗎?

第三,我們這群人勢力已經足夠強大,強大到皇帝也忌憚三分,如果不靠攏我們繼續發展,就算你上臺也不一定能壓制。不如拼一把。

總結就是,嚴閣老因為身後的勢力,不得不繼續保持原狀,就算他想投靠也不行,況且他並不想投靠,對他而言,放眼四海,除啦嘉靖皇帝,誰都不怕。我為何有必要去投靠你,這個時候這種情況,你來拉攏我才對。

第三不敢靠攏裕王。

關於這一點,不敢靠攏才是嚴閣老不靠攏的真正原因。嚴閣老權利是誰給的,嘉靖皇帝。他如果靠攏裕王會發生很可怕的事情,他承擔不起。

第一,他如果靠攏裕王,那麼嘉靖皇帝做何感想,嘉靖皇帝肯定會想,我還沒死,你就敢找下一個靠山,你把我當什麼?這個太可怕啦。不用倒嚴,他馬上就得死。

第二,他做啦那麼多壞事,都是在嘉靖皇帝默許下做的,如果他投靠裕王,那麼沒有皇帝的保護傘,他隨時會被清算。

第三,裕王並不待見他,不僅不待見,反而恨之入骨。自己過去不是自取其辱。

所以嚴閣老上不能對不起嘉靖皇帝,下又沒辦法獲得裕王信任。上下都不好做,只能維持原狀。

那麼嚴閣老就這樣坐以待斃嗎?錯啦,其實他做的一切都不是坐以待斃,他培植勢力是用背後的勢力為依靠,讓皇帝們投鼠忌器,他盡心服侍嘉獎皇帝,是給自己勢力爭取時間。

他壞事做盡目的也是為啦皇帝的內庫還有自己的利益。你們真認為他做的一切,都是沒人知道的,錯,全部都是嘉靖皇帝默許的。他只是執行者和背鍋俠而已。

怪就怪嚴世蕃實在太囂張跋扈,觸動啦皇帝的根本利益,也不會如此,如果他稍有收斂,也許就不會被抓住把柄一網打盡。嚴閣老光榮退休,或者繼續風光也不一定不可能。


阿斗不傻

問這個問題,說明你還沒有看明白這部劇。嘉靖不可能讓嚴嵩靠近裕王一派,嚴嵩也知道自己的命運必將如此,裕王也知道自己只能殺嚴嵩而不能納嚴嵩。大明王朝的廟堂裡,每一個人都心似明鏡,都在算計如何盤剝百姓維持統治,只有天下百姓渾然不知

大明王朝1566的確是一部堪稱神作的電視劇,劇中四股勢力交叉鬥法,嘉靖直屬的內廷司禮監、朝中掌權的嚴嵩一黨、儲君欲王府的一股幕僚、以及在野勢力海瑞一派。


嚴嵩是什麼地位?內閣首輔,百姓眼中的施政人。嚴嵩是什麼角色?皇帝代言人。中國曆朝均有“老二”背鍋傳統,做好了是皇帝英明,做差了就是宰相禍國殃民,歷朝歷代莫不如此。宰相的作用就是讓皇權與民隔離,不產生直接摩擦,內閣首輔也是這個作用。

這部劇中,嘉靖為首的王室大肆兼併田土、嘉靖本人揮霍無度,通過司禮監掌控針織局斂財,是國家破敗的本因。但是司禮監是直接代表皇室,只能幹明面上的事,賤買民田這種骯髒勾當絕對不能幹,否則就是授人以柄,皇室權威尊嚴掃地,江山隨時崩塌


這些事誰來幹?必須嚴嵩來幹。他有這個能耐,也願意為皇帝背鍋。當然這種事辦多了,嚴嵩就臭名遠揚了,政敵、民間自然也就把嚴嵩傳揚為天下第一奸臣,這個鍋不但甩不掉,而且不能甩。為什麼?嚴嵩一甩鍋,那麼民脂民膏去哪裡了不就擺明,這不就直接把嘉靖、大明統治者放在火爐上烤了。

為保皇帝英明神武、愛民如子的形象,嚴嵩必須是奸臣,奸臣自然也就不能像儲君投靠。儲君如果接納奸臣,那麼新帝登基還要不要民心?最合理的結局就是,新帝登基借嚴嵩項上人頭一用,抄家問斬以平息民怨充實國庫,同時告示天下:先帝嘉靖君臣知遇數十年不忍心殺嚴嵩,顯示其寬仁,新君立志革新雷厲風行。然而嚴世蕃等人不甘引頸就戮,導致嚴黨提前覆滅,但沒讓這盤棋走完。

