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佛珠的构成及来历

趣谈佛珠的构成及来历

佛珠(念珠)的构成--子珠,所以称为主珠,通常以108颗为普遍性。藏佛教源头始祖起以菩提子为主,首先是金刚子。后来尤其中国西藏及内地相关,采用了多各类材质原料。

隔珠(节珠),主要以颜色不同,以及材质不同,甚至形状不同,而今从直径上已经有了审美尺度规范,即黄金分割原则的认同,要比主珠大1MM以上。108颗的佛珠所用隔珠,顶隔珠以大于两颗边隔珠1MM或以上为结构美感的一种艺术高层认同。材质主要是珊瑚、蜜蜡、松石、砗磲、琉璃、料器、药师佛珠石、金银三色铜以及后期汉室皇家影响下的青金石等。

趣谈佛珠的构成及来历

佛头(包括佛塔,亦称母珠),作为挂珠佩戴时,佛塔端向下垂。基本以贵重材质为追求。尺寸以大于主珠直径为佳。主要材质为象牙、砗磲、蜜蜡、珊瑚、角骨、银、铜等。

关于佛头(三通)的演变推断,好像是在唐朝宗之女文成公主为代表的大唐文明影响下的藏文化尤其是佛教的革命,也影响佛珠,虽然我们是“取经”于西域边外,甚至,由于大唐的世界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了尼泊尔印度源头佛教文化的在外形式,因此,从中国几千年前的出土项链看,已经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佛珠(朝珠)的基本构成了。

趣谈佛珠的构成及来历

络绳,即将整体佛珠串缀起来的绳线。

计子(记念、纪子),是用于诵经记次用的配件。多种式样,以金属大孔珠10颗串对折或多折绳(皮条为多)并在其下结垂大些的金刚杵、铃等。通常是一对分别在挂珠两侧某计数所需的临时位置,现也有人主要用于装饰,不移动位置,以卡子式的金属计子实际计数,等等不尽相同。

流苏,至于是什么年代兴起的,无明确文献,但是可以根据间接文献推断是晚期兴起,最大可能是清国皇家影响下的结果。当然,大清国的朝珠也是主要吸取了佛珠的结构并加以艺术化提升的产物,尤其在材质使用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可以说非常美妙的衍生文化珍宝,它实际上反过来影响了西藏的佛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