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轉完省府前街,周晶三位先生把我帶到了省府東街。此街就是張景栻所說的舊布政司小街,看來大街跟小街確實有區別,東街跟前街比起來,其寬度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此街的前段有幾處新建築,而後半段則建成了仿古街。雖然是仿古,但畢竟也比那些沒有特色的新建築讓人感覺舒服。對於東街上當年的舊書店,張景栻談到的第一家乃是集古堂:“集古堂設省府東街西首路北,門市房二間,商號匾額為劉春霖狀元所書。貢世卿、貢文毓、王茂卿三人合資經營。貢世卿與王茂卿先後退出,歸貢文毓自營。然櫃架全無,店徒四壁,陳書於地而賣之。不二年即退房歇業,於集市上擺攤撂地,潦倒窮困而終。文毓為貢世卿族侄,為人誠篤而訥於言辭,售書不持高價,零星書冊則贈送不受值,乃書業中之君子。”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省府東街入口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省府東街上的老建築

從地球環境上看,前街與東街乃是90度的相交,而前街將鞭指巷和東街分為兩段,如此說來,鞭指巷也同樣是跟東街有著90度的相連。集古堂設在了東街路口的第一家,其距鞭指巷不足30米,如此推論起來,該書店的堂號乃是請另一位狀元劉春霖所書,說不定也是想暗示陳冕狀元府就在其旁。

集古堂乃是由三股合資經營,後來該店歸貢文毓一人,看來他買下了那兩人的股份。可惜的是,這位貢文毓不是經營型人才,自營沒兩年集古堂就倒閉了。而倒閉的原因,張景栻卻將其歸為性格所致。這位貢文毓為人誠實而不善言辭,賣書的價格也比別人低,並且常常還贈送一些書給愛書人。張景栻把貢文毓稱之為,書界中的君子,然而君子卻未曾得到好報,這個結果真不知讓人說什麼好。

而有著同樣人性的書商,張景栻在文中還講到了漢寶齋主人劉壽亭。漢寶齋也開辦在省府東街路北,對於此人的經歷,張景栻在文中寫道:“曾於淄川西鋪購得明戶部尚書畢自嚴萬卷樓遺書《度支奏議》,售得善價,載《山東省圖書館季刊》。50年代初關店,於集市出攤。南門外新橋街有住房一所,以興建濟南劇院被拆遷,流落以死。其為人頗豪爽,售物不居奇、不持高價,能謀取一醉而快然自足,可謂廉賈。”

看來,劉壽亭也曾買到過好書,然而此人亦是書商中的豪爽之士,他賣書不圖高價,只要能賺出壺酒錢來就覺得滿足。可惜,當年的強拆使得他流離失所,而後竟然為此而逝去。這樣的人也同樣是如此的結果,這讓我突然意識到:張景栻所寫的《濟南書肆記》,雖然貌似平鋪直敘地記錄下一些事實,然而他卻用《春秋》筆法,在平緩地敘述中蘊育著他的褒貶。

集古齋股東之一的貢世卿卻是一位有經驗的書商,但有本事卻比不上有運氣,張景栻在文中寫道:“貢世卿,河北省衡水縣人,北京某書店學徒出身,流寓濟南,以販書為業。退出集古堂後,個體流動經營。50年代,生意蕭條,難以維持生計,已準備還鄉,至舍間辭行。適城內蕃安巷蕭氏藏書散出,省府前街張英麟家藏書論斤出賣,陸續購售,獲利甚豐,遂卜居於省府東街路南。1957年,公私合營,併入古籍書店。退休後病卒,年八十餘歲。”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劉玉林說這是叫花雞

這位貢世卿是衡水人,並且在北京書店當過學徒,而晚清民國間的琉璃廠經營舊書者,則基本是衡水幫的天下。如此說來,貢世卿也曾經在玻璃廠賣書,然不知什麼原因,他卻來到了濟南。在這裡他仍然幹老本行,他從集古齋退股之後,獨立經營賣書。可惜,生不逢時,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已經很少人買古書,貢世卿無法以賣書營生,於是他準備返回衡水。正在此時,省府前街出現了一份藏書家的整份舊藏,貢世卿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以自己的眼力從中挑選出真正的善本,以此發了一筆財。於是他就不再返回家鄉,在省府東街覓得一處住所,由此而定居下來,直到1957年公私合營併入了古籍書店。貢世卿活到了八十多歲,這當然算是善終,他比那兩位好人不得好報的結局要好得多。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商店門口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泉眼在店內

