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有病沒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

還記得以前有位名導說,中國垃圾電影遍地,是因為有太多垃圾觀眾捧場。

這次《藥神》的口碑和票房,證明了,中國垃圾電影如雲,主要還是導演的問題。

電影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一個賣印度神油的中年人,為了解決中年危機走私印度便宜的白血病仿製藥發家致富,最後良心發現卻被捕入獄的故事。

故事簡單,立意極高。

(以下劇透預警)

窮人是不是活該等死

這部電影狠狠撕開了中國人“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現實問題:除了富豪,中產階級、普通百姓、窮人,面對死亡,並不平等

電影中,這種白血病藥近4萬塊,一瓶120粒,一天4粒,一粒藥的價格,基本上是1g黃金。

一個老婆婆,吃了3年的正版藥,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她不想死,她想活著。

窮是她的原罪,因為窮,所以她活該等死。

電影中有一句極諷刺的話: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在天價藥物面前,眾生平等,成了一句笑話。

而這時候仿製藥出現了,不吃就是等死,吃了就可能變好。

和活命相比,買仿製藥,何錯之有。

電影取材於真實故事,不同的是,真實故事的主人公陸勇是為了自救,而不是掙錢。

2002年,陸勇被查出慢性白血病,他靠23500一盒的天價抗癌藥維穩,不到2年花光了56萬。

那年,北京二環的房價才不過8000。

他建了病友qq群,原本是想交流病情信息,卻發現群裡能服用起天價藥的,只有他和另一位經商的人。

群裡100多人,有一些人的頭像過段時間,就再也沒有亮起過。

有一天,他翻閱文獻時得知,印度有一家廠商正在仿製他吃的藥,為了幫助病友,他聯繫了印度廠商,獲得了最直接的價格——每個月不到200。

和電影中徐崢是為了錢才去做代購併賺取利潤不同,陸勇免費給病友們代購,沒有賺取任何利益,他前後幫助了上千名病友。

但他代購仿製藥的行為是違法的,2013年他因為涉嫌“銷售假藥罪”被逮捕了。最後,由於他沒有賺取利潤,加上數百名購買白血病藥的病人實名寫信求情,他被無罪釋放。

病友聯名信中有一句話:

進口格列衛費用昂貴,吃不起如同等死,印度仿製藥的出現,才增加了活下去的勇氣,請給慢粒白血病患者一些活路吧,以人為本才是正路。

他們的聯名信,不是在救陸勇,而是在救自己。

有病沒有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

這是湖南一位慢性白血病人,去和省委提將藥納入醫保時說的話。

有罪的究竟是誰?

片中的牧師,原本出於信仰是不應該碰走私,但是在生命面前,他還是選擇了活下去。

在上帝缺位時,能救人的,只有人。

但人不是神,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

知乎有個熱門問題:《藥神》裡究竟誰有罪?

其實誰都沒有罪。

片中最大的反派是利慾薰心的藥廠,將藥的價格開到4萬的天價。

但是,真正和病魔抗爭的,不是仿製藥,正是研發出有效藥物的藥廠。

“靶向藥之所以昂貴到要賣幾萬元,那是因為你能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了,第一顆藥的價格是數十億美金。”

每開發一種新藥,成本至少是十億美金,還有後續漫長的臨床試驗——這都是成本。

諾華公司投資了836億美金,最後獲准使用的藥,只有21種。

這是得了21種絕症的病人,唯一的希望。

這也是人類與病魔抗爭史上的一大進步。

天價藥物雖然令人絕望,但是如果沒有它,結果更令人絕望。

還有人罵執法者,罵警察局長無情,但作為法律的守護者,他的職責就是守住底線。

徐崢罵黃毛“你倒是劫富濟貧”,但他自己、所有吃仿製藥的病人,都是在劫富濟貧。

劫的是瑞士醫藥公司,救濟的是自己。

藥販子法理上有錯,情理上無錯,他是在救人。

購買仿製藥的人,雖然買走私品是不對的,但是,當他們的生命已經處於倒計時的時候,你如何再去苛責他們呢?

在生命面前,社會法律、道德是如此的蒼白、無力、無用。

當神缺位時,誰來當上帝?

片中最後,徐崢倒貼自己的錢賣藥救人,但他是人,他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十萬慢性白血病人,他不可能全部救得過來。

當神缺位時,誰來擔當神的角色?

和菜頭的文章下面,有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評論。

《藥神》:有病沒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

微博有人吐槽了現實:電影是美好的,但實際上,一瓶2000的藥,藥販子賣8500,一瓶吃22天,國產藥幾年了,依舊沒有等到。

《藥神》:有病沒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

吃了沒有副作用是很幸運的,仿製藥畢竟不是正版,很多時候會導致副作用。陸勇也是和正版藥對比後,試驗了很久才確定正確吃法。

《藥神》:有病沒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

用自己的身體做臨床試驗,只因對病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去。

仿製藥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還好,現實中,陸勇案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反響:最後我們有了比較好的結果:納入醫保,買3送9,大大減輕了病人的負擔,以前只有20%的人能承擔,現在至少60-70%了。

這部電影,也讓我們感嘆,我們終於有了這樣反應並幫助改變社會現實的電影。

片中都是小人物,但正是這些在時代洪流中努力生存的小人物,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可以多寶貴。

徐崢扮演的勇哥,一開始是個令人討厭的中年油膩男,家暴、貪財等所有品質都有,但最後,他將自己的不義之財全部用作替他人救治上。

呂受益,和他名字相反,他並沒有從受到什麼益處。一個邊緣型人物,坐在路邊吃盒飯都很開心,抱著最後的希望去找人從印度代購藥。勇哥請自己吃個包子都要再要一屜,為了家人而生,最後看著家人笑著離開。

農村出身的黃毛,為了不拖累家人,自己在城市中掙扎求生,愣頭青到整天王炸老闆,明明得了不能感染的病,卻在那麼髒的地方工作,最後為了保住勇哥、多救人,付出了生命。

他也是唯一一個吃了呂受益給的橘子的人。

為了給孩子治病去跳鋼管舞的單身媽媽,在看到群眾受騙時唯一挺身而出的牧師,甚至是作惡的假藥販子,在被警察審訊時,也守住了最後的人性,沒有供出徐崢。

週一圍飾演的警察,在面對病人群眾時,選擇了消極配合,在猜出小舅子就是賣假藥的人時,假裝不知道。在黃毛出車禍時,他焦急地抱起他跑向了急救室。

人性本該如此熠熠生輝。

這些年的快速發展,讓我們忽略了,人本來就是脆弱的,幾十年前,傳染病還能要了無數人的命。

即使現在,在非洲,霍亂、瘧疾這些其他大陸早已消失的疾病,還在肆虐。

活著,本來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團圓不是常態,分別才是。

我們每天健康的生活、工作、喜怒哀樂,原本就來自於人類的努力,而不是上天的恩賜。

感謝這部電影,作為國產片十年以來第一個9.0,它給了國產電影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那麼多導演叫囂著觀眾不行,欺騙觀眾、玩弄資本而不是出好作品的年代,只有徐崢和甯浩,做到了對觀眾負責。

韓國一部《熔爐》,改變了韓國的法律。

中國的《我不是藥神》,或許可以改變無數絕症病人的命運。

這才是藝術作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