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有房和无房的5个区别

都说心安处就是家。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让你心安到有家的感觉,必定是一套实实在在的房子。尤其是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

那么,在深圳,有房和无房的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以我的切身体会,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1 有房的人,表面焦虑而内心安定;无房的人,表面淡定而内心焦虑

在深圳,有房和无房的5个区别

2012年,公司同事拿出自己全部的资金,也不过是20W左右。

同老板借了30W,凑足50W首付,在龙华买了一套小两房。

那时候,他的业务刚刚做起来,业绩尚不稳定。属于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状态。

每个月六七千的房贷,成为那个时期他最大的焦虑。

在买了房子后的两年时光里,他的业绩更是稳步上升。

2015年交房后,装修又一次让他捉襟见肘。好在他挺住了。

那一年他挣下的30多万,全部拿来装修房子。

入住后,他的业绩更是节节攀升,最终达到如今的平均每月5W收入的稳定水平。

还记得他刚开始买房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他,每天都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下。

开口闭口谈的都是钱,睁眼闭眼讲的都是业绩。

那时候,我甚至认为他傻。觉得当能力配不上欲望的时候,何必逞强把自己搞得那么疲惫。

当双手撑不起未来的时候,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庸俗。

时至今日,再回头去看我们这五年来的变化,才发现,傻的那个人,不是他,而是我。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欲望是勾引潜能的好手。而攒在手中实实在在的未来,更是开发潜能的诱饵。

反观现在的我,表面淡定,无欲无求。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内心深处无法诉说的焦虑与迷茫。

——有房的人,表面焦虑,内心安定;没有房的人,表面安定,内心焦虑。

2 有房的人,现实无限接近梦想;无房的人,梦想无限接近现实

在深圳,有房和无房的5个区别

梦想是什么?小时候的梦想,你还记得吗?现在的你,梦想又长什么样?

如果让我来回答,我会告诉你,梦想,就是能够支撑你,在这个凉薄抑或冷漠的世间,温暖而又深情活下去的力量。

小时候我们总是有很多美好的梦想,比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梦想;比如青春不散场,你我不离殇的友情幻想;比如承欢膝下,四世同堂的亲情场景;比如择一人,共白头;择一城,以终老的期盼;比如万水千山走遍,你在,就是最美的风景之心愿……

而现在的梦想,变成了简简单单的,一套房,两代人,三餐饭,四季平安。

站在30出头的年纪,回望年少的梦想。

有一大部分,还没来得及实现,就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小部分,终于实现了,却不是当年想象的模样。

更有那么一个两个梦想,它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只供臆想,不能触碰。

比如,诗和远方。

我们尚未到过远方,还未有过诗意,便被现实生活中,泥沙俱下裹挟着的风霜雨雪,拍打着失去了最初的温柔。

连活着,都需要拼尽全力。又何来那样澄澈而又执着的心境,去追求精致而优雅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的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的拼杀中,满身风雨、伤痕累累。

有房的人,可以像蜗牛一样,缩回自己的壳中,在那里疗伤,重新找回力量。

越挫越勇,越勇越挫,梦想照进现实,而现实无限贴近梦想的光芒。

无房的人,只能像鼻涕虫一样,拖着疲惫的身躯,还要时刻提防着随时可能降临的危险。

然后身心俱疲地缩在某个角落,一不小心,还可能死于灿烂的阳光。

此时此刻,心中唯一的梦想,或许只是有个地方,可以安心入睡,从容疗伤。

然后开始贪恋这一刻的安逸。梦越来越遥远,想法越来越现实。最终,梦想无限接近现实的张皇。

——有房的人,现实无限贴近梦想;无房的人,梦想无限靠近现实。

3 有房的人,一点一滴,温暖时光;无房的人,一举一动,凉薄岁月。

在深圳,有房和无房的5个区别

在我还没有结婚生子之前,一度我也打定一生租房的主意。

直到结婚有了小孩之后,才知道,房子之于一个家庭,有多重要。

首先,租来的房子,生活是流动的。

我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住多久,我也不知道将来的自己又会飘向何方。

所以,我不会在意对面的邻居是男是女,隔壁住着的又是几个人。

我甚至不会在意,对面住着的,到底是活人,还是死人。

我唯一在意的,不过是克制着自己的感情,不要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产生任何感情。

所以,我不会抬头去看窗外的风景有多美丽,不会侧目去看隔壁的邻居有多有趣,更不会稍作停留向对面的邻居打个招呼。

天长日久,心冷漠了,感情荒芜了,连日子,都过得苍白而无趣了。

其次,租来的房子,未来是不确定的。

我不知道自己会在这个城市呆多久,我更不知道将来我和我的家人又会游荡在哪个地方,点亮哪个出租屋的灯光。

我曾经信奉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所以我努力地将每一间住过的地方,收拾得干干净净,整理地清清爽爽。

但无法否认的是,每当想要添置一些大件的家具的时候,内心总有一个声音说着:这里只是你短暂停留的地方,何必浪费感情和金钱,在这个注定不能长久的地方?

