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辦這100件事零跑腿!首批「不見面審批」清單發布

在深圳办这100件事零跑腿!首批“不见面审批”清单发布

“不見面審批”來啦!!

在深圳办这100件事零跑腿!首批“不见面审批”清单发布

小汽車搖號、商事登記、建築施工許可、港澳通行證、應屆畢業生接收、養老保險金領取……昨天,隨著深圳市發佈第一批100個“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自今天起,這些服務事項在深圳全部實現審批不見面、辦事零跑腿

應屆畢業生小吳在河南老家就辦妥了落戶深圳手續,直呼“高效、便捷,有特色”。在應屆畢業生人才引進中實行“秒批”服務,是深圳發佈的首批100個“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中便民服務內容之一。

落戶深圳手續——

登錄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進入人才引進系統,上傳畢業證、學歷驗證報告、接收申請表、身份證照片,僅需十分鐘!

在深圳办这100件事零跑腿!首批“不见面审批”清单发布

下面來看看,

這100個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有哪些:

↓ ↓ ↓

在深圳办这100件事零跑腿!首批“不见面审批”清单发布

深圳此次發佈的第一批100個“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著眼市民和企業辦事體驗,主要集中在市場監管、人力資源保障、公安、交通運輸、住房建設等領域。

尤其是小汽車搖號、無犯罪記錄證明、保安員資格證核發、商事登記、留學回國人員引進、博士後服務、養老保險金領取等11類事項,均屬於日常業務量大、市民期望快速辦理的高頻服務事項。

王卓民——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對於流程相對簡單的事項實行不見面“秒批”服務的同時,深圳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推出“自助”服務,通過自助辦、網上辦,實現“不見面審批”。

在寶安區,只要下載“寶安通”APP,可實現756個事項在線申報和材料上傳。作為全國首個全口徑手機辦事大廳,“寶安通”已實現審批業務“事過留痕、人過留跡”。

福田區自助收取材料的自助服務平臺,服務內容涵蓋民政、衛生等事項,水電煤手機生活繳費等19項公共服務均可自助辦理,實現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

深圳發佈首批100個“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學習借鑑上海、浙江等兄弟省市先進做法,遵從“便利、規範、高效、共享”理念,通過業務流程優化,進一步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實現審批事項全流程網上申辦、網上受理、網上審批、網上籤發電子證照、線下快遞送達紙質證照等審批結果,推動行政審批服務事項“100%網上申報、100%網上審批”,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降低市民和企業辦事成本。

據悉,下半年,深圳將陸續發佈“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圍繞市民和企業辦事堵點難點問題,繼續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推動更多審批服務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讓改革成果惠及面更廣、市民群眾獲得感更強。

“不見面審批”主要做法有五個方面

一是構建集成化電子政務平臺。

按照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建設市、區、街道和社區四級通用的市公共服務綜合信息系統,包含統一申報系統(網廳系統)、網上辦事大廳手機版、一窗式綜合受理系統、統一審批系統、市權責清單系統和“兩個網頁”等六個系統,實現政務服務統一申請、統一受理、集中辦理、統一反饋和全流程監督等功能。

二是全面推行“一網通辦”。

統一服務入口,將深圳網上辦事大廳建成政務公開、行政許可、投資審批、公共服務、公共資源交易、社會信用等行政審批服務的統一門戶;統一身份認證,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做到線下業務線上辦,群眾辦事只需登錄網上辦事大廳即可全流程網辦。

三是多渠道“不見面辦事”。

進一步完善網上預約、網上申報等服務渠道,開通“掌上辦”、“自助辦”,不斷提高全流程網上辦理事項比率。

四是優化辦事流程。

以事項標準化為基礎,加強標準業務建設,重塑業務流程,進一步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減跑動次數。

五是強化物流快遞服務。

支持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的申請材料、審批結果均能通過物流快遞送達,實現網上支付與物流對賬對接。

其實,早在幾年前,

深圳已經悄悄開始實行

“不見面審批”了。

具體有什麼效果呢?

我們來看看!

