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組織機械旋切系統,肌瘤微創治療的新手段

在手術中使用子宮內組織機械旋切系統,一步步“吸”除肌瘤組織,最後呈現的是正常的宮腔形態。

陳女士今年39歲,2年前開始出現月經量增多的情況,量多的時候2小時就能溼透一張衛生巾,而且月經要持續10天左右——這陳女士而言無疑是一種痛苦的折磨。時間長了,陳女士就會出現面色蒼白、乏力、精神不佳等症狀。

浙大婦院日間病房自2016年起開展宮腔鏡下子宮內組織旋切技術,2年來受到了很多患者的好評——陳女士接受的宮腔鏡組織機械旋切系統日間手術,也是浙大婦院響應“最多跑一次”改革而進行的一個工作縮影。浙大婦院不斷優化日間病房服務流程,還聯合手術室、麻醉科等多科室召開“助推最多跑一次”專題討論會。門急診科副主任黃秀峰,科護士兼急診室護士長徐凌燕,麻醉科負責人錢小偉,手術室護士長徐紅豔、姚紅霞及日間病房部分醫護人員出席並討論。

子宮內組織機械旋切系統,肌瘤微創治療的新手段

目前,浙大婦院日間病房在各個科室的努力下,已為上千名患者提供了更便捷快速的住院流程,減少了院前等待時間。調整合並部分術前檢查項目,優化麻醉評估和手術預約流程,保障安全,化繁為簡;在原有的急診中心狹小的空間中,成立日間手術單元,將門診與病房相結合,儘可能減少患者奔波;日間手術均應用ERAS快速康復,無論宮腔鏡還是腹腔鏡病人,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同時,術後24小時均平穩出院;在原有宮腔鏡手術基礎上,逐步開展腹腔鏡手術,現已增加至每月20臺左右;日間手術通過定期組織學習,不斷開展新技術如第二代子宮內膜去除術及宮腔鏡組織機械旋切系統;開展日間手術室大出血急救模擬演練,制定完善應急預案等。

在“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帶領下,浙大婦院將完善多學科多部門的協作機制,不斷改進完善日間手術流程,推進日間手術工作,為患者持續改善醫療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