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內首個微電網成功運行兩年

20千瓦垂直軸風力發電機。

10千瓦光伏逐日發電系統、200千瓦水平軸風力發電機。

山東省內首個微電網成功運行兩年

6月剛過,國網山東電科院公佈一個喜訊:他們在自己院區內建設的山東省內首個“新能源分佈式發電及微電網實驗示範工程”,自2016年4月投運以來至2018年6月17日,已經自發電40餘萬度,真正實現“節能降耗 保衛藍天”。

國網山東電科院院區微電網工程是由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混合儲能系統、交直流電動汽車充電樁和配用電設備組成,形成風、光、儲、輔為一體的多能互補微電網工程。系統總髮電容量接近500千瓦,通過院區內獨立400伏交流母線互聯,經400伏/10千伏變壓器升壓後送入10千伏配電線路併網發電。

該工程最大特點在於採用不同類型的光伏發電技術和風力發電技術,包含84.15千瓦樓頂固定式光伏發電系統、73.5千瓦車棚薄膜光伏發電系統、96千瓦建築一體化光伏幕牆發電系統、10千瓦光伏逐日發電系統、一臺200千瓦水平軸風力發電機、一臺20千瓦垂直軸風力發電機、100千瓦時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和150千瓦時鉛酸電池儲能系統。工程運行可按照系統需求主動地調整各分佈式電源接線方式,實現併網或孤網不同模式運行,可開展各分佈式電源協同優化控制策略的研究,是集發電、科研、示範於一體的智能微電網工程。

2017年初,國網山東電科院多能互補分佈式發電及微網實驗室提出可廣泛適用於配電網分佈式電源接入的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系統建設方案,建立包含三端能量流的智能微網直流配電系統,交流側電壓為380伏,直流側電壓為±1.5千伏。2017年6月,該套三端柔性直流輸電系統進入山東電科院安裝調試,2017年下半年完成在院區原有交流微電網的接入,建成山東省內首個集風、光、儲、輔於一體的交直流混合微電網。

該三端柔性直流輸電系統中,第一端接入交流電網,第二端接入車棚薄膜光伏和垂直軸風機,第三端接入混合儲能和光伏逐日發電系統。調試中,該院技術人員完成了柔性直流輸電系統中多端清潔能源的接入和併網運行、交直流混合微電網孤網運行及併網運行與孤網運行間無縫切換等多個運行試驗,掌握了多端柔性直流配電系統啟動及運行協調控制、分佈式可再生能源同步接入協調控制、儲能電站接入多維控制及直流配電網並、離網運行等關鍵技術。

三端柔性直流配電系統接入後,院區微電網中分佈式可再生能源及儲能電站等可通過柔性直流配電系統接入直流配電網,靈活調控直流配電網中的功率流向,同時實現了配電系統中併網運行、孤網運行及併網、孤網運行間的無縫切換,對有效解決院區分佈式新能源(光伏、風電)併網的同步性問題,增強儲能電站接入的靈活性,有效提升院區供用電的可靠性及直流配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伴隨我國分佈式新能源發電的大規模井噴式接入配電網,儲能系統和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城市重要負荷的高可靠性、高質量供電需求進一步加大,直流配電網發展潛力巨大。柔性直流配電系統將成為提供解決直流配電網新挑戰的重要技術手段,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國網山東電科院將立足現有的技術基礎條件,結合院區清潔能源利用實際,對柔性直流輸電系統的控制策略及微電網的能效配置、運行特性和經濟價值等展開深入研究,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服務國家清潔能源發展戰略、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的目標下持續發揮作用。

儲行業資訊,傳未來之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