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明知裕王是下一任皇帝,严党还不向其靠拢,而是多方面形成对峙呢?

小干探

虽然没有看过《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不过对于这个问题倒是可以聊一聊。

裕王朱载垕,嘉靖皇帝的儿子,再嘉靖死后继承大统,年号隆庆,庙号穆宗。


裕王是储君,是大明帝国的下一任皇帝;严嵩是嘉靖的宠臣,是当朝的第一权臣。这两个身份,注定了严嵩不可能投靠裕王。

可以想象一下,当朝的第一权臣和未来的皇帝搞到了一起,本朝的嘉靖皇帝会怎么想?裕王想要篡位了?严嵩找了新靠山了?接下来他们两是要准备干掉我了?


当皇帝的,对于权力是极度迷恋的,因为他们知道,权力一旦失去,日子不好过,哪怕这个权力是交给自己的儿子。想想当年唐玄宗,成为太上皇之后过得有多美凄惨。

严嵩是个聪明人,他明知道裕王是下一任皇帝,却不能和裕王走近。因为严嵩知道,他之所以能权倾朝野,都是嘉靖给的。他就是嘉靖的一枚棋子,用来制衡朝臣的,顺便制衡裕王。

一旦严嵩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嘉靖会毫不犹豫的清理掉他,然后在寻找新的棋子。如果严嵩和裕王'走的近,嘉靖怕是会分分钟要了他脑袋;如果严嵩和裕王搞点小冲突,那正是嘉靖所乐于看到的,至少嘉靖不会要严嵩的命,至于当了皇帝的裕王会不会要他的命,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突然想起了《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润发扮演的国王对周杰伦扮演的王子说过的一句话:

我给你的才是你的,我不给你,你不能抢。


小镇月明

“在这个世上,只有皇上能呼风唤雨,也只有皇帝能遮风挡雨”。做臣子的,没有选择权。


皇帝只有一个,只要嘉靖一天没死,权力就必须牢牢的掌握在他手上。严嵩当了十几年的首辅,这点帝王之道他是很清楚的。。



严嵩离旧皇帝(嘉靖)太近,也就离新皇帝(裕王)太远,想转变太难。他是嘉靖的心腹,嘉靖不死,他不可能成为裕王的臣子。即使他想,嘉靖也不会允许。离裕王走的近,嘉靖会弄死他。

一朝天子一朝臣,严嵩把自己定位得很准。

但是,裕王身为储君,嘉靖也必须为他铺平道路,默认他的小圈子,还让这些人逐渐进入内阁参与决策。如若不然,裕王登基后该如何坐稳皇位?

有不少人说嘉靖不喜欢裕王。历史上的事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就从电视剧里面来看,嘉靖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再不喜欢裕王又能怎样?有第三选择吗?而且万历出生后,嘉靖赏赐的是枣子和栗子,寓意“早立子”。隐含了立裕王为太子的意思。吕芳就曾经教训冯保,说“大明的天下早晚是裕王的”。吕芳最能猜测嘉靖心意,他说是那肯定就是。

所以,张居正可以亲近裕王,高拱也可以接近裕王,因为他们并不是嘉靖的心腹,也不在嘉靖的权力核心圈之内。嘉靖对他们的定位就是辅佐新君。


与严嵩一样尴尬的人,还有吕芳和陈洪。嘉靖狠心赶走吕芳,扶陈洪上位。看到陈洪那副小人得意的画面,估计很多观众一定是气的牙痒痒,觉得嘉靖薄情寡义。

但是,这恰恰是嘉靖对吕芳仁义的地方,因为一旦嘉靖驾崩,吕芳就没有活路。他替嘉靖干了那么多坏事,裕王岂能留他?裕王一党也不会容他。嘉靖把吕芳赶到南京守陵,让他远离是非之地,算是给个善终了。

(嘉靖对吕芳还是有情义的)

相比之下,嘉靖就不关心陈洪的死活了。赶走吕芳用陈洪,让陈洪替自己继续干那些丑事和脏事。待自己驾崩,所有的锅都让陈洪背。陈洪也不傻,他非常想往裕王圈子靠,给自己谋条后路。裕王表面上很重视陈洪,实际上也不拿他当个人。

陈洪本想巴结裕王,却因为冯保的事得罪了小万历,先是被裕王妃扇了一巴掌,跪在地上一顿猛磕头,结果头都磕破了。为了贯彻嘉靖的旨意,又弄巧成拙被嘉靖一顿批评,自己把脸都打肿了。

既想讨好嘉靖,又想讨好裕王,怎么可能呢?伴君如伴虎,陈洪没有吕芳那么好的命!

