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二层思维来抄底买房

用第二层思维来抄底买房

谈谈我如何打算抄底

霍爷在书里分享了很多深刻的观点,特别是提出了第二层次思维。他认为,第一层次思维者只观察表象,所需的只是一种对未来的看法。而第二层次思维必须站在常规的对立面,必须对价值有非常规性且必须正确的看法,需要深刻思考、卓越分析力和远见。

我的看法是,第二层思维是逆向思考,但不是每时每刻和市场对着干,而是超越普通大众的思维层面,看穿事务的本质,大部分情况下顺势而为,并在拐点不远处离开。

那么我们来看看在魔都买房的几层思维吧。

第一层思维

历来已久,魔都房产有死多派和傻空派。

死多派以著名博主财上海为代表,其“京沪永远涨”的口号响彻浦江、震惊四座,点评通俗易懂、辛辣到位,收获几十万粉丝,我本人也长期关注,十分喜欢,开博也是受他启发。虽然魔都房产具有很强的稀缺性,小魔也同意未来一段时间长期看涨,但大家知道,任何资产品价格都不可能永远上涨,都可能有回调,所以这样的一味简单看多的观点,我不能完全同意。

傻空派代表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谢国忠大湿了。谢大湿曾任摩根史丹利亚太经济学家,曾准确预测香港楼市崩盘而著称。但是过去十年以来,他都在不断对中国楼市发出坚定的看空声音,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然,他的许多负面预测一再落空,但是悲观论调却始终未改。

一味地偏多和一味地偏空,存在着诸多不理性。

第二层思维

让我们抛开房产价格波动的表象,看一下价格背后魔都房产价值运行的本质原因吧。

首先是经济。房产是横跨居民消费和金融市场两大领域的核心资产,长期上涨的核心原因就是中国经济的长牛。30年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经济体能够像中国一样,GDP长期保持在两位数,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基本上7年翻一番,这样的经济增速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势必带动了旺盛的居住需求。魔都之于中国就相当于纽约之于美国,享受到国家牛市的主升浪。

第二是城镇化和人口红利。近三十年来,大量的青壮劳动力伴随着国家城镇化,涌向一线城市,源源不断地给魔都输送购买力。魔都过去几年,新增常住人口都在数十万,近期有所放缓,这其中有政府控制人口进入的因素。

第三是优质资源的集中。魔都拥有中国最优质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资源和适宜居住的环境,以及中国最规范的地方政府,超一流的基建设施和软性资源的优越性,保持着国内领先的竞争力

上述这些因素,已经造就了过去的长牛,未来也是。

再进一步想

但是就像所有资产品一样,魔都地产也会有短期下跌的。在长牛走势里的每一次价格回调都是极佳的入场机会。我们应保持理性,看穿价格波动的本质,利用好第二层思维,人弃我取,收益最大化。举几个例子复盘,帮助大家回忆一下。

2007年,魔都楼市经历了2005、2006年两度快速上涨,国家出台了很多调控政策,效果不明显,价格仍然刚性,但政策效应在积累,交易量开始走弱。到了2008年,恰逢次贷危机爆发,巨大的负面心理因素和调控政策累积效应产生效果,沪上诸多楼盘开始打折,小魔那个时候看的几个楼盘都是打8折、9折,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入手一套。2009年,国家出台四万亿,当年价格翻倍。

2013年也是魔都楼市的一个大年,当年价格涨了30%以上。到了2014年,市场开始冷却。到2014年底的时候,小魔看了不少二手楼盘,业主都表示可以议价,最后成功与一业主沟通,折让15%的价格成交。

那什么是决定了魔都楼市的短期走势。

首先是货币。货币对资产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国家每年M2的货币发行远远超过GDP的增速,这多出来的货币会直接影响到楼市。所以紧盯货币增速的变化是买房的关键决策依据之一,以我的经验来看,货币增速起来之后半年是买房的最佳时机,那个时候趋势基本确认,楼市价格还没起来。

第二是政策。这里说的主要是限购、限贷、税收政策。2014年起的这一波魔都市场就是从放开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限贷政策开始的,满二年营业税减免政策变化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所以密切关注党和国家的指向性政策至关重要。

第三是供应量。魔都楼市需求一直很稳定,每年大约消耗12万套新房和30万左右的二手房,所以如果能准确预测新房供应就能准确把握新房市场价格。新房市场的供应可以看一下2年前的土地供应量,基本就能预测当年新增供应。

在目前的结点来看,2014年开始的一轮短期牛市的政策顶已经出现,325限购升级、519人民日报权威人士喊话、近期党表态防范资产泡沫,都意味着国家对于一线城市的楼市刺激政策已到顶峰。但是由于货币政策还是十分宽裕,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只有3%不到,资金十分便宜,所以魔都楼市的价格还下不去,现在只是政策顶部,不是价格顶部

。后续,随着国家去库存的任务逐渐完成,货币宽松的情况会慢慢改变。到时候支撑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会倒下,魔都楼市会迎来一波回调。注意,这不会改变魔都楼市长牛的走势,对大家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牛市回调入手机会。我预期时间窗口可能会在2017年或2018年出现。

目前我已经开始积累现金,关注部分板块楼盘,研究贷款政策,思考如何击穿限购,期待一两年后抄底,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