跟隨三位先生從省府東街一路穿行,這一帶全部建成了商業旅遊街。街邊的商品確實琳琅滿目,雖然有些紀念品與其他地方大同小異,然這並不影響遊客的熱情。今天正趕上週日,街上的行人稱得上是熙熙攘攘。好在這一帶都被建成了步行街,晃晃蕩蕩地在這條街上閒庭信步,倒也能夠讓自己感受市井的美好。在狹窄的小街上,看到某家商店的門口寫著“武庫泉”三個字,劉玉林介紹說,這是濟南著名的七十二泉之一。然而這個名泉怎麼會包在了某家商鋪的屋內?周晶說,隨著城區的變遷,很多名泉不是進了別人的屋,就是處在他人的院中。看來這個情況並不稀見,而我探頭探腦走進這家小店,果真在店內看到了那眼古泉,而泉水的旁邊有一個大鐵盆內泡著許多瓶飲料,名泉冰鎮這倒是很好的商業噱頭。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芙蓉街門牌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芙蓉街側僻靜的小巷

繼續前行,穿到了芙蓉街上,此街也同樣是窄窄的一條小巷。然而此街上卻少有商鋪,從那熱鬧的步行街走入這條小巷,頓時感到了少有的清靜。然而這條街上,也曾經開辦有舊書店。張景栻在文中稱此街有一家鄭氏書鋪:“主人鄭某,佚其名,綽號鄭大個子。肆設芙蓉街北首路東,門市房一間,專業舊書。鄭氏售書好持高價,顧客議價不成交,出門離去,追回再議,仍不成交,再離去,再追回。三進三出,七擒七縱,仍未必成交,顧客苦之,多裹足不前。抗戰勝利後歇業。”

而今站在此街的北口,卻看到的是一家住戶,位置仍在,書店卻沒有了蹤影。想來,書鋪主人鄭大個子不諳經營之道,他的售書方式近似於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但他的那種執著勁兒卻讓人佩服。可惜他的經營方式讓愛書人頗為不喜,漸漸的少有人到他店中買書,這樣的書店當然經營不久就會歇業。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文廟入口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當年的建築已沉在地下

從芙蓉街穿過來到了文廟門前,文廟在當地又被稱為府學,並且這裡還曾經是山東省圖書館的所在地。來到濟南,這裡當然要一看。關於文廟的具體情形,朱國棟在其專著《濟水之南》一書中寫道:“1902年,山東巡撫周馥在貢院內創辦‘師範學館’,即後來的濟南師範學校。清政府於1905年廢除了有著一千三百餘年曆史的科舉制。此後,至公堂以南建成提學司署;監臨院以北改建為濟南府中學堂,即濟南一中的前身,又在提學司署東建模範小學,後為省立第一實驗小學。東新號改建為省立圖書館。”

來到文廟門前,我遠遠地看到山門的右側有著醒目的售票處,於是前往那裡買票。然而劉玉林卻堅持由他來購票,他那強壯的身體我當然與之推搡不過。然而售票處內卻空無一人,劉玉林只好到入口處問之,對方回答這裡早已免票。竟然如此,把售票處搞得那麼醒目有什麼用呢?工作人員對我的質問不予回答。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講解中

文廟之內果然安靜,一路走過,在泮池旁看到一位中年婦女站在高臺之上向一群孩子介紹著這裡的歷史。我覺得這個場景很是勵志,未曾想講解人突然停了話語向我怒目而視,這真是煞風景的事。我只好向她揮揮手,繼續著自己的參觀之旅。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碩大的螭首

一路看下去,雖然這些大殿都做了重新的修整,但劉玉林告訴我,這些修整均是在原址上的翻蓋與維修,固有的格局未曾破壞。而我在路的兩旁又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刻石,看來這是當年文廟內的殘留之物。對於文廟的修建,朱國棟在《濟水之南》中又有如下的記錄:“1934年,大力提倡‘尊孔’的韓復榘,組建成立了山東孔教會,籌款修繕了文廟,他帶頭捐款兩萬元,蔣介石捐了五萬元。1936年8月28日,濟南各界在文廟舉行祭孔典禮大會。孔子七十七代嫡孫、最後一位被襲封為‘衍聖公’、國民政府改封‘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的孔德成在典禮上發表題為《信與忠恕》的講演。祭孔當天,省政府各部門還放了公休假。”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孔夫子端坐於此