裕王已经有冯保做内廷心腹了,留着陈洪有何用?陈洪为了搞死冯保,已经得罪了裕王和万历。他名声那么差,裕王登基后迟早要收拾他的。这一点,陈洪看不透,严嵩却看的很透。裕王已经有自己的外朝心腹了,徐阶、张居正、高拱哪个不比他有能力?裕王要他有何用?不管他严嵩怎么朝裕王靠,裕王也不会容他。

所以严嵩要想死的不那么难看,只能尽职尽责的做好他首辅的工作。不能让朝廷的俗务烦到嘉靖,满足嘉靖无休止的欲望。嘉靖后来踢开严嵩,换人上台。只能说明徐阶比严嵩更合适当首辅而已,并不是单纯的权利斗争。谁能力强谁就执政!严嵩已经老了。


总得来看,严嵩对待裕王,不好也不坏。严世蕃一案,他儿子被斩杀,他自己致仕,虽然狼狈不堪,但也算是留了条狗命。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严嵩处理关系得当,并没有得罪裕王。

相比之下,严世蕃才是一棵树上吊死,他是既不鸟裕王,也不鸟裕王一党,还偷偷的挖嘉靖的墙角。最后墙倒众人推,死了个透心凉。严世蕃要是听他爹的话,也不至如此。

最后总结一下。严嵩是嘉靖扶上位的,他只能效忠嘉靖,尽量不得罪裕王。靠近裕王?不存在的。所以严嵩的倒台,这是必然结果。无非就是时间问题。严嵩在嘉靖朝倒台,起码还能留条命。活到隆庆朝再倒,不仅严嵩会死,严党也要死一大批人。


Mer86

阿斗解读《不能,不愿,不敢》

三分天下,三足鼎立,三权稳国,看懂政争就看懂严阁老为何无奈选择死硬到底,最终乞食饿死。

首先,我们明确一件事,严阁老权倾天下,谁给的,答案是嘉靖皇帝。

其次,我们在明确另一件事,嘉靖皇帝为何给严阁老那么多权利,原因很简单,听话贴心,懂他的心思。

作为中国历史最聪明皇帝之一,嘉靖皇帝可谓把帝王术,运用到炉火纯青地步。刚继位,就借父母之名,争国本,给三杨下马威。整个生涯都将权臣,首辅玩弄于股掌间。直到徐阶,严世蕃,张居正出现才算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大明1566可不仅仅只是电视剧,他是一部权谋教科书。我这里说严阁老,为何“不能,不愿,不敢,”让我们一个个看过去。

第一,不能靠拢裕王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太子府就是下一代权利中枢,那里有未来皇帝的老师,皇帝的发小,皇帝的伴读。每一个都是现在政治势力的参与者,未来的决断者。这里有的都是心腹,同僚,师生情,发小情,同窗情,情感才是维系关系的纽带。我们看看严阁老!

首先:我们反观严阁老,年纪那么大,和裕王可谓代沟太大啦。不是一个时代的自然尿不到一起。

其次:太子府铁板一块,你突然空降你算那种地位?你进去啦,之前说好的权利划分怎么改?

再次:严阁老和太子府手下人做事风格可谓大不相同,我这里不论忠奸对错,只论行事风格,政治斗争无对错。

总结就是:严阁老和太子感情不够深厚,关系也不够密切,因为地位太高过去反而没位置,而且过去啦还会被排斥,再加上行事风格也不同,自然不能靠拢。

第二,不愿靠拢裕王

这点比较复杂,因为严阁老到最后,他不是一个人,他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着数不清的朋党亲随,那股势力太过庞大这就造成啦不愿意靠拢。

第一,靠拢你裕王,我们这群人,等你真正上台,不是低人一等。这样傻事谁做。

第二,靠拢你裕王,你能给我什么?你自命清高,我们这一群人要吃要喝,你给的了吗?