交通

一年半減少申請人

跑腿738萬公里

自2016年開始,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以網絡預約出租車監管為切入點,積極推進行政許可監管從計算機為輔人工為主的政務服務,向信息數據化、部門協同化、審批智能化、監管一體化的互聯網+政務服務轉變。

在深圳办这100件事零跑腿!首批“不见面审批”清单发布

2017年4月7日,深圳首批《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頒發。

數據顯示

自2016年底深圳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監管平臺上線以來,已核發證件5.6萬餘份。相比傳統模式,相當於讓申請人少跑了738萬公里,減少行政人員110個。

1

7×24小時受理許可申請

據介紹,2016年,市交委啟動網約車監管平臺建設工作,對網約車平臺、駕駛員、車輛等實施許可准入,並完善事中監管。

市交委應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化技術,對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許可辦理過程中的服務事項進行了全面解構、全流程整合:

——以互聯網入口代替行政許可窗口,拓展服務時間;

——以申請人在線填寫電子數據信息代替現場提交紙質證明材料;

——以各部門並聯審核代替人工現場審核,減少人為影響;

——以系統自動評判代替人工主觀批准,確保標準統一、確保行政許可公平公正。

目前,通過網約車監管平臺申請網約車經營許可證、網約車駕駛員證,以及申請進行證件的變更、補辦、註銷、換髮等,申請者都可以7×24小時在線辦理,只需要在互聯網終端上,註冊一個賬號,填報幾份主要證件信息,即可以在家輕鬆等候審核結果。

在申請人提交申請後,通過智能分發系統分別推送至各部門系統進行自動審核,監管平臺根據各部門反饋結果自動判定予以許可或不予許可,並聯審核代替了人工現場審核,系統自動評判代替了人工主觀批准,確保公平、公正。

由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要求申請人必須通過從業資格考試,為了方便申請人,市交委還將從業資格考試系統統一納入監管平臺建設,實現申報-考試-取證無縫銜接。

2

避免許可與監管脫節

依託該網約車監管平臺,政府部門成功解決了傳統行政許可模式下,許可與監管脫節,只能掌握髮證時申請的註冊靜態信息,難以實現動態監管的弊端。

例如,監管平臺可依託基礎數據信息,將實時接入營運數據與許可信息實時比對,快速排查未取得許可駕駛員、車輛;將營運過程中的抓拍人像與許可人像庫比對,將手機軌跡信息與車載終端軌跡信息比對,快速排查線上與線下人車一致情況;將異常情況實時推送執法隊伍,更加精準、高效查處違法行為。

市交委也能對取得證照的人員、車輛情況進行動態監控,一但出現有效期到期、酒駕醉駕等,即刻要求平臺停止派單。與市公安交警部門建立了數據交互機制,更好、更快地查處違法犯罪。此外,平臺還提供查詢服務,市民可一鍵甄別真假網約車,一經舉報核實的納入失信庫。

3

一年半核發證件5.6萬餘份

據統計,深圳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監管平臺自2016年12月29日上線以來,截至目前有超過26萬人次提交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和車輛運輸證申請,核發證件56000餘份。

按照市交委測算,在傳統模式下,申辦人需要到公安機關、交警部門辦理各項證明後,再到市交委窗口辦理業務申請。僅申辦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一項即需要出行30公里。

而在實現全網辦理模式下,相當於減少申請者出行里程738萬公里,減少燃油消耗59.1萬升,減少碳排放1354噸。

互聯網+政務服務不僅讓申辦人“少跑腿”,也在相當程度上解放了政府部門的人力。

現在交委僅需設立一個窗口,主要負責諮詢答疑,材料在線受理後由系統自動審定。據測算,目前相當於節省行政窗口4個,一年可以減少110個行政人員,極大節省了政府資源。

醫療

“面對面”變“鍵對鍵”

什麼是“指尖上的政務服務”?輕鬆點動手指,按流程和規定申報企業相關的信息,幾天之內定會收到回覆。這在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的工作流程中已成常態。

在深圳办这100件事零跑腿!首批“不见面审批”清单发布

2016年12月,深圳頒發了國內第一張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與商事登記同名的營業執照。

