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玉米对蛋禽的危害

警惕新玉米对蛋禽的危害

玉米是养鸡行业必不可少的饲料原料,占饲料原料的70%左右,玉米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产蛋鸡的产蛋性能,影响肉鸡的生长,严重的甚至影响鸡免疫力,抗病力引起病情的发生。新玉米含水量较高,直接使用新玉米,会稀释日粮的营养浓度,导致代谢能和粗蛋白相对降低,尤其会造成日粮能量水平不足,导致蛋白能量比失衡;高水分破坏饲料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活性成分,打破各营养素间的平衡关系。

警惕新玉米对蛋禽的危害

一、新玉米的特点

1. 新玉米水分大

新玉米,水分大,般新收获玉米的水分在20%——35%,降雨使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易发霉。霉菌的衍生物霉菌毒素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如鸡的胸腺、脾脏、法氏囊、骨髓、肝脏等,大大降低鸡体的抗病能力,增加鸡群感染新城疫、禽流感、传支等病毒病的发病几率。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新收的玉米放置一个月,就可以喂鸡了。因为放置时间长了可使玉米中大分子多糖转化成容易吸收的淀粉,能量才能被鸡很好利用。

2. 新玉米霉菌毒素

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能源。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菌、赤霉烯酮、伏马霉素及呕吐霉素等。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霉菌毒素破坏胸腺、脾脏、法氏囊、骨髓、肝脏等免疫系统,大大降低鸡体的抗病能力。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改变饲料的营养组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使养分利用率最少下降10%,造成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甚至拒食饲料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种畜禽生殖系统破坏、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中毒严重者导致孕畜流产,甚至死亡。

警惕新玉米对蛋禽的危害

① 霉菌感染引起的口腔溃疡

警惕新玉米对蛋禽的危害

② 霉菌感染引起的眼下肿瘤

玉米籽粒皮色有黄色、白色、红色、紫色、黄褐色多种,以黄白色为最多见。正常玉米的颗粒饱满,无损害、无虫咬、虫蛀和发霉变质现象。发霉玉米可见胚部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质地疏松,有霉味。受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玉米,应该废弃。对于轻度污染的玉米,经适当处理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仍可利用。

警惕新玉米对蛋禽的危害

二、新玉米使用建议

针对新玉米这种状况,需要注意配方的调整,原理是饲料的干物质营养不变。

第一,加强新玉米的质量控制,避免使用发霉的玉米,或添加针对霉菌感染较强的脱霉剂,如牧翔战霉。

第二,适度陈化,时间需在一个月以上。

第三,可通过与高品质陈玉米逐步混用过渡,过渡期半个月以上。

警惕新玉米对蛋禽的危害

警惕新玉米对蛋禽的危害

警惕新玉米对蛋禽的危害

1、该病又称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侵害家禽的免疫器官,造成免疫力低下,其他疾病也会趁虚而入。

该病发病原因

1、霉菌(因为是高温高湿,未吃完的饲料容易霉变,或者饲料已经发霉,霉菌是该病的重要原因)

2、疾病(特别是病毒病往往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3、肉鸡易得(因为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饲料粗纤维含量低;采食量大、采食频繁,胃内从没有排空,也不会出现饥饿,腺胃、肌胃得不到充分训练,往往是肉鸡发病的重要原因)

临床症状:

病鸡采食量下降、怕冷、粪便为黄色饲料便,病鸡生长缓慢甚至越长越小,出现零星死亡。

该病的解剖症状分为六度.

一度感染:肌胃鸡内金靠近腺胃侧有白色溃疡线

二度感染:两侧中间部分出现红色条纹或溃疡灶

三度感染:出现未破的溃疡灶

四度感染:出现破溃的溃疡灶

五度感染:溃疡灶破溃的程度较深呈火山口样

六度感染:最严重,溃疡灶几乎穿孔或已经穿孔

1、消除霉菌、巩固抗体

2、消肿溃疡、抑制溃疡

3、抗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

4、增强胃肠消化功能,促进采食

5、提高机体免疫力

制霉菌素片+胃霸道+健胃散实现五效合一。

警惕新玉米对蛋禽的危害

警惕新玉米对蛋禽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