第三,我们这群人势力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皇帝也忌惮三分,如果不靠拢我们继续发展,就算你上台也不一定能压制。不如拼一把。

总结就是,严阁老因为身后的势力,不得不继续保持原状,就算他想投靠也不行,况且他并不想投靠,对他而言,放眼四海,除啦嘉靖皇帝,谁都不怕。我为何有必要去投靠你,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你来拉拢我才对。

第三不敢靠拢裕王。

关于这一点,不敢靠拢才是严阁老不靠拢的真正原因。严阁老权利是谁给的,嘉靖皇帝。他如果靠拢裕王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他承担不起。

第一,他如果靠拢裕王,那么嘉靖皇帝做何感想,嘉靖皇帝肯定会想,我还没死,你就敢找下一个靠山,你把我当什么?这个太可怕啦。不用倒严,他马上就得死。

第二,他做啦那么多坏事,都是在嘉靖皇帝默许下做的,如果他投靠裕王,那么没有皇帝的保护伞,他随时会被清算。

第三,裕王并不待见他,不仅不待见,反而恨之入骨。自己过去不是自取其辱。

所以严阁老上不能对不起嘉靖皇帝,下又没办法获得裕王信任。上下都不好做,只能维持原状。

那么严阁老就这样坐以待毙吗?错啦,其实他做的一切都不是坐以待毙,他培植势力是用背后的势力为依靠,让皇帝们投鼠忌器,他尽心服侍嘉奖皇帝,是给自己势力争取时间。

他坏事做尽目的也是为啦皇帝的内库还有自己的利益。你们真认为他做的一切,都是没人知道的,错,全部都是嘉靖皇帝默许的。他只是执行者和背锅侠而已。

怪就怪严世蕃实在太嚣张跋扈,触动啦皇帝的根本利益,也不会如此,如果他稍有收敛,也许就不会被抓住把柄一网打尽。严阁老光荣退休,或者继续风光也不一定不可能。


阿斗不傻

问这个问题,说明你还没有看明白这部剧。嘉靖不可能让严嵩靠近裕王一派,严嵩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必将如此,裕王也知道自己只能杀严嵩而不能纳严嵩。大明王朝的庙堂里,每一个人都心似明镜,都在算计如何盘剥百姓维持统治,只有天下百姓浑然不知

大明王朝1566的确是一部堪称神作的电视剧,剧中四股势力交叉斗法,嘉靖直属的内廷司礼监、朝中掌权的严嵩一党、储君欲王府的一股幕僚、以及在野势力海瑞一派。


严嵩是什么地位?内阁首辅,百姓眼中的施政人。严嵩是什么角色?皇帝代言人。中国历朝均有“老二”背锅传统,做好了是皇帝英明,做差了就是宰相祸国殃民,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宰相的作用就是让皇权与民隔离,不产生直接摩擦,内阁首辅也是这个作用。

这部剧中,嘉靖为首的王室大肆兼并田土、嘉靖本人挥霍无度,通过司礼监掌控针织局敛财,是国家破败的本因。但是司礼监是直接代表皇室,只能干明面上的事,贱买民田这种肮脏勾当绝对不能干,否则就是授人以柄,皇室权威尊严扫地,江山随时崩塌


这些事谁来干?必须严嵩来干。他有这个能耐,也愿意为皇帝背锅。当然这种事办多了,严嵩就臭名远扬了,政敌、民间自然也就把严嵩传扬为天下第一奸臣,这个锅不但甩不掉,而且不能甩。为什么?严嵩一甩锅,那么民脂民膏去哪里了不就摆明,这不就直接把嘉靖、大明统治者放在火炉上烤了。

为保皇帝英明神武、爱民如子的形象,严嵩必须是奸臣,奸臣自然也就不能像储君投靠。储君如果接纳奸臣,那么新帝登基还要不要民心?最合理的结局就是,新帝登基借严嵩项上人头一用,抄家问斩以平息民怨充实国库,同时告示天下:先帝嘉靖君臣知遇数十年不忍心杀严嵩,显示其宽仁,新君立志革新雷厉风行。然而严世蕃等人不甘引颈就戮,导致严党提前覆灭,但没让这盘棋走完。

