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遊記-匈牙利之命運多舛

一個國家一千年的歷史中,居然有600年被外族佔領和奴役,這樣的命運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

從維也納到布達佩斯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匈牙利這個英勇的民族會承受如此不堪的命運。

僅僅80年前,匈牙利和奧地利組成的奧匈帝國還是那樣的聲威顯赫。但後來,奧地利和匈牙利卻分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如今,兩國作為東西歐的分界也已經有50年的歷史了。

50年裡,匈牙利一直沒有放棄向西歐融人的努力。暴力反抗也好,和平加人也好,從布達佩斯到維也納,短短一條不足300公里通往西歐的道路,匈牙利已經艱難跋涉多年。

來到著名的英雄廣場,沒有人會懷疑匈牙利文明的東方特質。

匈牙利遊記-匈牙利之命運多舛

廣場上,威武的阿爾伯特王巍然屹立,當年追隨阿爾伯特的7位馬札爾部落首領緊隨其後。據說,阿爾伯特和他的部族首領們來自烏拉爾山與伏爾加河一帶。他們原本在那裡過著漁牧生活,經過數IN年的遷移才最終來到喀爾巴遷山盆地。這甲水美草豐,馬札爾人從此定居下來。正是因為和東方有這一特殊的淵源,因而,無論是語言,還是生活習俗,匈牙利都和真正意義上的西方迥然不同。

但我聽說,匈牙利的知識界一直就不承認自己的東方身份。他們認為,匈牙利從來就不屬於‘“東歐”。從公元1000年伊斯特萬大公建國,匈牙利就選擇了天主教為國教。從東鄰的羅馬尼亞開始,才一屬於東L卜教的領域。因此,匈牙利從

一開始就屬幹西方文明。為了討此加以區別,他們還發明瞭既不同於西歐,也不同丁東歐的中歐概念。他們認為,至多可以將匈牙利歸入‘“中歐義明”,1945年被強行拉人東歐集團只是因為偶然。

但.我隱隱覺得,匈牙利的命運恰恰和她獨特的“中歐”地位脫不了干係。

位於天主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文明的交匯處和歐亞大陸東西往來的十字路口,匈牙利很容易成為東西方爭奪的焦點。稍有不慎,她的文化形象就會變得模糊起來。

實際上、一千年來,匈牙利一直將自己視為西方義明通向東方的最後堡壘。匈牙利參加了天主教文明的東征,並積極向歐亞大陸的東部和南部傳播著西方的文明。當然,匈牙利也就難以避免成為東方文明衝擊西方文明的第一道屏障。

對照匈牙利的歷史和現實、令我驚訝的不是匈牙利經受的坎坷,而是在連綿不斷的外族入侵種,匈牙利居然一直牢牢守護著對西方文明的選擇,而沒有再被一個其他文明所同化。

如果說蒙古的人侵由於內部紛爭而早早退場,沒有能夠在匈牙利留下痕跡的話,那麼勢力更為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隨之而來長達150年的統治也沒有留下太多伊斯蘭文化的烙印,就多少有點讓人稱奇了。

旅程匆匆,我沒有能夠前往當年土耳其人統治的腹地去細細考察。但至少,這是布達佩斯留給我的印象。

沿著多瑙河走下去,這樣的印象還會加深。

匈牙利遊記-匈牙利之命運多舛

在多瑙河大拐彎處的歷史名城埃斯特拱,那座號稱歐洲第二大的天主教堂,曾被土耳其人改建為清真寺。但今天卻看不到一點伊斯蘭教的風格。據說,後來教堂從土耳其人手中失而復得,匈牙利人將它做了細心的修復,曾被土耳其人打碎的1600多塊雕塑碎片也被重新復原在大教堂內。文藝復興風格的巨大建築物在多瑙河綠波的映襯下,更顯莊重威嚴。