于是,那个心仪了许久的布艺沙发,那件收藏了很多年的落地白纱,还有那架爱了许久的多层书架,只能继续安安静静地,睡在心底某个角落。时不时的,出来逗引一下自己的钱包。然后又被自己的理智,死死摁回去。

想一想,有没有觉得可怜而又心酸?

再次,租来的房子,丢了家乡,没了故乡。

在深圳生活久了,再回到小时候生长过的地方,总觉得有一层隔膜,横在记忆和现实之间。

记忆中,家乡分明是一副时光安然、岁月静好的模样。而现实中,家乡却早已面目全非、时过境迁。

它再也不是昔日那个,你可以放肆笑、任意哭的地方。它有它的人情裹挟,关系网络,和世俗规则。

而这些,是多年漂泊在外,早已习惯了规章、制度和标准的我,已然无法接受的东西。

再看那些亲朋好友,她们成家立业,与左邻右舍相处融洽;她们儿女绕膝,于前庭后院栽种纪念。

反观自己,左邻右舍不相识,前庭后院无故交。静下来,是有多么寂寞,与凄凉?

尤其是,多年后,当别的孩子都有故乡为谈资的时候,我的孩子,却可能永远不懂,什么叫乡愁。

而这,又是多么无趣和遗憾的事情?

——有房的人,一点一滴,温暖时光;无房的人,一举一动,凉薄岁月。

4 有房的人,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无房的人,心中迷茫,脚下彷徨。

在深圳,有房和无房的5个区别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一刻突然厌倦了现在的工作,只想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却在下一秒乖乖爬起来,收拾好自己,背起包迈大步奔向公司。

因为你知道,今天不努力,明天或许连躺的地方都没有。

或者在某一个节点上,突然不明所以地情绪崩溃。只想找个地方,倾吐你内心所有的悲伤与绝望。

却悲哀地发现,那个容身之所,只能容得下你的肉身,却容不下你内心汹涌的情绪。

因为那个地方,只是你的住所,却不是你的家。

亦或者是在某一个瞬间,突然想要停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看一看前方的路。

却苍凉地发现,内心的声音,早就淹没在无边无际的欲望中。

脚下的路,看不清过去的痕迹,看不到未来的样子。

这一刻,内心又是怎样的慌张和迷茫,脚下又是怎样的蹒跚与彷徨!

谁都有厌倦的时候,谁都有过崩溃的情绪,谁都渴望过慢时光。

但有房的人,他们有资格厌倦,更有精力调整心态。

他们有地方愈合伤口,更有动力去抵抗伤害。

他们有资本慢下来,却更向往跑起来的畅快。

房子,是他们心中的光,更是脚下的路。

因为已经得到了,所以想要得到更好。故而目标越发明晰,而脚步更加坚定。

我们这些没有房子的人,撑久了,就会坚持到怀疑自己。

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在这个城市扎根;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留在这个地方;怀疑自己到底还要不要继续耗费时光坚持下去。

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所以永远无法想象得到后的感觉。

唯一的感觉,只剩下心中的迷茫,和脚下的彷徨。

——有房的人,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无房的人,心中迷茫,脚下彷徨。

5 有房的人,日子越来越好;没房的人,生活越来越糟。

在深圳,有房和无房的5个区别

不得不承认,曾经我以为很庸俗的想法,如今却被我奉为真理。

不知道是自己越过越现实,还是自己越活越成熟。

我们总是喜欢用“日子越来越好”,去安慰别人,也用来安慰自己。

却常常忘记了,日子从来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好的,首先只能是自己。

只有自己变好了,才会过上好日子。日子变好了,而自己会更好。

痛苦的是,通常在我们和日子之间,我们既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正在变好,更无法确保日子会越来越好。

在这种痛苦的纠结中,生活变得越来越糟。

很可笑是不是?我们越是追求某样东西,离它就越遥远。

但这就是生活呀,没得到之前,说不清楚哪里好,但就是觉得无法替代。

所以拼了命地去追求,直到筋疲力尽,直到怀疑人生,直到内心迷茫,直到脚步彷徨。

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对没得到的东西,人们先是苦苦追求,然后忿忿不平,最后默默放弃。

对得到的东西,先是视若珍宝,然后弃之如履,接着苦苦追求更高级的事物。

在得到和未得到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从未得到过,会怀疑人生。而得到后又抛弃,会相信自己。

于怀疑和相信之间,就是格局与眼界的落差。而这两样东西,决定了后半生所有的选择。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有房子的人,总想着更好更大,更漂亮更好学位的房子。

没有房子的人,总想着去哪,干嘛,为啥。

——有房的人,日子越来越好。没房的人,生活越来越糟。

其实说到底,有房和没房,是一种资产的区别。但更是一种心态的区别。

如果用有房的心态,去对待没房的生活,以积极进取、相信自己、脚步坚定、内心温暖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生活,总会在某个城市,为自己安下一个家。

End

冷眼看世间,热心享生活,人生如梦,何妨透彻与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