这才是嘉靖打的算盘,也是裕王的算盘,不要低估了最高统治者的智慧。这一幕在200年后的清朝上演,乾隆朝重臣和珅,在嘉庆皇帝一上来就被抄了,历史是不是惊人的相似?乾隆怎么会允许和珅投靠储君,这不是给未来皇帝抹黑吗


正品足球

看了两遍这部剧,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吧,如果不对,还请指教:


1、因为严嵩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确,一朝皇帝一朝臣,作为嘉靖皇帝的臣子,只能为他所用,云在青天水在瓶,他的天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作为内阁首辅,他需要去为皇帝遮风挡雨,满足皇帝无休止的欲望,所以不是严嵩跟裕王过不去,而是嘉靖的欲望必然会导致他们过不去。

2、嘉靖皇帝深谙权谋之道,御人之术。严嵩党的存在是为了平衡清流,而裕王已经倒向了清流,所以他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皇帝绝不会容于他。严嵩一党只不过是维护平衡的工具,所以在严党倒台后,嘉靖皇帝又扶持陈洪的司礼监,继续制衡清流。

在大明朝这个权利漩涡当中,严嵩未尝不知道裕王才是将来的天子,但他已经身不由己,只能随波逐流了!


历史拾辰

我觉得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严嵩和吕芳都是嘉靖的人,熟谙大明朝的政治,他们也都知道下一任皇帝必定是裕王。即使他们向太子靠拢,其实也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比如吕芳后来其实已经向太子靠拢了,派冯宝到裕王府做世子的大伴,就是押宝到裕王这边了。吕芳本身还是很仁慈的,树敌不多,加上嘉靖对吕芳不错。所以最后他只是被贬到南京去了,其实就是嘉靖让他远离是非,这样他能够安享晚年

反观严嵩这边,即使他们想像吕芳那样倒向裕王,嘉靖也不会允许的。因为严党本身就是嘉靖用来制衡朝臣的,说白了就是臣子在下面斗,嘉靖皇帝超然世外,他只需要维持平衡即可。严党做的很多坏事其实都是在替嘉靖背锅。如果严党倒向裕王,朝廷便都是裕王的人了。嘉靖岂不是得提前退位?

最为关键的一点,即使严嵩倒向裕王,裕王也肯定不会接受他的。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真的太多了。比如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都能说明这点。任何一个新的皇帝继位必定会重用自己身边的人,并且逐渐取代前朝的人。裕王身边的人辛辛苦苦陪伴数十年,为的就是有一天等着裕王继位,他们能够飞黄腾达。比如他身边的人,徐阶、张居正、高拱。

严党把持朝政二十多年,树敌太多了,他和太子本身就立场不同。比如第一集就被打死的周云逸,其实就是太子的人。他和裕王基本上就是朝廷中两股最大的势力,双方争斗数十年,最后甚至到了不惜牺牲数十万百姓生死的地步。请问这种情况下严党怎么可能倒向裕王,裕王就算不记仇,他手底下那些人能不记仇么?


历史是什么

一句话回答,权力游戏的规则如此。

表面上看,剧中的大明王朝里嘉靖只有裕王这一颗独苗,皇位继承问题毫无悬念,忠于裕王就是忠于嘉靖。既然如此,严嵩作为嘉靖的心腹向裕王靠拢似乎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剧中裕王虽然是唯一继承人,却并不受嘉靖待见。

最讽刺的一幕,裕王给嘉靖生了皇孙,嘉靖到裕王府上看孙子,这是裕王两年来头一回看到嘉靖真容。裕王私下也只能无奈的对张居正等人说,你们可以时常看到父皇,我还不如你们呢

嘉靖为什么故意疏远裕王?

因为皇帝是一个最特殊的职业,这个职业不能正常退出,任何皇帝一旦被迫退出这个位置下场都会异常凄惨。

这一点,即便是父子兄弟概不例外,参考唐太宗故事。

也因此只要嘉靖还在位一天,他就必须牢牢掌握手中大权,维系大权的关键点就是严嵩。

理解这点,必须明白严嵩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在严嵩和严世蕃父子雨中对骂场景,严嵩骂出了真相,“大明王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这个人是皇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为皇上遮风挡雨,这个人就是我!

