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保卫战打响,是时候退出激进了

现金流保卫战打响,是时候退出激进了

一些意味深长的楼市信号正在释放。

有媒体援引多位内部人士的消息称,碧桂园实行半年多的三四五线城市“全覆盖”战略在内部已被叫停。

随后碧桂园紧急回应,只是策略调整。新的思路是,合作项目碧桂园要全权操盘,有主导权,要能掌控项目,占比较低的项目就不做了,不做财务投资。

正是众多的合作项目贡献的流量销售额将碧桂园拱上了房企合同销售额世界第一的宝座。2017年碧桂园的流量销售额为5500亿元,位居行业第一,但销售权益金额为3961亿元,远低于恒大的4880亿元。

无独有偶,彭博社称,绿城正倾尽一切努力加快回款。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1457亿元在流量销售额排名第11位的绿城中国,销售权益金额仅为540.2亿元,排名仅为第30位。

两家流量销售额远高于权益销售的大型房企策略调整释放的明显信号是,一场以回笼现金为要旨的房企“自保”战已经打响。

全力保卫现金流的背后是2017年至今的这轮楼市调控不仅没有放松的痕迹,而且一直在进一步加码。

6月28日住建部等七部委发布联合通知称,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

同样重磅的消息是,近日国开行已将棚改审批权从地方支行收回。过去几年的棚改货币化安置被认为是三四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需求显著透支的幕后推手。

与此同时,各地也在为此前的楼市调控政策漏洞打补丁。

让开发商在这个夏季感到了阵阵凉意的是融资政策及监管的持续收紧。在监管层监控银行信贷和信托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之后,发改委考虑禁止企业发行364天期美元债。这样一来,已成房企当下救命稻草的海外融资渠道或将被卡死了。

一旦市场转冷,销售遇到麻烦,房企的现金流是否跟得上,融资难题和偿债压力又该如何破解?

对房企而言,需要审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不是由于激进的财务预算,将投资以及规模的扩张放在了首要目标而忽视了对利润质量的管理?或者当营运现金流出现负值的情况下仍不断地追加投资?或者太过依赖于不计成本的融资渠道?

当前和很长一段时间内房企运营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来自外部宏观经济风险。当然,外部风险不可控制,房企能把握的是自身,比如保持对这些潜在危机的敏感性,比如及时把握金融机构的融资动向,那么在保卫资金链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个理想的安全边际。

现在是到了放弃规模执念、退出激进的时候了。面对不确定的后市,为了保证资金使用价值的最大化,确保现金流的持续性、盈余性和安全性,碧桂园和绿城等已经开始加强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制定拯救措施。其他的房企难道还无动于衷吗?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许多年后,当经济复苏、百业向荣时,回想今天发生的事情和话题,相信我们依然会对维护企业资金链的那些金科玉律,以及今天付出的代价保持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