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幹部將打破職業年齡限制


團十八大開幕當天,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賀軍科代表共青團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作了關於團十八大的報告,報告(實錄版)提出,共青團改革永遠在路上,全團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再出發。

亮點一:團領導機關工作運行管理縱向扁平化

原文:

推進團的領導機關工作運行管理縱向扁平化。進一步明確不同層級團組織的功能和職責定位。整合市、縣兩級團組織工作職能。一體謀劃縣域團的工作,探索縣級團委直接統籌縣域範圍專職團幹部和工作資源、直接面向青年開展工作的運行機制,根據青年分佈和工作需要,在重點領域、重點群體中成立相應的團組織並選配工作力量。

案例

石景山團區委探索扁平化改革

石景山幾年前就開始探索統籌區域內的資源,區裡建立了區級青年共建委員會,包括幾十家成員單位,駐區單位比如企業、法院、市級機關等團委都加入進來,按照原來的制度,他們有各自系統內的上級,但依託區級青年共建委員會,這些單位的團委領導都成為共建委員會的成員,委員會定期開會,團區委和這些單位的團委直接聯繫,協調資源,還探索了項目制運作,比如要做一個青少年法制教育項目,成立一個宣講團,就統籌調動區域內法院、檢察院團委資源,做出專業化安排。

去年,他們做了10個類似的項目,涵蓋了區域內絕大部分單位。由於平時和各單位的團委有常態化合作機制,因此在提出統籌資源需求時,一般都會得到各單位的積極響應。

聲音

扁平化有助於調動更多資源 希望出臺具體措施

石景山團區委書記吳智鵬表示,扁平化改革就是要建立區域化團建大格局,有助於調動區域內各方面資源。按照原來的制度安排,各級團委有上下級關係的,上級團委可以用行政命令要求下級團委做工作,但區域內的其它單位團委,由於沒有隸屬關係,缺乏強制性,能統籌調動的資源有限。扁平化改革後,比如一些駐區單位的團委有各自系統內的上級,但是縣級團委也可以統籌他們的資源,共同為青年開展工作。

亮點二:團委機關不拘一格降人才

原文:

在團中央、省級團委機關,堅持拓寬來源、選管並重,注重人崗相適,有針對性地制定選拔、使用和管理辦法,建設一支優勢互補、充滿活力、戰鬥力強的“專掛兼”相結合的團幹部隊伍。在團市委、團縣委機關,探索打破職業、年齡、資歷、級別限制的面向社會的團幹部選配機制,把各領域優秀青年人才選拔到黨的青年群眾工作崗位上。

案例

團市委選拔52名掛職幹部和4名兼職幹部

在團市委機關精簡專職團幹部的同時,團市委不拘一格,面向各領域基層的優秀青年,選拔了52名掛職幹部和4名兼職幹部,並制定出臺了掛職幹部兼職幹部選任管理辦法,打造了“專掛兼”相結合的機關幹部隊伍,同時積極推動團區委也配備掛職和兼職幹部。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每個街道鄉鎮選派一名團建督導員,選派志願者參與社區青少年工作,在基層建設了“團幹部+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的基層幹部隊伍體系。

探索打破職業、年齡、資歷、級別限制的面向社會的團幹部選配機制,目前已經在多個區團委鋪開,以朝陽團區委為例,領導班子除了一名書記和兩名副書記是團區委編制內幹部,還有兩名兼職副書記,體制內和體制外都有。掛職要求完全脫產,全職參加現有的工作。

聲音

打破職業等限制有助於去行政化機關化

朝陽團區委書記郭勳認為,以前機關幹部事務性工作較多,到一線接觸青年機會不多,現在來自各領域的青年直接到機關,增加了交流和了解,增加了群眾性,也有助於去機關化、行政化,同時對於解決機關單位的人員不足也是一種幫助,不同領域的人才進入,有助於瞭解青年需求,有利於工作思路的拓展。

石景山團區委書記吳智鵬表示,打破級別的限制,可以讓更多優秀青年進入,比如以前團區委副書記是副處級,體制內選拔幹部有級別要求,但社會各領域青年沒有這個限制,可選擇範圍更加廣闊。社會上很多不同行業的優秀青年選拔到機關,市級層面在做,比如團市委也有來自體育系統的申雪兼職副書記,很多區都在做。年齡限制方面,以前並沒有聽過有明確的年齡限制,如果打破年齡限制,可以讓合適的幹部繼續做工作,發揮作用。

亮點三:推進互聯網行業團組織建設

原文:

