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暴跌,是什麼壓垮了這家業績大漲的公司?

導讀:萬達信息,光看名字讓人忍不住想到王健林的萬達集團,其實二者之間沒有任何實質關係。

去年,萬達集團因為海外併購引發的國家監管陷入到各種困境中,不得不狂賣資產;而最近,與之名字相似的萬達信息股價又突然暴跌,這是什麼原因呢?

萬達信息全稱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智慧城市綜合軟件和服務提供商,專門從事城市信息化領域服務。公司成立於1995年,2011年1月25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2018年6月15日,即端午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萬達信息尾盤跳水,意外跌停。而僅在2天前,萬達信息股價剛剛創出近一年半的歷史新高27.16元。

6月19日,即節後首個交易日,萬達信息再次上演尾盤跌停戲碼。6月20日,萬達信息早盤跳水,盤中多次觸及跌停,最終收報19.32元,股價下跌9.34%,創1月新低。

突發暴跌,是什麼壓垮了這家業績大漲的公司?

萬達信息端午節前後股價走勢

短短5個交易日,萬達信息股價已經從近一年半的歷史新高27.16元,一路下挫至19.32元,累計跌幅為27.53%。萬達信息過山車式的股價走勢,難免令人唏噓。

萬達信息股價急漲直跌,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到底其中有何隱情?請各位看官搬好小板凳,且聽我一一道來。

上市至今,萬達信息業績可圈可點。2011年至2017年,萬達信息的營業收入從6.95億一路上漲至24.2億元,對應的歸屬淨利潤由8,182萬元增長至3.27億元,對應的扣非淨利潤則從7,692萬元上漲至2.43億元,三大財務指標的年平均增長率均保持在30%-35%之間

突發暴跌,是什麼壓垮了這家業績大漲的公司?

萬達信息近年來扣非淨利潤走勢

2018年4月23日,萬達信息公佈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當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15億元,同比增長16.41%;對應歸屬淨利潤3.27億元,同比增長37.03%;對應扣非淨利潤2.43億元,同比增長1.39%。

與年報同時披露的還有萬達信息2018年一季報。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08億元,同比增長11.81%;對應歸屬淨利潤490萬元,同比增長11.46%。

業績上漲助推萬達信息股價上揚,公司市值也一舉推高至220億元之上。表面來看,萬達信息表現不錯。但是,在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面世前,萬達信息控股股東卻行為反常。

2018年1月22日,萬達信息控股股東上海萬豪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豪投資”)以融資為由,將手中所持1,672萬股股票質押。至此,萬豪投資累計質押股份24,680.76萬股,佔其持股比例高達96.56%

控股股東質押股權進行融資,根本原因是缺錢,這與萬達信息業績大漲的畫風明顯不符。那麼,在萬達信息業績大漲的背後,到底有何“貓膩”?

這與萬達信息近年來瘋狂擴張息息相關。一旦摁下“併購”按鈕,萬達信息根本停不下來。

2012年,萬達信息以3,800萬元購買西藏新時代華波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51%的權益,歸屬於公司的可辨認淨資產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為2,832萬元,兩者的差額968萬元確認為商譽

2013年6月,萬達信息以5,100萬元收購四川浩特通信有限公司51%的權益,歸屬於公司的可辨認淨資產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為4,085萬元,兩者的差額1,015萬元確認為商譽。

2014年,萬達信息以4.5億元購買寧波金唐軟件有限公司100%權益,此次併購確認商譽4.21億元。同年,萬達信息以6億元購買上海復高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100%權益,此次併購確認商譽5.11億元。

2015年,萬達信息以5,800萬元購買湖南凱歌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權益,歸屬於公司的可辨認淨資產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為489萬元,兩者的差額5,311萬元確認為商譽。

無併購,不商譽!通過一系列併購活動,萬達信息的賬面商譽一路飆升。截至2017年底,

萬達信息的賬面商譽高達10億元,佔淨資產的36%

商譽畸高已經說明公司業績有“水分”。更過分的是,多年來萬達信息對10億商譽不計提任何減值準備,即使併購標的業績變臉也不為所動,這明顯有違會計處理原則,存在虛增利潤的嫌疑。

這就造成萬達信息表面業績大漲的虛假繁榮,但其真實資金情況已經捉襟見肘,控股股東不得不以股權質押方式籌措資金,萬達信息的瘋狂併購飽受詬病。

除了10億商譽不減值,萬達信息的員工持股計劃也充滿爭議。

2015年4月16日,萬達信息披露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從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史一兵、副總裁李光亞在內的10名高管到公司基層員工,萬達信息首期員工持股計劃參與者超過2000人,幾乎囊括公司全員。