走入大乘殿,這裡乃是文廟內的主殿,孔子與他的著名弟子端坐與此,然而裡面有工作人員在,我不清楚這裡是否允許拍照。還未等我張口,武良成就跟那位工作人員打招呼,原來他們相識,在中國最有用者就是熟人,果真熟人好辦事,工作人員一邊給我講解,我一邊在這裡拍照。

參觀完大乘殿,來到了最後一進院落,按照固有的格局這裡是尊經閣的位置,果真此處有一閣矗立在那裡。尊經閣原本是文廟的藏書之處,而今站在門口望進去,已經看不到任何書的痕跡。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尊經閣

尊經閣的旁邊就是文廟的後門,從後門走出,眼前所見就是濟南最著名的景點——大明湖景區。由此右轉,前行不足100米,其正前方就是大明湖的正入口。周晶介紹說,在這附近原本也有幾家舊書店,他小的時候常到這一帶來買書,而今這裡都建成了商業的門面房。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大明湖景區正入口

與大明湖牌坊正對著的一條小街名為“曲水亭街”,而今該街也同樣是步行街。走上該街的感覺像是踏上了湖堤,其左側湖中正在安放大型的水上景觀,那個景觀是一個巨大的球體,而其旁邊則有一個充氣的白兔造型。看來,這是給中秋節做準備。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曲水亭街

而曲水亭街當年也有一些舊書店,張景栻在文中談到該街上有一家“居家書鋪”。對於該書鋪的情況,張在文中寫道:“主人居萬祥,濟南人。肆設曲水亭街路東,門市房一間,專營舊版書籍。劉伯峰先生時以藏書託賣,亡友盛北溟先生亦常與交易。居氏病死,學徒鄭守珠繼其業。鄭歷城人,公私合營後併入新華書店,售賣新書。鄭於舊書版本頗為熟練,用非所長,殊屬可惜。退休後回原籍。”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正在搭建中秋節景觀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文氣的雕塑

看來,該書店主人鄭守珠也對版本很內行,可惜公私合營後讓他賣新書,這使得他一肚子的本領無處釋放。而此街之中還有一家鑑古齋,該書店的主人名李子謙:“肆設曲水亭街北首路東,門市房二間。主營書畫,間售舊書。問津乏人,門雖設而長關,年逾七十,日挾書畫包裹僕僕於公共汽車道上,或彳亍獨行於街巷之間,投其所好,送貨上門。文化大革命中,肆中字畫書籍,掃數抄出,付之一炬,回家後鬱郁而卒。”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曲水亭

看來這位李子謙也不善經營,然而他卻是位勤奮的經營者,可惜他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字畫古書在文革中全部被燒燬了,以致這個慘痛的結局使得店主人李子謙抑鬱而終。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泮壁街入口

穿過曲水亭街,在其拐角處看到了泮壁街,其實此處就是文廟的側牆外。而這一帶原本也有不少的舊書店,朱國棟在《濟水之南》中寫道:“與府學相連的幾條陋巷,依然是古舊的氣息。原先府學文廟的東西院牆,是青磚砌成的花牆,因此府學東西相鄰的街道則分別叫東、西花牆子街。緊靠泮池的東花牆子街,早年很繁盛。像孫輯五的古籍書店聚文齋、良辰照相館、郭大錐剪子鋪、裱畫店、古董店,還有飯館等。”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轆轤把子街標牌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跟藏書有關的對聯

從泮壁街旁邊走過繼續前行,見十字路口右轉,這裡就是轆轤把子街。走上這條小街,兩側仍然是一些老房子,臨街之房有的開成了門面,售賣著一些當地的小食品。關於此街名稱的來由,劉玉林說,我往前走一走就明白了。果真前行不到50米,這條街就出現了S彎,想一想這條街的形狀果真與水井上的轆轤把很相像。在該街的10號院門口看到了一幅對聯,此對聯的下聯為:“家有藏書自得師”。看到“藏書”二字讓我眼亮,很想入內看一看家中到底有多少藏書。可惜院門在裡面插著,未能看到其中的究竟。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古老院落禁止入內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故居指示牌竟然在招幌的下方

