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黔川渝三省市交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贵州省遵义市,黔川渝三省市交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遵义,贵州省地级市,地处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总面积3.1万平方千米(市辖区318.5平方千米),总人口712.6万(市辖区63.5万)。全市辖3个区、9个县、2个县级市。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

贵州省遵义市,黔川渝三省市交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

1、春秋、战国时期为鳖国、鳛国地。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犍为郡,治鳖县。元鼎六年(前111年)隶牂柯郡。

2、唐贞观元年(627年)置郎州及恭水县,十三年改播州;十四年改县名为罗蒙县,十六年改名遵义县。

3、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置遵义军。元置播州宣抚司,治今市区;思州宣抚司,治今凤冈县,先后隶四川行省、湖广行省。

4、明洪武五年(1372年)以宣抚司地置播州宣慰司,改属四川;十五年隶属贵州都司,二十七年又改属四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废播州宣慰司置遵义军民府。

5、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遵义府。雍正六年(1728年)遵义府由四川划归贵州管辖。

6、1913年废遵义府,所属县归黔中道。1937年移治遵义。7、1949年设遵义专区,1950年析遵义县城关置遵义市(县级),1951年撤市入县,1952年复置遵义市。1970年属遵义地区。1997年撤销遵义地区和县级遵义市,改设地级遵义市,原遵义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划入。

二、地名来历

1、遵义之名,相传出于《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2、西汉末年,王莽颠覆刘氏政权。蜀郡太守公孙述趁机自称为蜀王,周边郡县畏其势大投靠于蜀。蜀之近邻牂牁郡功曹谢暹联合地方大姓龙、傅、尹(尹珍的先辈)、董保境自全,并派使者绕道番禺去北方见刘秀,陈说那一片遥远的山国支持刘氏政权。光武帝刘秀刚在河北称帝,中原政局未定,得到蜀之南邻的支持,当然高兴,特别嘉奖牂牁功曹谢暹为“义朗”,褒牂牁汉子保境为汉,维护中央的大义之举。

所以,唐贞观年间,将播州所属罗蒙县更名遵义县。

三、旅游景点

贵州省遵义市,黔川渝三省市交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老地名叫琵琶桥。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 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贵州省遵义市,黔川渝三省市交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云门囤景区。位于虾子镇东部、三渡镇东南,因地处洛安江与湄江汇集处,群山环抱,云雾常年飘浮期间而得名。洛安江流过三渡镇乞邦渡后,江面平波如镜,两岸或青山绿树,或峭壁悬崖,百鸟争鸣其间。距北2.5公里,江流被百丈山崖所阻,向东急转,百山崖下有约100米高的天生桥,这就是闻名黔北的云门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