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助力手術「預演」,更多心血管疾病可「微創」解決啦

因為工作原因長期嗜菸酒的劉叔,最近總感覺聲嘶,近兩天熬夜工作後胸背部也常常會劇烈疼痛,好像被刀割開一般。來到中山市中醫院後,經診斷,原來劉叔患有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中山市中醫院血管介入科科主任王耿介紹,劉叔的病非常危險,瘤體一旦破裂,病人會因突然大量失血而立刻殞命,神仙也無力迴天。以往,患者往往需面臨開胸、主動脈置換手術等治療,然而此類手術創傷大、恢復慢,死亡率高,讓患者及家屬望而卻步。

3D打印助力手术“预演”,更多心血管疾病可“微创”解决啦

尤其對於部分主動脈瘤病變患者,由於病變部位的特殊性,如果通過腔內治療手術,很可能會引發腦中風等併發症。而劉叔就是這樣的主動脈瘤病變患者,增強CT顯示,其主動脈潰瘍與左鎖骨下動脈非常接近,這是擺在血管介入科團隊面前非常棘手的問題。

一方面,專家團隊要想辦法堵住主動脈瘤,另一方面還要保證放入體內的支架不會將左鎖骨下動脈堵住,從而導致腦中風等手術可能的併發症。

多虧了醫院新引進的3D打印技術,王耿說:“我們將患者的胸主動脈及周圍血管按1:1比例精準打印出來,3D打印模型上重要血管的定位、大小、開窗位置等都非常精確。

3D打印助力手术“预演”,更多心血管疾病可“微创”解决啦

根據3D打印的血管模型和反覆的手術預實驗,最終醫生們將設計好的人工血管支架放入劉叔體內,成功封堵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同時未影響患者的左鎖骨下動脈供血,圓滿完成了手術。

這場“手術針尖上的舞蹈”著實讓大家捏了一把汗,緊張的2小時過後,醫護人員護送劉叔走出介入手術室,躺在病床上的劉叔和家人笑了笑,經過術後一系列康復治療,劉叔不到一週就順利出院了。

中山市中醫院血管介入科王耿主任介紹,既往治療此類病患的手術時間長、風險大、創傷大、併發症多。很多醫生稱這個手術為“巨創”手術,從胸腔開到腹腔,手術時間長達10小時以上,且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率高。”而微創手術大約只需要2至3個小時,全程無需插管麻醉,患者在術後第二天就可下床行走。

據悉,今年中山市中醫院已完成5例主動脈疾病的微創手術,未來,更多複雜的主動脈疾病都可以用微創的方式解決。

最後,王耿提醒廣大市民:

➤有高血壓的患者,應每天至少2次監測血壓的變化,採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應用藥物控制血壓在正常的範圍;

➤適當限制體力活動,避免運動量過大誘發疾病的發生,在伴有主動脈瓣二尖瓣化畸形和馬凡綜合徵的患者更應限制劇烈活動;

➤定期體檢,監測病情變化,及時手術治療預防主動脈夾層的發生;

一旦出現胸痛等不適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南方+記者】郎慧

【通訊員】黃琳

3D打印助力手术“预演”,更多心血管疾病可“微创”解决啦

【作者】 郎慧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