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玉米對蛋禽的危害

警惕新玉米對蛋禽的危害

玉米是養雞行業必不可少的飼料原料,佔飼料原料的70%左右,玉米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產蛋雞的產蛋性能,影響肉雞的生長,嚴重的甚至影響雞免疫力,抗病力引起病情的發生。新玉米含水量較高,直接使用新玉米,會稀釋日糧的營養濃度,導致代謝能和粗蛋白相對降低,尤其會造成日糧能量水平不足,導致蛋白能量比失衡;高水分破壞飼料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活性成分,打破各營養素間的平衡關係。

警惕新玉米對蛋禽的危害

一、新玉米的特點

1. 新玉米水分大

新玉米,水分大,般新收穫玉米的水分在20%——35%,降雨使玉米難以充分乾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儲藏穩定性大大降低,極易導致黴變。易發黴。黴菌的衍生物黴菌毒素會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如雞的胸腺、脾臟、法氏囊、骨髓、肝臟等,大大降低雞體的抗病能力,增加雞群感染新城疫、禽流感、傳支等病毒病的發病幾率。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新收的玉米放置一個月,就可以餵雞了。因為放置時間長了可使玉米中大分子多糖轉化成容易吸收的澱粉,能量才能被雞很好利用。

2. 新玉米黴菌毒素

黴菌生長需要適合的溫度、溼度、氧氣及能源。當溼度大於85%,溫度高於25℃時,黴菌就會大量迅速生長,併產生毒素。黴變玉米產生的毒素主要有黃麴黴菌、赤黴烯酮、伏馬黴素及嘔吐黴素等。其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黴菌毒素破壞胸腺、脾臟、法氏囊、骨髓、肝臟等免疫系統,大大降低雞體的抗病能力。產生有毒的代謝物,改變飼料的營養組分,降低動物對養分的利用,使養分利用率最少下降10%,造成畜禽採食量減少、嘔吐,甚至拒食飼料生長緩慢和飼料利用率降低,種畜禽生殖系統破壞、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中毒嚴重者導致孕畜流產,甚至死亡。

警惕新玉米對蛋禽的危害

① 黴菌感染引起的口腔潰瘍

警惕新玉米對蛋禽的危害

② 黴菌感染引起的眼下腫瘤

玉米籽粒皮色有黃色、白色、紅色、紫色、黃褐色多種,以黃白色為最多見。正常玉米的顆粒飽滿,無損害、無蟲咬、蟲蛀和發黴變質現象。發黴玉米可見胚部有黃色或綠色、黑色的菌絲,質地疏鬆,有黴味。受黴菌毒素汙染嚴重的玉米,應該廢棄。對於輕度汙染的玉米,經適當處理可以達到飼用標準的,仍可利用。

警惕新玉米對蛋禽的危害

二、新玉米使用建議

針對新玉米這種狀況,需要注意配方的調整,原理是飼料的幹物質營養不變。

第一,加強新玉米的質量控制,避免使用發黴的玉米,或添加針對黴菌感染較強的脫黴劑,如牧翔戰黴。

第二,適度陳化,時間需在一個月以上。

第三,可通過與高品質陳玉米逐步混用過渡,過渡期半個月以上。

警惕新玉米對蛋禽的危害

警惕新玉米對蛋禽的危害

警惕新玉米對蛋禽的危害

1、該病又稱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侵害家禽的免疫器官,造成免疫力低下,其他疾病也會趁虛而入。

該病發病原因

1、黴菌(因為是高溫高溼,未吃完的飼料容易黴變,或者飼料已經發黴,黴菌是該病的重要原因)

2、疾病(特別是病毒病往往也是該病發生的重要原因)

3、肉雞易得(因為肉雞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飼料粗纖維含量低;採食量大、採食頻繁,胃內從沒有排空,也不會出現飢餓,腺胃、肌胃得不到充分訓練,往往是肉雞發病的重要原因)

臨床症狀:

病雞採食量下降、怕冷、糞便為黃色飼料便,病雞生長緩慢甚至越長越小,出現零星死亡。

該病的解剖症狀分為六度.

一度感染:肌胃雞內金靠近腺胃側有白色潰瘍線

二度感染:兩側中間部分出現紅色條紋或潰瘍灶

三度感染:出現未破的潰瘍灶

四度感染:出現破潰的潰瘍灶

五度感染:潰瘍灶破潰的程度較深呈火山口樣

六度感染:最嚴重,潰瘍灶幾乎穿孔或已經穿孔

1、消除黴菌、鞏固抗體

2、消腫潰瘍、抑制潰瘍

3、抗菌消炎、防止繼發感染

4、增強胃腸消化功能,促進採食

5、提高機體免疫力

制黴菌素片+胃霸道+健胃散實現五效合一。

警惕新玉米對蛋禽的危害

警惕新玉米對蛋禽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