根據團員青年流動聚集狀況,繼續大力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園區、互聯網行業等領域團建。

案例

團組織活動覆蓋整家企業

可以看到,團組織已經深入到非公有制經濟領域,不少私有企業為了加強自身建設,也在不斷建設團組織。九一金科技集團成立於2011年9月,主攻互聯網金融領域,有350餘位員工,且大多為年輕人,其中80後、90後人群就佔到了八成,而90後的團員青年就有三分之一。

據瞭解,2015年該公司建立了團組織,按照公司職能部門分為6個支部。公司團組織活動十分豐富,根據員工的興趣愛好以及年輕人的特點,共建設了11個健康生活俱樂部,包括登山、騎行、早起等各種興趣團體,員工可以選擇性地參加,保證每人每月至少參加一次團組織活動。此外,還不定期舉辦一些公益活動,組織青年參加。可喜的是,該公司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已經實現了團組織生活對所有團員和青年的全覆蓋。

聲音

非公企業團建要注重青年成長和興趣

關於如何做好非公有制企業的團建工作,九一金科技集團董事長、團總支書記許澤瑋有著自己的一套經驗和想法。在他看來,在非公企業中凝聚青年力量,一是要靠工作促其成長,二是要靠興趣匯聚人心。

“員工在企業的目標包括期待工資、加強學習、提升自己,我們會加強跨部門之間的學習交流,給員工搭建平臺,讓他獲得成長。另外,就是要圍繞青年的興趣點做文章,通過開展各種興趣小組、俱樂部,讓他們覺得這些活動有意思,就能使他們對團組織產生歸屬感和依賴感。”

許澤瑋表示,還有一個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企業主要負責人要重視團建工作,願意讓員工花時間精力去參與團組織活動。當然,團組織工作也離不開黨建的引領以及工會的支持,通過黨團工一體化推動團組織建設。

亮點四:完善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制

原文:

團的領導機關要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完善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制,把資源向基層傾斜。各級團組織要增強主動整合社會資源的意識和能力。

案例

團市委為鄉鎮(街道)配備基層團建督導員

為落實《關於做好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的意見》和《共青團北京市委改革方案》等有關工作要求,進一步強化全市團的基層基礎工作,建設 “團幹部+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的基層團組織工作隊伍,推動完善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制,把資源向基層傾斜,北京團市委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為全市各鄉鎮(街道)配備基層團建督導員。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329個街鄉的人員配備工作。

在本市團工作實踐中,已有不少區在整合社會資源、融合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社會工作當中。比如,東城區開展重點青少年個案幫扶就引進了專業的社工機構。東城團區委與宜華社工事務所簽訂合作協議,今年將開展20例個案幫扶。

聲音

引進社會力量可彌補專業不足

東城團區委副書記(兼)袁日涉表示,東城區自2016年開始,就已經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引入專業的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社會工作。目前,東城團區委青少年權益保護部門的工作人員僅有兩名,各項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引進專業的力量,一方面能補充人力,同時也能彌補專業上的不足,

“青少年工作會涉及到很多專業的學科,包括法律、心理學、社會學等各個領域,由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效果肯定比我們自己做要好很多。以重點青少年個案幫扶工作為例,社工會對孩子定期上門入戶調查,進行心理、情感上的分析指導,形成系統報告。孩子們可以因此獲得幫助、進行社會矯正、最終迴歸家庭。”袁日涉認為,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委託社會力量來做青少年社會工作,對於團區委以及社工事務所來說都是一種互相的促進。

亮點五:打通與青年的“最後一公里”

原文:

在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融於青年的優勢基礎上,積極延伸團的手臂,豐富團的神經末梢,打通與青年的“最後一公里”,使共青團真正成為廣大青年身邊的有效存在,而不能是擺設。

案例

聲音

成為青年身邊的“有效存在”

清華大學團委書記邴浩提出,打通與青年的“最後一公里” ,最關鍵的是要成為青年身邊的“有效存在”。存在不意味著有效,即使團委老師們和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成為常態,但不和學生們交流,就是無效的存在。“有效的存在”應該“有溫度地互動”。學生們對什麼感興趣、他們希望團委提供什麼樣的平臺、團委的工作怎樣才能做得更好,這些都需要和學生們進行有效溝通。共青團不能生硬地介入到青年的生活中,而是自然地融入,“要做同學們身邊的空氣”,邴浩強調說,讓學生們對團委老師“不知有之”,但沒有又不行,才是真正打通了和青年的“最後一公里”。

李澤偉 蔣若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