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赚几千万的小鲜肉,你怎么看,各位?

“小鲜肉”三个字,对于当下的影视圈而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制作方渴望他们带来流量,获取更高的回报;同时,又认为他们漫天要价不敬业,还分走了蛋糕中的最大的一块。今天我们来聊聊小鲜肉!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怎样才能被称为“小鲜肉”?

“小鲜肉”最早是指年纪轻轻的男演员,随后逐渐演变为粉丝众多的年轻偶像的代称,也有人给这类艺人起了一个新名字——流量明星,因为有他们的地方,就有话题和流量。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上海电影节上,冯小刚再度把炮火对准“小鲜肉”——“这些孩子啊,太娘。市场怎么会追求特娘的男孩呢?男孩应该阳光,有爷们劲儿”、“现在的男孩都很腼腆、俊美,再加上被包装成那样,现在的经纪公司起了很大的坏作用”。

成龙受访时曾爆料,某“小鲜肉”一到片场,就把自己当成是大牌,武打戏的部分别人都帮忙拍完了,才在在众人的簇拥下来拍几个喘喘气的镜头,接着直喊“我好累啊”连忙收工。

报价这么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片方等着抢?

这位导演笑着回应说:“没有人啊,现在流量男演员非常缺,吴亦凡、鹿晗、黄子韬这波的报价近亿,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人特别少,剧组又都希望有带流量的‘小鲜肉’,毕竟是拍给女性观众看。”

早前,导演陈可辛也在受访时透露,当下整个发行制度是倾斜于大IP和“小鲜肉”,“被市场绑架是摆在所有电影人面前的一道坎”。

老戏骨高明提到,当下影视圈的一个通病就是用演员来选角色,“先把热门演员定下来,再去给安一个合适的角色,但实际上应该根据角色来选演员”。他还说:“在我看来,一些有颜值的演员就是男不男女不女,头发都长到眉毛这里,一看是千篇一律,没有任何的魅力”。

一年赚几千万的小鲜肉,你怎么看,各位?

一年赚几千万的小鲜肉,你怎么看,各位?

一年赚几千万的小鲜肉,你怎么看,各位?

2016年8月26日,央视播出“天价片酬”专题新闻,片中就国内艺人高片酬的工作做了报导和点名批判,天价片酬导致制造经费严重被占用,编剧、后期配音等其他工作人员的报酬极低一级问题。《人民日报》上一年9月也发文痛斥艺人天价片酬,文章称,不少影视剧里,用于艺人薪酬的花销占到整个项目费用的一半以上,而最该花钱的后期制造、特效等环节,却只能在有限的预算里“戴着镣铐跳舞”。

总之,不管谁是引发众怒的“小鲜肉”,我们都希望,多一些真诚,少一点套路,多拍好剧,才是好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