這才是嘉靖打的算盤,也是裕王的算盤,不要低估了最高統治者的智慧。這一幕在200年後的清朝上演,乾隆朝重臣和珅,在嘉慶皇帝一上來就被抄了,歷史是不是驚人的相似?乾隆怎麼會允許和珅投靠儲君,這不是給未來皇帝抹黑嗎


正品足球

看了兩遍這部劇,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吧,如果不對,還請指教:


1、因為嚴嵩對自己的定位很準確,一朝皇帝一朝臣,作為嘉靖皇帝的臣子,只能為他所用,雲在青天水在瓶,他的天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皇帝。作為內閣首輔,他需要去為皇帝遮風擋雨,滿足皇帝無休止的慾望,所以不是嚴嵩跟裕王過不去,而是嘉靖的慾望必然會導致他們過不去。

2、嘉靖皇帝深諳權謀之道,御人之術。嚴嵩黨的存在是為了平衡清流,而裕王已經倒向了清流,所以他要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皇帝絕不會容於他。嚴嵩一黨只不過是維護平衡的工具,所以在嚴黨倒臺後,嘉靖皇帝又扶持陳洪的司禮監,繼續制衡清流。

在大明朝這個權利漩渦當中,嚴嵩未嘗不知道裕王才是將來的天子,但他已經身不由己,只能隨波逐流了!


歷史拾辰

我覺得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就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嚴嵩和呂芳都是嘉靖的人,熟諳大明朝的政治,他們也都知道下一任皇帝必定是裕王。即使他們向太子靠攏,其實也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比如呂芳後來其實已經向太子靠攏了,派馮寶到裕王府做世子的大伴,就是押寶到裕王這邊了。呂芳本身還是很仁慈的,樹敵不多,加上嘉靖對呂芳不錯。所以最後他只是被貶到南京去了,其實就是嘉靖讓他遠離是非,這樣他能夠安享晚年

反觀嚴嵩這邊,即使他們想像呂芳那樣倒向裕王,嘉靖也不會允許的。因為嚴黨本身就是嘉靖用來制衡朝臣的,說白了就是臣子在下面鬥,嘉靖皇帝超然世外,他只需要維持平衡即可。嚴黨做的很多壞事其實都是在替嘉靖背鍋。如果嚴黨倒向裕王,朝廷便都是裕王的人了。嘉靖豈不是得提前退位?

最為關鍵的一點,即使嚴嵩倒向裕王,裕王也肯定不會接受他的。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歷史上這樣的例子真的太多了。比如明朝的魏忠賢、清朝的和珅都能說明這點。任何一個新的皇帝繼位必定會重用自己身邊的人,並且逐漸取代前朝的人。裕王身邊的人辛辛苦苦陪伴數十年,為的就是有一天等著裕王繼位,他們能夠飛黃騰達。比如他身邊的人,徐階、張居正、高拱。

嚴黨把持朝政二十多年,樹敵太多了,他和太子本身就立場不同。比如第一集就被打死的周雲逸,其實就是太子的人。他和裕王基本上就是朝廷中兩股最大的勢力,雙方爭鬥數十年,最後甚至到了不惜犧牲數十萬百姓生死的地步。請問這種情況下嚴黨怎麼可能倒向裕王,裕王就算不記仇,他手底下那些人能不記仇麼?


歷史是什麼

一句話回答,權力遊戲的規則如此。

表面上看,劇中的大明王朝裡嘉靖只有裕王這一顆獨苗,皇位繼承問題毫無懸念,忠於裕王就是忠於嘉靖。既然如此,嚴嵩作為嘉靖的心腹向裕王靠攏似乎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劇中裕王雖然是唯一繼承人,卻並不受嘉靖待見。

最諷刺的一幕,裕王給嘉靖生了皇孫,嘉靖到裕王府上看孫子,這是裕王兩年來頭一回看到嘉靖真容。裕王私下也只能無奈的對張居正等人說,你們可以時常看到父皇,我還不如你們呢

嘉靖為什麼故意疏遠裕王?

因為皇帝是一個最特殊的職業,這個職業不能正常退出,任何皇帝一旦被迫退出這個位置下場都會異常悽慘。

這一點,即便是父子兄弟概不例外,參考唐太宗故事。

也因此只要嘉靖還在位一天,他就必須牢牢掌握手中大權,維繫大權的關鍵點就是嚴嵩。

理解這點,必須明白嚴嵩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在嚴嵩和嚴世蕃父子雨中對罵場景,嚴嵩罵出了真相,“大明王朝只有一個人可以呼風喚雨,這個人是皇上,只有一個人可以為皇上遮風擋雨,這個人就是我!