截至2018年5月底,全市累計實有商事主體322.9萬戶,其中企業188.6萬戶,個體戶134.3萬戶。全市每千人(按市統計局公佈的深圳市2017年常住人口1252.83萬人計算)擁有企業150.5戶,創業密度居全國第一。

1創全國之先實施名稱自主申報

深圳自2013年3月1日啟動商事制度改革以來,為優化營商環境做了不懈的努力。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審批監管制度中存在的審批難、資金難、場地難等問題得到解決。

基於商事主體迅速增長,與之相關的起名難、核名難等問題逐漸突出,2015年7月1日起,深圳在全國率先推出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登記服務,投資人在深投資創辦企業,只要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便可在設立或變更登記時自主申報企業名稱,無需預先核准。

名稱自主申報改革的亮點在於“不見面、零跑動”。申請人無需前往登記窗口,只需通過電腦PC端在商事登記名稱自主申報系統輸入擬成立商事主體名稱,系統自動回覆申報名稱是否可用,申請人與登記機關即可完成名稱登記。

此外,還有“名稱自主申報秒批”、“我的名稱我做主”兩大優勢。深圳名稱自主申報系統預先設置名稱登記判斷規則,使用技術手段與省工商局、國家工商總局名稱系統對接,申請人在名稱登記系統輸入擬成立商事主體名稱,系統可即時回覆擬成立商事主體名稱是否可用,實現名稱自主申報秒批。

根據名稱自主申報改革後兩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改革後企業登記量同比增長幅度較改革前提高了11.5個百分點,企業申辦營業執照的辦理時限縮減近50%。

2“面對面”變“鍵對鍵”

當下,深圳市個體工商戶累計134.3萬戶,佔全市商事主體總量的41.6%,主體數量非常龐大。這些均源於個體工商戶“不見面審批”的成效。

“面對面”變“鍵對鍵”,全程電子化申報,人不出戶領取執照。個體工商戶設立方式由窗口辦理改革為全程網上辦理、無見面審批,是設立審批方式的巨大變革,做到了“不見面,零跑動”,大量節省時間,減少辦事成本。

此舉真正為個體經營者帶來便利,進一步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激發了市場活力。

3率先實現“全流程網上商事登記”

作為商事登記機關,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一方面增加窗口工作人員、優化辦事流程以緩解窗口壓力,另一方面從根本入手,創新商事主體全流程網上登記制度,並迅速開發了相應的網上登記系統,使商事主體登記完全進入信息化時代

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創造性引入社會公眾已普遍應用的銀行U盾(銀行個人數字證書)來作為辦理網上註冊登記時進行身份認證和電子簽名的工具之一,大幅擴大網上登記受惠群體範圍。

商事主體的全流程網上登記,將產生基於電子簽名的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檔案。電子營業執照將保存於商事登記機關的門戶網站,也可基於申請人的意願載入電子公共服務數字證書並與組織機構代碼證電子副本兩證合一,具有與紙質營業執照同等法律效力。

從用戶註冊到取得電子營業執照,申請人無需到達現場提交材料,股東可遠程電子簽名,登記機關網上審批發照、保管電子檔案。

從此,足不出戶擁有一家企業在中國成為了現實,也可以讓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通過網絡共同成立一家企業。這在全國也是一次創新。

建設“數字政府”,提升治理能力

建設“數字政府”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調要加快推動電子政務,打通信息壁壘,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助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這為新時代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指明瞭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國家關於統籌發展電子政務和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決策部署,把推動電子政務、建設“數字政府”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改革任務來抓,作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的重要突破口來抓,作為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任務來抓,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現代化水平,為深圳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走在“四個全國前列”的最前列提供有力信息化支撐。

當前,深圳市正在按照“數字中國”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在深圳市開展“數字政府”綜合改革試點的工作部署,全面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市政府辦公廳按照市委六屆九次全會提出的“打造一流智慧城市”、推進“智慧城市+政務服務”改革的部署要求,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大力統籌協調,優化政務服務,努力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和深圳政務服務再上新水平、邁上新臺階。

還想進一步瞭解“不見面審批”?

在深圳办这100件事零跑腿!首批“不见面审批”清单发布

來源 深圳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