嘉靖后期的朝局,嘉靖以玄修为名对朝局甩手不干,从台前躲到了幕后。

严嵩作为嘉靖选中的代理人,必须站在台前和文官清流对抗,就不得不替嘉靖干苦活、背黑锅、下狠手。

用严嵩和严世蕃父子家中密谈对话,“边关打仗要用我用的人,国库没银子要用我用的人,和皇上过不去的要靠我用的人去对付”。

严嵩的定位,决定了他必须自绝于清流,没有别的选择,从他选择当嘉靖代理人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一直为嘉靖卖命,直到没有价值时候被嘉靖抛弃。

这也是嘉靖所说“没有真正的贤臣,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裕王作为清流派系的灵魂支持,不会接纳严嵩,严嵩也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严嵩如果这么做了,裕王是唯一继承人,嘉靖不会真正动裕王,那就只能拿严嵩开刀杀鸡儆猴了。

说到底,嘉靖不允许这种局面出现,宰辅结交太子,皇帝还能睡好觉吗?


独孤豹

因为严嵩是嘉靖的人,除非他死了,不然他、他儿子、他学生,他的一切都是嘉靖的,这是权臣的幸运,也是他们的悲哀!



严嵩能够上台,靠得是对嘉靖心理的精确把握和放弃尊严的投其所好。正是因为严嵩对嘉靖心理的揣摩,使他几十年来呼风唤雨,翻云覆雨。只有他能给别人遮风挡雨,没有人能给他遮风挡雨。也正是严嵩放弃尊严的对嘉靖投其所好,使得严嵩即使再怎么权势熏天,也终究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他和他的人为了嘉靖得罪了全天下,那他们就注定要为嘉靖的骄奢淫逸担责,他们也注定要为嘉靖殉葬!



所有的权臣,无论是严嵩还是张居正,不是死于其忠于的主子手上,就是死于其少主子手上,除非他们像曹操一样,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不然没有人可以例外。

严嵩当然可以倒向裕王,事实上他也不停地向徐阶示好,只是徐阶一直不接招。严世蕃说的很好,这全天下谁都有退路,只有我们没有退路,只有你儿子没有退路!他们为什么没有退路?首先嘉靖皇帝不能允许自己的刀变成别人的刀,刀能杀人,也能伤己。以徐阶为首的清流已经倒向了裕王,严嵩也想倒向裕王,自己这个皇帝难道靠吕芳手下的太监来撑着?严嵩要是敢倒向裕王,那他就是要逼死嘉靖,嘉靖绝不能饶他!



裕王也不能答应,裕王的命运不在自己的手上,而在嘉靖的手上,和皇帝老子抢人,他没这个胆子,用吕芳的话说:找死也不是这个找法!以裕王来说,他也没有这个能力掌控严党。严党虽然叫严党,但它其实不姓严,他真正的姓是朱。严党的势力内有严嵩父子掌控的内阁和六部中的三部,外有胡宗宪这样的军头,内外文武都有了,这么大的势力,这是严嵩应该有的权力吗?不是,他不过是替嘉靖皇帝收着,嘉靖皇帝后来决定倒严,一夜之间,严家家破人亡,他没有那个力量。裕王也没有,这股力量只有九五之尊的嘉靖可以掌握!裕王收了严党,嘉靖就要完,嘉靖完了,裕王压不住严党,自己也要完。即使像后来崇祯杀了魏忠贤那样,朝廷也废了。

清流也不能容忍严党,那是血海深仇,是越中六谏、戊午三子、周云逸这些忠臣的血。天下百姓也不能容忍严党,那是几十年的搜刮民脂民膏,那是几十数百万百姓的生命。裕王收了严党,那就是自绝于清流、自绝于百姓。没有了清流的支持,裕王就会变成严党的玩物!

严嵩,只能成为嘉靖的刀,只能留给嘉靖的儿子祭自己的刀。嘉靖有一天老了,裕王终究要上位,等到那一天,裕王手下的清流会将严党一网打尽,掠尽他们的家财,杀死那些恶名远扬的人!等到了这一天,裕王才能天下归心,以万民之主的形象入继大统,而他手下的清流也将占据严党长期占据的重要岗位发光发热!


慕良论史

不请自来!