嘉靖後期的朝局,嘉靖以玄修為名對朝局甩手不幹,從臺前躲到了幕後。

嚴嵩作為嘉靖選中的代理人,必須站在臺前和文官清流對抗,就不得不替嘉靖幹苦活、背黑鍋、下狠手。

用嚴嵩和嚴世蕃父子家中密談對話,“邊關打仗要用我用的人,國庫沒銀子要用我用的人,和皇上過不去的要靠我用的人去對付”。

嚴嵩的定位,決定了他必須自絕於清流,沒有別的選擇,從他選擇當嘉靖代理人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一直為嘉靖賣命,直到沒有價值時候被嘉靖拋棄。

這也是嘉靖所說“沒有真正的賢臣,賢時便用,不賢便黜”。

裕王作為清流派系的靈魂支持,不會接納嚴嵩,嚴嵩也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嚴嵩如果這麼做了,裕王是唯一繼承人,嘉靖不會真正動裕王,那就只能拿嚴嵩開刀殺雞儆猴了。

說到底,嘉靖不允許這種局面出現,宰輔結交太子,皇帝還能睡好覺嗎?


獨孤豹

因為嚴嵩是嘉靖的人,除非他死了,不然他、他兒子、他學生,他的一切都是嘉靖的,這是權臣的幸運,也是他們的悲哀!



嚴嵩能夠上臺,靠得是對嘉靖心理的精確把握和放棄尊嚴的投其所好。正是因為嚴嵩對嘉靖心理的揣摩,使他幾十年來呼風喚雨,翻雲覆雨。只有他能給別人遮風擋雨,沒有人能給他遮風擋雨。也正是嚴嵩放棄尊嚴的對嘉靖投其所好,使得嚴嵩即使再怎麼權勢熏天,也終究不過是皇帝的一條狗,他和他的人為了嘉靖得罪了全天下,那他們就註定要為嘉靖的驕奢淫逸擔責,他們也註定要為嘉靖殉葬!



所有的權臣,無論是嚴嵩還是張居正,不是死於其忠於的主子手上,就是死於其少主子手上,除非他們像曹操一樣,成為事實上的皇帝,不然沒有人可以例外。

嚴嵩當然可以倒向裕王,事實上他也不停地向徐階示好,只是徐階一直不接招。嚴世蕃說的很好,這全天下誰都有退路,只有我們沒有退路,只有你兒子沒有退路!他們為什麼沒有退路?首先嘉靖皇帝不能允許自己的刀變成別人的刀,刀能殺人,也能傷己。以徐階為首的清流已經倒向了裕王,嚴嵩也想倒向裕王,自己這個皇帝難道靠呂芳手下的太監來撐著?嚴嵩要是敢倒向裕王,那他就是要逼死嘉靖,嘉靖絕不能饒他!



裕王也不能答應,裕王的命運不在自己的手上,而在嘉靖的手上,和皇帝老子搶人,他沒這個膽子,用呂芳的話說:找死也不是這個找法!以裕王來說,他也沒有這個能力掌控嚴黨。嚴黨雖然叫嚴黨,但它其實不姓嚴,他真正的姓是朱。嚴黨的勢力內有嚴嵩父子掌控的內閣和六部中的三部,外有胡宗憲這樣的軍頭,內外文武都有了,這麼大的勢力,這是嚴嵩應該有的權力嗎?不是,他不過是替嘉靖皇帝收著,嘉靖皇帝后來決定倒嚴,一夜之間,嚴家家破人亡,他沒有那個力量。裕王也沒有,這股力量只有九五之尊的嘉靖可以掌握!裕王收了嚴黨,嘉靖就要完,嘉靖完了,裕王壓不住嚴黨,自己也要完。即使像後來崇禎殺了魏忠賢那樣,朝廷也廢了。

清流也不能容忍嚴黨,那是血海深仇,是越中六諫、戊午三子、周雲逸這些忠臣的血。天下百姓也不能容忍嚴黨,那是幾十年的搜刮民脂民膏,那是幾十數百萬百姓的生命。裕王收了嚴黨,那就是自絕於清流、自絕於百姓。沒有了清流的支持,裕王就會變成嚴黨的玩物!

嚴嵩,只能成為嘉靖的刀,只能留給嘉靖的兒子祭自己的刀。嘉靖有一天老了,裕王終究要上位,等到那一天,裕王手下的清流會將嚴黨一網打盡,掠盡他們的家財,殺死那些惡名遠揚的人!等到了這一天,裕王才能天下歸心,以萬民之主的形象入繼大統,而他手下的清流也將佔據嚴黨長期佔據的重要崗位發光發熱!


慕良論史

不請自來!

