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症狀表現有哪些,肝血管瘤到底危險嗎?

劉洋溢L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做肝臟彩超檢查發現肝血管瘤,瞬間被嚇倒;當諮詢了相關醫生後又放了心。接下來,我針對大家對肝血管瘤的疑惑進行一一解答。



一、肝血管瘤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

二、肝血管瘤會出現哪些症狀?最大的危害是什麼?

肝血管瘤分為3級:小血管瘤(<5釐米)(佔絕大多數)、大血管瘤 (5~9.9釐米)和巨大血管瘤(≥10釐米)(罕見)。

當肝血管瘤增大到一定程度(一般>4釐米)會出現明顯且持續的症狀:①當腫瘤增大牽拉肝被膜或壓迫胃腸道,出現上腹部隱痛、餐後飽脹、噁心嘔吐、或膽道壓迫症狀等。②部分較大肝血管瘤多在肝外包膜下自發生長,自發和創傷性破裂出血的可能,一旦破裂,病死率達70%以上。


四、肝血管瘤形成的機制是什麼?

目前肝血管瘤的發生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①先天性發育異常有關;②口服避孕藥或多次妊娠的婦女易於發病。

五、有什麼藥物能消除肝血管瘤?

尚未發現某種藥物能徹底消除肝血管瘤。

六、用什麼檢查手段能發現肝血管瘤?

抽血檢查對肝血管裡的診斷價值有限。

超聲檢查可發現直徑>2釐米的肝血管瘤,因其最簡單易行而且無創傷,成為首選的影像學檢查。

彩超診斷不明確,或基礎肝病時,需行CT或核磁檢查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講科普

臨床上最常見的肝良性腫瘤是肝海綿狀血管瘤。本病常見於中年女性,多為單發,佔90%,也可以多發,直徑從2cm到20cm不等,超過5cm的稱為巨大海綿狀血管瘤,腫瘤內由擴張的異常血竇構成,內襯單層血管內皮細胞,血竇間由纖維組織不完全間隔,形成海綿狀組織,偶有血栓形成和鈣化。左右肝的發生率大致相等。肝海綿狀血管瘤生長緩慢,病程在數年以上。較小的血管瘤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而增大後可以表現為肝大,壓迫胃、十二指腸等鄰近器官,導致上腹部不適,以及腹脹、噯氣、腹痛等症狀。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如超聲、CT、MRI和肝動脈造影等,增強CT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整個對比增強過程血管瘤表現為“早出晚歸”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