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詠春拳余昌華的實戰能力

自從熊呈呈單臂挑落餘昌華後,網上是一片質疑聲,一向以高手自居的餘昌華,有如此多的頭銜,為什麼打不過一個獨臂拳手。

2010年6月,餘師傅和弟子丁浩取得全國首屆詠春拳專項段位指導資格。

段位指導資格是不需要實戰的,只要通過相關的筆試與理論學習就可以獲得。

揭穿詠春拳餘昌華的實戰能力

2012年2月,餘師傅帶隊參加了第十屆“感恩杯”香港國際武術詠春拳比賽,蟬聯了2011年的全部榮譽,並把金牌數量超越至19枚,銀牌6枚,銅牌3枚。

2011年3月,餘師傅首次帶隊參加第九屆"武德杯"香港國際武術詠春拳比賽,一舉拿下詠春拳集體拳術冠軍,少年男子女子,青年男子女子,中年男子詠春冠軍。並奪得男子散打特別技術優勝獎,榮獲最佳教練員。

男子散打特別技術優勝獎,這個看起來應是很有乾貨的頭銜吧,其實也是虛假的,我們看下《香港國際武術比賽總規程》

第七條有關規定;對抗搏擊類項目的散打、太極推手和國際手搏(中國式摔跤)、詠春拳黐手、詠春拳自由搏擊等採用本隊人員自行配對展示本對抗搏擊項目的攻防技能。裁判員評分視每組對選手臨場攻防技術的默切配合,來判斷選手掌握攻防技能是否全面,動作是否靈活逼真,既展示了本項目的技擊技巧,又點到為止不傷對手。配對原則上由同重量級別的人員組成;如出現有不同年齡組別的組對,則以高年齡選手的組別計入成績。

對抗搏擊類和技法對拆類項目跟武術對練項目一樣,以評分形式進行,滿分為10分。

揭穿詠春拳餘昌華的實戰能力

網友看懂了嗎,這是演練,不是真打,這是一種商業性的比賽,為了滿足運動員的實戰頭銜需要,設置的一種比賽形式,主辦方知道套路的演練現在越來越缺乏說服力,沒有實戰能力的教學者,又要實戰的頭銜就設置這麼一個虛假的賽事。吸引需求者來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