其實嚴嵩和和珅一樣,都是精明能幹,既是能臣同時也是權臣,代表著上一代君主的價值體系,同時也是一派利益集團的首腦,政治鬥爭中大多時候沒有太明顯的對錯,都說嚴嵩是權奸,為什麼嘉靖帝就看不出來呢?一個能啟用並培養胡宗憲張居正等大批能臣幹吏的君主,怎麼可能看不透嚴嵩嚴世蕃?還有乾隆皇帝能讓一個貪婪無比的大蠹蟲紅火20多年嗎?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嚴嵩肯定不傻!而且必然也會並且別無選擇的靠攏到裕王身邊,只是他自己樹大招風,前朝已經是位極人臣了,新主子還能給他什麼?難不成把皇位給他?

還有嚴嵩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嚴重影響到新皇帝的統治,這是最根本的因素,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他們之間的利益衝突,特別是君權與相權的主要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再有一條,新主子的班底也要上位,你老是佔著位子,擋住人家上進的路了,肯定有一大群人要搬掉你這塊絆腳石!比如徐介和張居正高鞏合力除掉嚴嵩,後來張居正又搬掉了高鞏……當然這是後話。

還有一條,除掉嚴嵩是新皇帝樹立權威的需要!《讓子彈飛》最後,黃四郎問張牧之,到底是我對你重要還是錢對你重要?張牧之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我甚至可以想象的到,嚴嵩在裕王登基之前肯定還暢想過自己的嚴家王朝千秋萬代的繁榮昌盛吧!

電視劇往往都是戲劇化,比如《乾隆王朝》裡,和珅對永焱登基幫助那麼多,甚至起到了巨大作用,這是不太可能的!在封建王朝裡,皇權思維可不是感情戲的範疇,在歷史上,乾隆的幾個兒子中,老十一和老十七都是很厲害的,甚至可以說能力遠遠超過十五子,可是為什麼會偏偏選他了呢?我個人傾向於太上皇和皇帝之間的博弈關係決定了,作為太上皇的乾隆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但是對最高權力的眷戀讓他不得不昧著良心選擇一個好控制的做接班人,他能心甘情願做自己的影子!

政治鬥爭不是你想的,而是時局需要!

正如武則天的所作所為,至親亦可殺!幾個兒子都被她親手殺了,還不是因為他們都是阻礙自己登上權利頂峰的最強勁的潛在障礙,儘管她的兒子們可能自己都默認了老孃當皇帝,可是保不齊底下有人要藉機擁立新君,來個黃袍加身,天下頓時大亂!殺掉這幾個禍害,留下一兩個,對天下表表心跡,我只做一屆,後面肯定會歸還大唐神器云云,李旦就是因為好控制,最弱,反而能夠活下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因為政治是有公式和定理滴!


袁知袁味

《大明王朝1566》中,講述的是以嚴嵩為首的權臣腐敗集團和以徐階為首的次輔正派團體進行的政治較量。

大明王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封建王朝,其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太有才了,加上他本人精力也很旺盛,在建立大明後創立了一套很完善的管理體制,其本意是使他的朱家王朝千秋萬代,可是事與願違,明朝的皇帝大多都不幹正事(這裡的正事指的是皇帝的職責)。

《大明王朝1566》中的皇帝嘉靖朱厚熜儘管也做了一些政績,但其一生專注於煉丹,並沒有把心思放在治理天下上。當時朝廷中以權相嚴嵩為首輔,徐階為次輔。以二人為首的兩派互相鬥爭的很厲害,當權者嘉靖皇帝樂得看手下兩個大臣你爭我鬥、互相制約。

對於嚴氏父子,嘉靖皇帝是心裡明白的。嚴嵩擅長於寫青詞,很對嘉靖的愛好,加上多年來一直在前面替皇帝斂財,嚴氏父子多少貪汙點也是默許的,只要天下還是他朱家的就好。而嚴氏父子也很明白自己在嘉靖皇帝眼中的作用,一直在不斷地完成著皇帝默許的使命。時不時地也往自己的腰包裡帶點“私貨”,只要不過分嘉靖是可以原諒的。

而明王朝唯一的繼承者裕王朱載垕的師傅團隊則是以徐階為首,包括高拱、張居正等人。這些人是以“天下為已任,不惜為此赴湯蹈火”之輩,是與嚴氏父子相對立的陣營。嚴氏父子自然知道嘉靖百年後的繼承人是裕王,可是一直以來都是對立陣營,並且此時壞事做盡了,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所以他們不會也不可能向裕王靠攏,只能是多多向自己的現主子嘉靖皇帝盡忠,以此換來生的希望。恕不知,嚴世蕃貪婪成性、不知輕重動了嘉靖的奶酪,最終落得個罷官抄家。真可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