從轆轤把子街走出,而後沿曲水亭街繼續向前走,前行不遠,就在路邊看到了一個休閒吧的招幌。這個招幌的下方用小字印著“路大荒故居8號院內”,如果不留意的話,很容易從此錯身而過。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路大荒故居簡介

走進小衚衕,在斑駁的牆上看到了路大荒的介紹牌,該介紹牌上有如下一段話:“路大荒是傑出的聊齋學研究先驅,是版本目錄學專家,是中國收集佔有蒲松齡手稿最多的一個學者,在眾多學術領域具有很高的造詣。”而這段話的下方還有幾段路大荒的生平簡介,而其主要講述的是他對蒲松齡著作的收集與研究,文中卻完全未曾提及他也曾開過舊書店。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這裡還有一塊標牌

張景栻在《濟南書肆記》中講到了聚文齋,這段話中提到了路大荒:“主人彭輯五,河北冀縣人。肆設東花子街路東,門市房三間,專營古舊書籍。夥友數人,能裝修書籍、製作書套,破書爛冊,皆能金鑲玉嵌,修補完整。亦好作偽以欺人,手段不甚高明。約在淪陷時期病卒。留夥友二人,繼續營業,支撐殘局。後將店底倒與路大荒之親戚某,由大荒主其事,不久即歇業。”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路大荒故居入口

看來,這家書店雖非路大荒所開辦,然而他有一度卻是這家書店的實際管理者。對於路大荒的情況,張景栻在文中又寫道:“卜居於大明湖畔秋柳園,後移居曲水亭街河東。於金石、書畫、書籍皆有所藏,尤注意蒐集鄉賢手跡。晚年服務於山東省圖書館,‘文革’中慘遭迫害,一病不起,卒年七十餘歲。後平反昭雪,開會追悼,餘挽之以聯雲:‘網羅三百載,集聊齋之大成,柳泉故居共說鬼;論交四十年,憶秋園於舊夢,曲水新亭獨愴神。’”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武良成站在房頂拍攝的路大荒故居院內情形

看來路大荒跟張景栻的關係還不錯,他去世後,張特意撰寫了輓聯。然而今日走到路大荒門前,卻見這裡上了鎖,從外觀看,這處舊居的面積很小,然而圍著四周轉了一圈卻始終繞不進去。還是武良成有辦法,他注意到路大荒故居的側鄰有一家登樓的小鐵梯,此鐵梯也被欄杆圍了起來。而武良成卻並沒費什麼力氣就翻了過去,我將相機遞給他,讓他幫我拍下路大荒故居內的情形。回來翻看照片,看到故居院中僅有一棵臭椿樹,餘外還是看不到什麼情形。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路邊隨處可見的泉眼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濯纓泉

而後,沿著步行街繼續探看,一路上又看到多個名泉的泉眼。為什麼在北方的濟南會有如此充沛的地下水?劉玉林向我講解當地特殊的地貌,而我們在一個老街區內,甚至看到了像游泳池那麼大的泉水。周晶說,以前這裡有不少人前來冬泳,現在封閉了起來,不讓人下水。然而這個大泉眼名字就叫“濯纓泉”,洗帽子都可以,何況於游泳了。然而轉念思之,這麼珍貴的泉水用來游泳或洗衣服,怎麼說都是一種浪費。可是地下湧出的泉水乃是上天所賜的福利,即使不用它,它也會日夜不停地流淌。有些事因為稀缺才顯得珍貴,古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濟南古舊書肆:大明湖畔,名泉四圍(下)韋力撰

芙蓉街入口

看完泉水我們又重回芙蓉街,與摩肩擦踵的行人一起踱步,看著路邊花樣繁多的美食,方想起此刻早已過了12點。於是跟隨劉玉林走進一家飯店,聽他講述著在出版方面的閒聞逸事,而由此也讓我瞭解到:他雖然主業是搞教輔,而其個人偏好則在文史研究。看來有些事情只有深入瞭解,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認識。而張景栻在濟南書界內混跡其間達幾十年之久,難怪他能夠寫出這麼翔實的《書肆記》,如果沒有這樣一位有心人,地我的濟南書肆尋訪就不會有這些翔實的史料。想到這一層,當然要感念這位愛書前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