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的规矩—民国时期武术练习者们比武有哪些规矩

武林的规矩—民国时期武术练习者们比武有哪些规矩

民国时期剑术照片

民国时期算不上是一个好的时代,社会动乱、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但对于中国武术来讲,经历了明清时代的民间禁武之后却迎来了近代武术发展的小高峰。民国时期武风兴起与当时政府提倡武风有莫大关系,中国历朝历代向来“重文轻武”,但民国武术的'黄金十年”使得武人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不少武人都直接受聘于政府。据说当时北大校长月工资是600银元,已经是非常高的工资了。但有一些受聘于政府的武人,比如孙儒堂和韩伯言月薪甚至达到了每月1000银元。

武林的规矩—民国时期武术练习者们比武有哪些规矩

招数拆解

尽管民国时期尚武之风盛行,但尚未发现各门各派之间互相私斗的记录,之所以会这样,当然离不开武林规矩的确立。民国时期的武林规矩非常大,究竟大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例如武林的规矩不讲官职,只讲辈分。即便是当上军官,见了街头一个卖豆腐脑的师叔,还得跪下磕头。”当时,孙儒堂受北洋政府礼聘,做了政府的顾问,某天从河南乡下来了一个姓钱的前辈,孙儒堂当街就给师叔跪下了。这件事在当时留下了一个典故:形意门规矩大。实不单是形意拳,其他门派也是这样的。(见徐浩峰《逝去的武林》一文)。为什么民国时期的武术家们都比较看重”规矩“,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想要依靠政府衙门来解决纠纷纠纷,想必既麻烦,又不符合武人脾气秉性。而在民国时期,武人又是一个职业,很多人靠着这份本事吃饭,养家糊口,加之武术的特殊性,如果缺乏规矩约束,难免出现打打杀杀的混乱局面。那武人之间出现了纠纷会怎么办呢?大家会和我想的一样,没有什么事情是通过比武解决不了的,既然谈到规矩,民国时期的比武也是有很多规矩的?今天我们谈谈民国时期比武有哪些规矩?

武林的规矩—民国时期武术练习者们比武有哪些规矩

箭术柳白猿剧照

前文提到,民国时期武人是一份职业,比武较技是很容易砸掉自己的饭碗的,所以对于比武这件事,武术人们看的都会比较重。徐浩峰曾经说过民国武人也比武,性质有点像举行婚礼。先有人提出比武,然后下战书,到了比武那一天要有人迎送,擂台之上要有公证人,甚至还要签订生死文书。比武的形式则分为南派和北派两种,南派一般几分钟甚至一分钟不到结束,比赛一开始,双方就不停的打,直到一方被打倒无法站起。北派的比法经常打上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因为按北派的规矩,双方先是在擂台上绕圈,突然交手,几招后又同时后撤,然后再绕圈,再交手,所以,只要不是双方相差十分悬殊,比赛时间都比较长。

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之后,慢慢的有了政府层面的擂台比赛,例如1928年第一次“国术国考”、1929年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性国术游艺大会、1933年第二次“国术国考“以及“全国运动大会”中的散手比赛。尽管这几次公开擂台赛比试的过程以及结果都不甚理想,但代表了比武规矩由民间约定俗成到官方统一制定规则的进步,这就是今天商业比赛的雏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