萬達信息首批員工持股計劃設立後委託大成基金管理,並通過全額認購大成基金設立的萬達信息1號而享有對應的權益。萬達信息1號份額上限為10億份,按照1.5∶1的比例設立優先級份額和次級份額。

其中,萬達信息10位高管合計認購份額為2.75億份,佔比27.5%;其他不超過2000名員工合計認購份額不超過7.25億份,佔比72.5%。員工籌資的4億元購買的是萬達信息1號的次級份額,優先級的6億元為配資資金。

2015年6月,正值A股大牛市尾部,多隻個股輪番上漲,萬達信息股價也一路上揚。考慮到買入成本,2015年6月8日-10日,萬達信息首期員工持股計劃合計買入公司股票727.79萬股,購買均價為137.26元/股,總額為10億元

如今回望,2015年6月12日,滬指達到5178.19點正是頂峰,此後狂洩不止,追高買入者淪為市場接盤俠。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萬達信息首期員工持股計劃剛好買在了頂點。

首期員工持股計劃被套牢後,萬達信息於2015年7月底緊急推出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擬按照1∶1設立進取級份額和優先級份額,籌集資金2億元“救市”。但是,2016年2月6日,萬達信息以無法按時完成購買為由,宣佈終止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

但萬達信息並未死心,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終止的同時,順勢推出規模和方式與第二期高度雷同的第三期員工持股計劃,並於2016年3月完成股票購買,共持有萬達信息772.1585萬股,成交均價為24.61元/股。

2017年7月26日,原本存續期限為36個月的萬達信息首期員工持股計劃提前終止,全部股票清倉甩賣。統計發現,萬達信息首期員工持股計劃虧損超過80%,損失本金約8.1億元

突發暴跌,是什麼壓垮了這家業績大漲的公司?

萬達信息第三期員工持股計劃建倉後也步入虧損後塵,成為被套牢的高位站崗者。萬達信息第三期員工持股計劃於2018年2月22日屆滿,當天萬達信息收盤價為14.60元,相較24.61元的持股成本,

第三期員工持股計劃虧損超過40%

儘管萬達信息員工持股計劃傷痕累累,但公司股東卻選擇逆市減持。

2016年3月3日,萬達信息大股東上海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科創”)因自身發展需求,計劃在15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0.39%。彼時,上海科創持有公司股份9.1%。

此後,上海科創發起多輪減持計劃。截至2018年5月2日,上海科創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萬達信息1,5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45%。至此,上海科創對萬達信息持股為6,714.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51%。

除了大股東上海科創,萬達信息的控股股東也發起減持。2018年3月28日,萬達信息公告稱,2018年2月8日至2018年3月28日,公司控股股東萬豪投資累計減持可轉換公司債券“萬信轉債”90萬餘張,佔發行總量的24.79%。

股東減持行為與萬達信息股價下跌脫不了干係。從2015年6月初的歷史高點78.06元,到2018年6月21日的收盤價19.40元,三年時間,

萬達信息累計跌幅超過70%

突發暴跌,是什麼壓垮了這家業績大漲的公司?

萬達信息近年來股價走勢

儘管萬達信息股價一路下挫,仍有券商堅持唱多。從2015年至2017年,安信證券基金經理胡又文一直推薦買入萬達信息,但其目標價卻一降再降,從最初的50元一路下降到20元,無奈萬達信息股價一路綠燈,也讓胡又文的堅持看多成為業內笑話。

突發暴跌,是什麼壓垮了這家業績大漲的公司?

安信證券研報中萬達信息價格一路下降

從最初的業績平穩上行,到瘋狂併購掏空家底,再到連發三期員工持股計劃卻虧損結局,萬達信息可謂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或許,從始至終專注主業的話,今天的萬達信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6月14日,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證評”)對萬達信息做出評級報告,維持公司AA及信用評級,同時也毫不客氣列出萬達信息的三大硬傷,包括“銷售回款壓力較大”、“債務規模攀升,負債水平較高”、“商譽減值風險”等。

報告指出,萬達信息的主要客戶是政府部門,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最近PPP項目趨冷的現狀。隨著政府財政壓力逐年放大,去槓桿已經成為政府工作重點之一,財政收縮與日俱增,PPP項目庫不斷“瘦身”,眾多政企合作的PPP項目要麼被砍,要麼收縮,要麼延期

突發暴跌,是什麼壓垮了這家業績大漲的公司?

突發暴跌,是什麼壓垮了這家業績大漲的公司?

萬達信息作為政府合作商,政府政策變動對其日常經營的衝擊很大。隨著財政支出逐漸收緊,未來,萬達信息恐怕要準備好過苦日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