還有維斯格拉德附近的那座彩雲城堡廢墟,它向後人展示的不是來自伊斯蘭文明的征服,而是匈牙利民族對外族人侵的頑強抗爭。

可以說,多少年來,匈牙利人一直扮演著西方文明的捍衛者的角色。歐洲人大多承認,正是匈牙利的英勇抵抗阻止了土耳其人對歐洲文明的蹂躪。

但匈牙利也沒有能夠逃脫來自西方的奴役。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就長達300年之久。今大的布達佩斯,滿目看去,都是有著濃厚西歐國家都市氣息的高大建築。這些,大多是哈布斯堡家族統治時期的產物:

匈牙利遊記-匈牙利之命運多舛

毫無疑問,是奧地利的軍隊將匈牙利從土耳其的統治中解放出來。和奧地利結盟,持續半個世紀的奧匈二元帝國也是匈牙利歷史上最為輝煌的黃金時期。和德國結盟,不僅給匈牙利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也讓匈牙利得以收復“一戰”後失去的部分領土。但更大的悲劇是,匈牙利兩次卷人世界大戰,併成為戰敗國。

即使是和德國結盟,也沒有得到德國的真正信任。在“二戰”即將結束之時,德國反將匈牙利佔領,將布達佩斯摧毀殆盡,今天作為布達佩斯象徵的那座著名的鏈橋也被德軍炸燬。這讓後人在讚歎多瑙河兩岸布達佩斯的雄偉氣勢時,也難免遺憾看到的只是膺品了。

匈牙利遊記-匈牙利之命運多舛

“二戰”後,匈牙利再次落人“東方”,被“強行拉人”蘇東集團。但幾乎在同一時刻,匈牙利人的反抗就開始了。雖然1956年的民眾起義被蘇聯的坦克鎮壓,但隨後在蘇聯扶植下上臺的卡達爾政府很快就在匈牙利展開了一場靜悄悄的漸進改革,推行新經濟政策,引進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和私營企業,並在蘇東集團國家中最早打開了和西歐交流的渠道。

這些,不但使匈牙利在冷戰時期成為蘇東集團中的經濟明星成為可能,也為匈牙利後來國內政治的快速演變埋下了伏筆。

我曾在西歐人的評論中讀到,匈牙利的改革被稱做“匈牙利燴牛肉”模式。

在維斯格拉德的彩雲城堡山下,在多瑙河畔一家獨其特色的匈牙利餐館裡,我專門要了一份匈牙利燴牛肉,細細地品嚐。小塊的牛肉,和著土豆、胡蘿蔔等蔬菜,用溫火慢慢煲成,火侯一到,無論是肉食,還是蔬菜,都已融為一體,不分彼此,吃在嘴中,溫軟細膩,可口宜人。

變化雖然來得緩慢,卻非常的徹底。當真正的風潮來臨的時候,那些漂浮在表面的東面也最終被清除。

匈牙利遊記-匈牙利之命運多舛

在布達一側城堡山的對面,有一處高高的山崖,山上有一座廢棄的古堡,曾是蘇軍攻人布達佩斯後和德國守軍最後鏖戰的地方。後來,就在這裡修建起一座26米高的蘇軍解放紀念碑。如今,紀念碑依然高高地聳立在山頂,但紀念碑上曾有的紅星標記和銘文等都已經被剷除或移走,換上了一座14米高的自由女神,手託羽毛,昂首藍天。紀念碑也被改名為“自由紀念碑”。以,從蘇東集團解脫出來後,匈牙利融人西歐,加人歐盟的心情比其他國家都要顯得急迫。

想起前一天從布達跨過伊麗莎白大橋剛剛進到佩斯城中的感覺。高大的建築林立街旁,一如進人到巴黎或者倫敦街頭,只是略顯暗淡,似乎剛從漫長的歲月中走來,還沾染著那個時代的沉重。然而,路上行人匆匆的腳步,還有那些美麗的姑娘們過分精緻的穿著,還是在輕輕地提醒你,這個國家似乎還缺乏西歐國家大都市中那種成熟的從容和沉著,缺乏一點冷靜與平和。這個城市裡的人們似乎都在為著一個未來急急地趕路。當然,目標應該還是向西。

這一次,祝匈牙利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