其实严嵩和和珅一样,都是精明能干,既是能臣同时也是权臣,代表着上一代君主的价值体系,同时也是一派利益集团的首脑,政治斗争中大多时候没有太明显的对错,都说严嵩是权奸,为什么嘉靖帝就看不出来呢?一个能启用并培养胡宗宪张居正等大批能臣干吏的君主,怎么可能看不透严嵩严世蕃?还有乾隆皇帝能让一个贪婪无比的大蠹虫红火20多年吗?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严嵩肯定不傻!而且必然也会并且别无选择的靠拢到裕王身边,只是他自己树大招风,前朝已经是位极人臣了,新主子还能给他什么?难不成把皇位给他?

还有严嵩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严重影响到新皇帝的统治,这是最根本的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君权与相权的主要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再有一条,新主子的班底也要上位,你老是占着位子,挡住人家上进的路了,肯定有一大群人要搬掉你这块绊脚石!比如徐介和张居正高巩合力除掉严嵩,后来张居正又搬掉了高巩……当然这是后话。

还有一条,除掉严嵩是新皇帝树立权威的需要!《让子弹飞》最后,黄四郎问张牧之,到底是我对你重要还是钱对你重要?张牧之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我甚至可以想象的到,严嵩在裕王登基之前肯定还畅想过自己的严家王朝千秋万代的繁荣昌盛吧!

电视剧往往都是戏剧化,比如《乾隆王朝》里,和珅对永焱登基帮助那么多,甚至起到了巨大作用,这是不太可能的!在封建王朝里,皇权思维可不是感情戏的范畴,在历史上,乾隆的几个儿子中,老十一和老十七都是很厉害的,甚至可以说能力远远超过十五子,可是为什么会偏偏选他了呢?我个人倾向于太上皇和皇帝之间的博弈关系决定了,作为太上皇的乾隆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但是对最高权力的眷恋让他不得不昧着良心选择一个好控制的做接班人,他能心甘情愿做自己的影子!

政治斗争不是你想的,而是时局需要!

正如武则天的所作所为,至亲亦可杀!几个儿子都被她亲手杀了,还不是因为他们都是阻碍自己登上权利顶峰的最强劲的潜在障碍,尽管她的儿子们可能自己都默认了老娘当皇帝,可是保不齐底下有人要借机拥立新君,来个黄袍加身,天下顿时大乱!杀掉这几个祸害,留下一两个,对天下表表心迹,我只做一届,后面肯定会归还大唐神器云云,李旦就是因为好控制,最弱,反而能够活下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政治是有公式和定理滴!


袁知袁味

《大明王朝1566》中,讲述的是以严嵩为首的权臣腐败集团和以徐阶为首的次辅正派团体进行的政治较量。

大明王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封建王朝,其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太有才了,加上他本人精力也很旺盛,在建立大明后创立了一套很完善的管理体制,其本意是使他的朱家王朝千秋万代,可是事与愿违,明朝的皇帝大多都不干正事(这里的正事指的是皇帝的职责)。

《大明王朝1566》中的皇帝嘉靖朱厚熜尽管也做了一些政绩,但其一生专注于炼丹,并没有把心思放在治理天下上。当时朝廷中以权相严嵩为首辅,徐阶为次辅。以二人为首的两派互相斗争的很厉害,当权者嘉靖皇帝乐得看手下两个大臣你争我斗、互相制约。

对于严氏父子,嘉靖皇帝是心里明白的。严嵩擅长于写青词,很对嘉靖的爱好,加上多年来一直在前面替皇帝敛财,严氏父子多少贪污点也是默许的,只要天下还是他朱家的就好。而严氏父子也很明白自己在嘉靖皇帝眼中的作用,一直在不断地完成着皇帝默许的使命。时不时地也往自己的腰包里带点“私货”,只要不过分嘉靖是可以原谅的。

而明王朝唯一的继承者裕王朱载垕的师傅团队则是以徐阶为首,包括高拱、张居正等人。这些人是以“天下为已任,不惜为此赴汤蹈火”之辈,是与严氏父子相对立的阵营。严氏父子自然知道嘉靖百年后的继承人是裕王,可是一直以来都是对立阵营,并且此时坏事做尽了,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所以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向裕王靠拢,只能是多多向自己的现主子嘉靖皇帝尽忠,以此换来生的希望。恕不知,严世蕃贪婪成性、不知轻重动了嘉靖的奶酪,最终落得个罢官抄家。真可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