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盈利 不產業 我國大數據交易產業初具規模

《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評估報告(2018年)》顯示,我國大數據核心產業環節產業規模2018年將突破5700億元。其中,從事大數據交易、交換共享等數據流通業務的企業佔比為11.3%,市場初步定型。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已出臺“數+12”戰略,力推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

衡量一個產業是否成熟,重要標準在於其是否盈利。自2014年首次出現以來,數據交易在我國蓬勃發展。尤其是2015年4月14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在貴州省、貴陽市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掛牌運營,成為我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拉開了我國數據交易產業化大幕,並於2017年首次盈利。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評估報告(2018年)》顯示,我國大數據核心產業環節產業規模2017年預計可達4200億元,2018年將突破5700億元。其中,從事大數據交易、交換共享等數據流通業務的企業佔比為11.3%,市場初步定型。

無盈利 不產業 我國大數據交易產業初具規模

2015年4月14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正式掛牌運營,拉開我國數據交易產業化大幕。

位居產業鏈上游,數據交易驅動數據流通融合,助力大數據政用、商用、民用,其重要作用已得到社會廣泛認可,被譽為大數據產業皇冠上的“明珠”。我國已在2017年12月8日提出,要制定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相關制度,完善數據產權保護制度。

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已經明確提出,引導培育大數據交易市場。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進一步予以支持,各地大數據政策也將數據交易納入其中。2016年獲批的八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已在數據交易流通領域展開積極探索。

無盈利 不產業 我國大數據交易產業初具規模

依託自主開發的數據交易系統,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逐步創立國內首個數據交易體系。

政策利好,我國數據交易趨於活躍,深入釋放數據紅利。截至目前,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已贏得2000多家會員企業認可,可交易的數據產品超4000個,涵蓋30多個領域。《2016年中國大數據交易產業白皮書》預計,我國大數據交易市場規模2020年將達到545億元。

當前,我國加快5G、IPv6商用部署,數據資源正在爆發式增長。IDC早年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第一數據資源大國,數據總量到2020年將超過8000EB。這一預測很可能提前變為現實。大數據因而被譽為21世紀“鑽石礦”,潛在價值正在數據交易中釋放。

無盈利 不產業 我國大數據交易產業初具規模

在2018數博會上,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發佈“數+12”戰略,力推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

由於我國80%以上數據資源集中在政府,我國政府已將大數據提升為國家戰略,力推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對此,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動態鏈入政府公開數據,與眾多城市發起“城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聯盟”,啟動“城市數字引擎”,共同釋放政府數據價值,促進大數據“雙創”。

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數據價值,深入挖掘內部數據,整合外部相關數據,創新大數據應用;參與大數據領域共享經濟,開創新的增長點。為了適應新形勢,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已發佈“數+12”戰略,穩步擴大數據交易“朋友圈”,共推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